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海门:做优做强发力高质量

海门:做优做强发力高质量
2018年04月25日 06:10 新华日报
原标题:海门:做优做强发力高质量

特色文化上海展

上海专家实地调研

上海游客在海门

海门城市夜景

海门美食上海展

汇才引智

文化共享

海门科技园

叠石桥国际家纺城

城市丽影

通用码头

魅力新城

江海文化公园

今年第一季度,海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2亿元,同比增长22.4%,增幅名列南通县市区第一,工业应税销售继续保持20%的增幅,外资到账突破1亿美元……

4月11日,为期三天的2018中国海门经贸投资洽谈会落下帷幕。现场共签约22个项目,总投资近880亿元,其中投资方来自上海的超过一半。

海门临江靠海,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作为环沪节点城市的海门,瞄准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目标定位,不断做优做强,全力打造上海“北大门”。

精心构筑平台载体

区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拥有承接各类项目的平台载体。近年来,海门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系统谋划平台建设,努力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充分综合资源要素,构筑了豪华邮轮装备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现代建筑产业园和謇公湖科创中心、足球小镇等五大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以豪华邮轮制造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现代建筑业全产业链。

海门工业园区作为省级开发区,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抓手,按照建设国际化家纺城的新要求,构筑家纺特色小镇,加快现代物流园、电商城等平台建设,推动千亿级家纺产业转型升级。

海门港新区作为海门沿海开发的前沿阵地,按照打造上海优质项目集聚地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南极磷虾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快功能配套的提升和完善。

临江新区是海门生物医药集群发展的高科技园区,充分依托生物医药科创园、国际中小企业产业园、海创园、文创水街等平台,加快创新型项目与优质产业项目集聚。

海门高新区作为主城区核心板块,围绕高新发展要求,打造富江高科产业园。三厂工业园区全力推进机械装备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文化常乐、科技正余、育梦悦来、台韵四甲、古镇余东、花香海永等六大中心镇按照各自的产业特色,推进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力。

优先优化产业布局

3月6日,招商局重工豪华邮轮制造配套项目开工建设,该配套项目总投资5.2亿元,采用包括围壁焊接机器人在内的多种先进造船设备。10天之后,我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在招商局重工正式开工建设。

壮大船舶海工产业是海门提升先进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的一大突破口。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按照“3+3+N”的产业布局,海门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同时优化推进高端家纺、现代建筑、电子信息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海门建有装备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6个省级装备特色产业园。依托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招商局豪华邮轮项目,在开发区规划建设占地约3平方公里的豪华邮轮配套产业园,推进海工船舶向特种船舶、豪华邮轮等领域转型。同时形成以开发区为核心,高新区、海门港新区、三厂工业园区为主体,四甲、正余、悦来、余东等四个镇为补充“一核三区四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布局。

生物医药是海门增长最快的产业。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是国家级孵化器,也是江苏省首批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园区先后有百奥赛图、中科基因、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创制中心等70余家生物医药高端企业落户。目前,海门正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要载体,积极打造创新要素集聚、产业配套齐全的“海门药谷”特色品牌。

海门是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8家,参与45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新材料产业以开发区、海门港新区、高新区、临江新区和三厂工业园区等四大区域为核心,正加快实现产业集聚,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是世界最大的专业家纺市场。拥有家纺企业2500多家,线上线下成交额年突破1000亿元。放大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新政改革试点效应,海门正推进家纺产业向设计数字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生态化、营销网络化方向转型。

现代建筑产业是海门的富民支柱产业。2017年全市建筑业产值超1700亿元。目前,海门正以开发区现代建筑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打造集科技研发、生产、电商平台、建筑博览园、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加大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力度,海门在现有49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基础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引进和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下一代移动通信、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

营造暖心服务环境

打造“审批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环境,海门努力让每一位客商投资放心、合作安心、干事省心。

“全覆盖”的要素保障。海门土地资源相对充足,重点打造的六大主力平台均预留了后续发展空间,并建立了一套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优先保障重特大项目用地,为承接优质高端产业转移提供了空间保障。海门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受过各类培训的劳动力30万人,中级职称以上各类技术人员6万多人。每年新增3200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新创业。

“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优惠政策外,海门还出台了人才开发、项目招引、技术改造、金融信贷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包括对一年内技术改造或新办企业设备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10%进行补助;对创业类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创新类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的项目资助等。

“高效率”的政务服务。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市,海门率先探索实施设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创新推出“不见面”服务,企业设立登记、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平均办理期限为2个、3个和40个工作日。此外,还建立了市领导“双挂钩双推进”和“直通车”制度,最直接地服务项目,最高效地保障发展。

积极建设上海北大门

去年以来,海门策应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的目标定位,以系统思维对标谋划,出台“55580”工作计划,明确将海门打造成上海高端制造业配套基地、上海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上海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上海农产品首选供应基地、上海公共资源服务合作基地等5大基地,努力实现80%的骨干企业与上海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协作关系,80%的外销农产品销往上海等“5个80%”的目标。

一年来,海门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先后与黄浦区建立经济合作关系,与闵行区、宝山区缔结友好关系,与徐汇区开展友好往来,12个区镇与上海建立合作关系。在产业、交通、科技人才、社会事业等方面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与上海社科院合作,重点开展海门承接在沪企业优质项目转移研究,编制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规划对接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开展全面合作,出台了“人才新政”,在上海举办创业大赛,选聘“引才大使”,吸引上海人才项目来海创业。位于上海金桥锦绣申江工业园内的海门科技园(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启用,实施“离岸孵化”。海门工业园区与东华大学联合建设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海门叠石桥家纺研发中心。全年与上海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项目12个,引进上海高层次领军人才14名。

加快与上海通勤化、公交化体系建设,沿江快速化通道、城区主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规划启动,开通海门市区至浦东机场定制班车。多家医院分别与上海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在上海大世界成功举办特色文化上海展示周,沈绣精品、麒麟红木、海门山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展览和表演。

来自海门政府部门的数据显示:2017年,海门面向上海共开展各类主题推介活动150多次,其中市级层面开展的4次产业推介活动共签约项目119个、总投资516亿元;全年新开工沪籍投资项目80个、总投资204亿元,占新开工项目总数的一半。农产品在沪销售额达30亿元,新增5个在沪农产品直销门店,一家公司成为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其中来自上海游客占比超过六成。

撰 文:俞新美 海 轩

供 图:海 轩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