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日,一名英国男子在巴厘岛海域潜水时,拍下触目惊心的一幕。海洋中漂浮着大量塑料垃圾:瓶子、袋子、杯子、桶、吸管等等。鱼类都避之而不及。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到达了超过1万米处的深海。
据悉,该研究团队观测到的塑料垃圾的最深地点是日本附近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10898米处,且存在越深的地方一次性产品比率越高的倾向。
此外,通过分析1982至2015年在水深100米以上海洋实施的5010次调查所获数据,该团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发现了3425个垃圾。
从种类来看,塑料占全体的33%,居于首位。其中,89%是塑料瓶、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产品。
UNEP警告称,目前“存在对珍贵的深海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担忧”,并提议敦促各国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强化对包括深海在内的海洋塑料垃圾的监控机制。
英国《每日邮报》曾援引数据称,如果一个人天天吃海鲜,有可能一年吞下多达1.1万个塑料微粒。
谁是罪魁祸首?
一次性的塑料垃圾抵达海洋最深处,揭示了人类的日常活动与最偏远环境之间的某种联系。英国环保组织的“棉签项目”提供的一幅图表展示了这一过程:
起初,一根体积较小的棉签被冲入马桶,进而从下水道的垃圾过滤网中“溜走”,然后进入河流和大海。其中,棉签上的棉花很快会降解,但塑料杆只会逐渐变为细小的塑料颗粒漂浮在海水中。
据悉,流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经过催化分解通常会形成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或碎片)。对于海洋生物而言,微塑料犹如海洋中的“PM2.5”。
而那些还未被分解的塑料垃圾,一部分可能出现在深海。调查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一次性产品较轻,容易被洋流等长途搬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曹亮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来源非常复杂,既有陆地河流、工业和生活污水、塑料垃圾等陆源输入,也有船舶运输、海上钻井平台等海源输入。
资料显示,每年有800多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渔业、旅游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对现状置之不理,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将超过海洋中鱼类的总重量。
塑料污染的危害之一是塑料微粒很容易被鱼类吞食,并通过食物链进入高等海洋生物体内,即使是未被分解的塑料袋或塑料瓶,也可能被误食。
据挪威国家广播电视台报道,该国一名男子近日在西部海岸捕到一条重达12公斤的鳕鱼,当时发现鱼腹异常巨大,原以为是鱼卵,但剖开后竟然发现一个容量为1.5升的塑料瓶。
今年四月,西班牙南部海岸发现一头抹香鲸死亡,解剖显示它曾吞下29公斤的塑料,包括塑料袋、汽油罐和一些绳网,这些垃圾堵塞了它的消化系统,造成腹膜炎,最终导致死亡。
“一方面,微塑料本身对海洋生物具有一定的危害;另一方面,微塑料作为载体,通过表面富集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不仅对海洋生物的消化功能造成影响,还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更高等级的生物体内,包括人们吃的鱼类。”曹亮说。
而早在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发表一份报告指出,塑料本身带有的以及附着在塑料上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海洋生物中毒、不育甚至基因突变,而人类食用这些“中毒”的海洋生物后,也会跟着遭殃。
自2017年2月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发起“清洁海洋”运动,向海洋垃圾“宣战”。UNEP指出,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粒成分和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过量使用是海洋垃圾的主要来源,这项运动的目标是在2022年前消除这类垃圾。
正如“清洁海洋”运动发起人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所指出的:“现在解决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已经为时太晚,我们袖手旁观太长时间了,必须开始行动!”
减少污染有何妙招?
