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天大“海燕”连续游泳119天,创造国产水下滑翔机新纪录

天大“海燕”连续游泳119天,创造国产水下滑翔机新纪录
2018年05月17日 19:42 澎湃新闻
原标题:天大“海燕”连续游泳119天,创造国产水下滑翔机新纪录
我校海洋技术装备团队研制的长航程“海燕”水下滑翔机日前在南海北部安全回收,再次创造国产水下滑翔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测量剖面最多、续航里程最远等新纪录。这也是继“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今年4月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深潜至8213米,创造水下滑翔机工作深度的世界纪录后,再次取得技术突破,将我国水下滑翔机的工作时长提升到近4个月。
5月15日,天津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研制与海试应用”项目详细设计评审会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召开。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组较全面地完成了详细设计工作,且依据详细设计结果研制的“海燕”长航程水下滑翔机进行了连续119天、862个剖面、2272.4公里航程、最大1040米潜深的安全滑翔试验。海上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详细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今年4月份,“海燕-4000”级水下滑翔机和“海燕-10000”万米级水下滑翔机顺利通过海上综合性能测试,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完成一系列海上观测内容,历时6天,并于北京时间4月8日下午4点成功回收,“海燕”水下滑翔机最大工作深度达8213米,创造下潜深度最新世界纪录。此航次中,水下滑翔机在142.1375°E,11.4981°N附近海域共完成了18个剖面的下潜观测,其中超过4000米深度的观测剖面3个,最大工作深度达到8213米,接近测试海域的海底,并全程获得大量宝贵的深海观测数据。“海燕-10000”是天津大学“海燕”水下滑翔机工作深度谱系中重要一员,突破了万米大容量浮力调节技术、双驱动姿态控制技术、万米极端环境冗余保护技术等,设计工作深度近10000米。其成功海试,大幅提升了水下滑翔机潜深的新纪录,将水下滑翔机观测能力从6000米提升至8000米,为我国深海观测和深渊研究增添了水下滑翔机新型装备。
水下滑翔机是深海环境观测的重要平台之一,此前最深观测能力为6000米级,而8000米潜深的顺利测试,为我国深渊研究和深海观测增添了新型的装备平台。
“深渊科学”(Hadal Science)主要研究海斗深渊的生态环境、海底地质和海洋生物等,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海啸预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是国际地球科学尤其海洋科学的最新研究前沿。深度大于6000m的海域被称为“深渊海沟”(Hadal Trench),人类只对其中零星地方进行了直接观测,绝大部分未被探索,主要受限于大深度观测平台的技术发展。
目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已经具备工作深度200米、1000米、4000米和10000米谱系化的“海燕”水下滑翔机生产和研发能力。本次成功通过海上试验验证的长航程水下滑翔机是“海燕”航行里程谱系化中的“明星”,设计航程3000公里级,它于2018年1月16日在南海布放,5月14日安全回收。
文字来源 / 杨绍琼 刘晓艳
图片 / 天津大学电视台
编辑 / 刘洋
滑翔机海燕剖面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