新浪新闻客户端

用银幕再塑红色记忆

用银幕再塑红色记忆
2018年04月21日 08:37 瞭望东方周刊
原标题:用银幕再塑红色记忆

“让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与今天的土壤、今天的气候、今天的雨水、今天的人群互相激发”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丨北京报道

在如今新主流电影的创作实践中,有“回溯历史记忆”和“构建当代故事”两个方向,前者的代表是《智取威虎山》《血战湘江》《铁道飞虎》,后者的代表是《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和《红海行动》。

单看票房表现,前者似乎不如后者那样抢眼。这其中有不同影片上映时电影市场整体体量的原因,也有创作难度的因素。

投身到宏大而不朽的事业中完成自我超越,向来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母题,从这个角度来看,革命年代的风云际会所散发出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让红色题材电影拥有了独特的魅力。

“红色题材肯定是一个富矿,关键是怎么找到落地的方法。”军事题材影视策划专家李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电影《地道战之地下奇兵》概念海报

让经典与今天互相激发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认为,在影视创作上,目前大抵有两种红色题材的创作方式:一种是在经典文本之外的红色题材创作,另一种是对红色经典电影的改编。后者往往能借力原有IP的知名度,轻松杀入竞争激烈的抗战剧市场。

但是,重拍经典、重铸英雄,在电影圈内却从来都是一个高难度任务。

“在电影市场上,年轻观众为主力观影人群,因此首先要考虑他们凭什么要看、会不会买票看一个红色IP的21世纪版。”李洋将红色经典改编比作“为飞机寻找落地的跑道”,“这个红色IP的飞机不能一直在空中盘旋,我们要知道跑道在哪里,跑道两边观众有谁。”

在《智取威虎山》这个成功样本中,片头通过海归青年观看原版“样板戏”的片段,进行了“文化回访”式的引入;片尾又让杨子荣等小分队成员“穿越”而来一起吃年夜饭,从而表达“从残酷战争到和平岁月,幸福来之不易”,更易让现代观众达成情感认同。

基于红色经典电影《地道战》,八一电影制片厂和乐波影业正在联合开发《地道战之地下奇兵》。

作为这部电影的总策划,李洋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红色经典的魅力、所涉历史本身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让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与今天的土壤、今天的气候、今天的雨水、今天的人群互相激发。”

由于拍摄和放映时代的原因,老版《地道战》的观众在观看时能够自然地理解民兵、武工队等人物的行为逻辑,而新版的观众对此是陌生的。

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兼摄影师、《地道战》导演任旭东之子任鹏担任了《地道战之地下奇兵》的联合导演,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主流观影人群不熟悉革命年代的经典的情况下,如何与他们建立沟通的桥梁,是一个难点。”

以《地道战之地下奇兵》为例,“对国民生命的保护是观众重新理解这一经典的切入口。”任鹏表示,“进一步,普通百姓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参与地道战的,如何从局部的反抗演变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先把逻辑理清,在这一基础上,再引出更高的民族意识等主题。”

老版《地道战》是数代人心中的经典

塑造多面化的人物

有影评人评价,《智取威虎山》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和人物塑造的成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塑造一批兼具赤诚革命热忱与仗义侠客气质的人物形象,将“红色经典”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行了全新包装。

“与塑造当代英雄人物相比,如何将红色经典人物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有效化,并与当代观众对接,便于年轻观众理解,这可能也是红色经典重塑的一个难点。”任鹏说。

任旭东在拍摄《地道战》之前,曾经到冀中平原搜集相关素材,挖掘了主角原型的故事。任鹏认为,面对今日观众,红色题材创作者也需要对人们历史观的变迁、新的历史研究成果持续保持关注。

“我们应该尽可能在原始的红色IP里挖掘一些还没有被发现的故事,在真实历史中,仍能找到一些新鲜元素。很多东西不是编的,历史本身要更精彩,必须有耐心进行再挖掘。”李洋说。

任鹏认为,面对当下的年轻观众,在重塑红色经典人物时,还要注意挖掘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他们应该是生活化的、有缺点的,但是又在历史演进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一些负面人物性格不会抹黑革命前辈,反而会让他们更接近生活。”

对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地道战》中的经典人物和场景是难以磨灭的银幕记忆。

德高望重的老支书高老忠,精干英俊的民兵队长高传宝,凶残狡猾的鬼子队长山田,奴颜媚骨的铁杆汉奸汤司令,都性格鲜明。“各小组注意:你们要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高,高!实在是高!”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些经典台词仍在小品舞台上闪现光芒。

《地道战》中的高传宝是一个典型的“在战斗中成长”的英雄,创作团队透露,新版电影将重点刻画人物的成长线,拉近红色英雄和当代年轻人的距离。

突破范式

在新主流电影的创作中,需“杜绝任何有嫌疑的标语和口号,忌讳概念化、脸谱化的人物和虚假、僵化的情节,用更加商业化的手段,润物细无声,在欢笑和紧张交替之际,捕获年轻观众的心”,这是北京乐波影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鳯魁的体会。

有不少电影学者都提到,在传统的主旋律电影范式中所存在的“概念化、脸谱化的人物”和“相对僵化的情节”,源自一种“主题先行”的创作方式。

军事题材影视编剧段连民认为,改变“纯主题先行”或所谓“主旋律范式”的创作方式,其实很简单,即重视市场的检验和需求,“一种没有受众的创作方式,迟早会被淘汰消亡。不用倡导,创作者自己就会思变。”

在突破红色题材范式的过程中,不少创作者采取了类型化包装的手法。在这个过程中,类型嫁接的合理性往往决定了观众对影片的接受度,不同的红色经典用哪种类型来包装需要仔细考量。

例如,《智取威虎山》在叙事上讲的是“孤胆英雄,独闯匪窝”的传奇,在技术上运用了奇观化的视效;再如,《铁道飞虎》是将《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用动作喜剧片的手段重新叙述。

“经典内容通过电影艺术创作者的新编,通过内容和形式的二度创作,是可以与当下年轻人接轨的。”张鳯魁说。

任鹏提到,老版《地道战》本是作为“军教片”拍摄的,用以辅导军队、军事院校、民兵组织从事军事训练、军事教学,但是却运用故事片的形式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也是老一辈创作者突破范式、追求影片可看性的结果。

李洋认为,《地道战》在地下攻防战术上的展示,也给了新版挖掘创意点的空间:“地道的攻防布阵多种多样,联通不同的地上空间,而且有真洞、有假洞,利用现代拍摄手段,在视觉的奇观化处理上,能给人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李洋看来,新主流电影本身承担着精神传承的使命,是一片需要关注的蓝海。“不能够迷信于画地为牢式的年龄圈子文化。中国人精气神的接力棒,应在代际间传承,用红色经典的重塑来完成文化接力、创造代际勾连的桥梁。”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