2017年,科学杂志《Science Advance》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估计,现代社会已经生产了大约83亿吨塑料。但研究人员发现,到2015年,63亿公吨已成为塑料垃圾,只有9%被回收。
美国财经媒体CNBC指出,当前所遇到的问题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如今最流行的塑料制品是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不会分解,而是在陆地和海洋中积累。
在此背景下,政府是缓解这一局面的重要力量。
早在2008年,中国就颁布了“限塑令”。2015年,英国也实施了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措施。此后,欧美国家逐渐聚焦微塑料领域,开始禁止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使用塑料微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欧盟还宣布实施首个针对塑料制品的战略。根据计划,到2030年,欧盟市场上的所有塑料包装将全部可回收利用,一次性塑料的消费量将减少,并且塑料微粒的刻意使用将受到限制。
据悉,欧盟还承诺再增加1亿欧元,以鼓励开发更多可循环利用的塑料材料,并提高回收利用效率。
除了来自政府的行动,企业也可以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毕竟企业能够通过产品的设计对消费者的习惯产生持久、切实的改变。
据悉,戴尔计算机公司已推出海洋塑料包装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被称为“全球海洋塑料供应链”的市场,从海地附近海域回收塑料垃圾,用于产品包装材料的再生产。
国际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集团和食品饮料巨头雀巢公司也已经承诺将向百分之百的可回收塑料包装迈进。
当人们越来越担心由于食品外卖使用一次性包装将导致更大的浪费时,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也试图有所作为。
据了解,总部位于柏林的食品外卖公司Foodpanda在今年开始向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一次性餐具的选择项。
Foodpanda的市场营销和可持续发展主管Laura Kantor称,这家初创公司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能节省100万套餐具。
事实上,当前消费者对替代材料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了生物塑料行业的发展。CNBC报道称,据各种市场研究估计,到2022年,该行业的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和656亿美元。
当然,个人环保意识的改变也显得尤为重要。自清洁海洋行动实施1年多以来,全球近8万人已经加入其中,并承诺从生活中摒弃一次性的塑料和微珠。
据了解,从巴厘岛到巴拿马,人们正在清理海滩,对所发现的东西进行编目,并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使用布袋子,带钢杯或餐具,拒绝塑料吸管,要求从办公室移除塑料杯或一次性瓶子。
“我们的目标是重新定义世界与塑料的关系,因为这是我们拯救海洋的唯一途径。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我们才能保护海洋,维持人类的生命,”索尔海姆说,“我们需要的是一场革命。”
(原标题:塑料垃圾已经潜入海底一万米,吃海鲜等于吃塑料?)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到达了超过1万米处的深海。
据悉,该研究团队观测到的塑料垃圾的最深地点是日本附近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10898米处,且存在越深的地方一次性产品比率越高的倾向。
此外,通过分析1982至2015年在水深100米以上海洋实施的5010次调查所获数据,该团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发现了3425个垃圾。
从种类来看,塑料占全体的33%,居于首位。其中,89%是塑料瓶、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产品。
UNEP警告称,目前“存在对珍贵的深海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担忧”,并提议敦促各国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强化对包括深海在内的海洋塑料垃圾的监控机制。
英国《每日邮报》曾援引数据称,如果一个人天天吃海鲜,有可能一年吞下多达1.1万个塑料微粒。
谁是罪魁祸首?
一次性的塑料垃圾抵达海洋最深处,揭示了人类的日常活动与最偏远环境之间的某种联系。英国环保组织的“棉签项目”提供的一幅图表展示了这一过程:
起初,一根体积较小的棉签被冲入马桶,进而从下水道的垃圾过滤网中“溜走”,然后进入河流和大海。其中,棉签上的棉花很快会降解,但塑料杆只会逐渐变为细小的塑料颗粒漂浮在海水中。
据悉,流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经过催化分解通常会形成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或碎片)。对于海洋生物而言,微塑料犹如海洋中的“PM2.5”。
而那些还未被分解的塑料垃圾,一部分可能出现在深海。调查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一次性产品较轻,容易被洋流等长途搬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曹亮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来源非常复杂,既有陆地河流、工业和生活污水、塑料垃圾等陆源输入,也有船舶运输、海上钻井平台等海源输入。
资料显示,每年有800多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渔业、旅游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对现状置之不理,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将超过海洋中鱼类的总重量。
塑料污染的危害之一是塑料微粒很容易被鱼类吞食,并通过食物链进入高等海洋生物体内,即使是未被分解的塑料袋或塑料瓶,也可能被误食。
据挪威国家广播电视台报道,该国一名男子近日在西部海岸捕到一条重达12公斤的鳕鱼,当时发现鱼腹异常巨大,原以为是鱼卵,但剖开后竟然发现一个容量为1.5升的塑料瓶。
今年四月,西班牙南部海岸发现一头抹香鲸死亡,解剖显示它曾吞下29公斤的塑料,包括塑料袋、汽油罐和一些绳网,这些垃圾堵塞了它的消化系统,造成腹膜炎,最终导致死亡。
“一方面,微塑料本身对海洋生物具有一定的危害;另一方面,微塑料作为载体,通过表面富集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不仅对海洋生物的消化功能造成影响,还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更高等级的生物体内,包括人们吃的鱼类。”曹亮说。
而早在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发表一份报告指出,塑料本身带有的以及附着在塑料上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海洋生物中毒、不育甚至基因突变,而人类食用这些“中毒”的海洋生物后,也会跟着遭殃。
自2017年2月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发起“清洁海洋”运动,向海洋垃圾“宣战”。UNEP指出,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粒成分和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过量使用是海洋垃圾的主要来源,这项运动的目标是在2022年前消除这类垃圾。
正如“清洁海洋”运动发起人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所指出的:“现在解决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已经为时太晚,我们袖手旁观太长时间了,必须开始行动!”
减少污染有何妙招?
2017年,科学杂志《Science Advance》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估计,现代社会已经生产了大约83亿吨塑料。但研究人员发现,到2015年,63亿公吨已成为塑料垃圾,只有9%被回收。
美国财经媒体CNBC指出,当前所遇到的问题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如今最流行的塑料制品是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不会分解,而是在陆地和海洋中积累。
在此背景下,政府是缓解这一局面的重要力量。
早在2008年,中国就颁布了“限塑令”。2015年,英国也实施了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措施。此后,欧美国家逐渐聚焦微塑料领域,开始禁止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使用塑料微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欧盟还宣布实施首个针对塑料制品的战略。根据计划,到2030年,欧盟市场上的所有塑料包装将全部可回收利用,一次性塑料的消费量将减少,并且塑料微粒的刻意使用将受到限制。
据悉,欧盟还承诺再增加1亿欧元,以鼓励开发更多可循环利用的塑料材料,并提高回收利用效率。
除了来自政府的行动,企业也可以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毕竟企业能够通过产品的设计对消费者的习惯产生持久、切实的改变。
据悉,戴尔计算机公司已推出海洋塑料包装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被称为“全球海洋塑料供应链”的市场,从海地附近海域回收塑料垃圾,用于产品包装材料的再生产。
国际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集团和食品饮料巨头雀巢公司也已经承诺将向百分之百的可回收塑料包装迈进。
当人们越来越担心由于食品外卖使用一次性包装将导致更大的浪费时,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也试图有所作为。
据了解,总部位于柏林的食品外卖公司Foodpanda在今年开始向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一次性餐具的选择项。
Foodpanda的市场营销和可持续发展主管Laura Kantor称,这家初创公司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能节省100万套餐具。
事实上,当前消费者对替代材料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了生物塑料行业的发展。CNBC报道称,据各种市场研究估计,到2022年,该行业的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和656亿美元。
当然,个人环保意识的改变也显得尤为重要。自清洁海洋行动实施1年多以来,全球近8万人已经加入其中,并承诺从生活中摒弃一次性的塑料和微珠。
据了解,从巴厘岛到巴拿马,人们正在清理海滩,对所发现的东西进行编目,并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使用布袋子,带钢杯或餐具,拒绝塑料吸管,要求从办公室移除塑料杯或一次性瓶子。
“我们的目标是重新定义世界与塑料的关系,因为这是我们拯救海洋的唯一途径。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我们才能保护海洋,维持人类的生命,”索尔海姆说,“我们需要的是一场革命。”
(原标题:塑料垃圾已经潜入海底一万米,吃海鲜等于吃塑料?)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孙政才受贿1.7亿 一审被判无期
- 【 军事 】 出鞘: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与大国角...
- 【 财经 】 马化腾2794亿首次问鼎首富(500富人榜...
- 【 体育 】 詹皇29分准三双 骑士4-0横扫猛龙进东...
- 【 娱乐 】 宠妻!周杰伦晒视频心疼昆凌度假还健...
- 【 科技 】 美图难题:活跃用户骤降 区块链陷迷局
- 【 教育 】 教育机构暴力改造学生:电棍打 不让睡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