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最美林业故事]寻找最美护林员

[最美林业故事]寻找最美护林员
2018年07月12日 00:4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原标题:[最美林业故事]寻找最美护林员

    按:2014年5月,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官方网站推出寻找基层“最美护林员”宣传活动,各基层林场经认真评选共产生候选人“最美护林员” 48人。2015年3月,局工会副主席邓建峰带领局科教处、团委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全局最偏远管护站点,对候选“最美护林员”进行寻访考察活动。本次活动历时10天,行程2000多多公里,走访偏远护林站点8个,走访职工群众 200多人,约谈“最美护林员”候选人 8人。在本次活动中,笔者有幸参与了西秦岭三场的寻访工作,亲眼目睹了一线护林职工甘于寂寞、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的工作生活画卷,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小陇山精神……
  


在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中,护林员正在现地学习调查工具的使用以及相关技术规范

 

    护林员是一个不能再普通的职业。因为他们的成绩单中永远不会出现诸如“轰轰烈烈、功成名就”这样的形容词。相反,护林员职责就是每天在责任区巡护,随时制止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在林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闭塞、生活艰苦的条件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责任区崎岖的山路上来回行走,像看护婴儿般守护着大森林里的一草一木。
    茫茫小陇山1245万亩管护区内,分布着229个管护站点,4000多名护林员终年守护者这片热土。无论在山间小道、在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总有着他们巡护森林的身影。他们每年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在巡山护林,与家人团聚已是奢望;他们通常是二十四小时值班,不管早晚,随时准备出发。任凭寒风凛冽,烈日炙烤,他们都会在每一座山头留下最新的脚印;哪怕沐风栉雨,跋山涉水,他们都会让自己疲惫的脸庞映在每一条小溪。
    护林员——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职业,却肩负着几代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绿色梦。所以,大山是护林员最绚丽的舞台,茂密的森林是护林员最深情的讴歌,生态连年恢复是他们青春最华丽的绽放。青山、绿水、森林、草坡、小溪见证,他们是:——小陇山最美护林员!
  


在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中,一个上午才能做完一个点,为了赶进度,他们不能休息

  

青春绽放  碧水青山

    3月24日,大地在一场春雨中惊醒,使自己再一次年轻,广袤辽远、山岭重叠的西秦岭林区也正聆听着这场春雨的召唤。雨中还夹杂着雪丝,雪花在山顶上停留下来,地势较低的路上、树上和山坡上却是湿漉漉的青葱世界,林区幻化出阳春白雪的壮丽图景。
    从滩歌林场场部出发,沿着林区公路穿过一片又一片树林,走过一丛又一丛草地,随着地势逐渐上升,坐在车里明显感觉一直向上走。40多分钟后,到了滩歌林场龙台管护站。这里是滩歌林场资源管护最好的管护站,海拔2000-2400米,一年中有6个月要生炉子取暖。远离村镇,常住人口少(精壮村民已大部搬走)。场里派驻护林员6人。管护面积4万多亩,巡护线长达21公里左右,管理苗圃30多亩。
    在场领导的引荐下,和“最美护林员”候选人赵自明,以及其他护林员坐在一起。本想大家在一起随便畅谈,谁料想他本人话很少。“我是赵自明,97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育苗、管护工作,在龙台也10年了。龙台偏僻,管护难度大,困难多,但10年来没发生过毁林事件。”这等自我介绍似得谈话后就没了下文,最后还是颜文芳副场长和其他护林员说开了关于老赵的故事。
    “老赵学历浅,只有高中文化,但在育苗方面,是大家公认的“土专家”、“活地图”。从学习实践到独立完成,比任何人都学得扎实。他在我们场里工作19年来,在4个场属苗圃工作过,在上河峪工作的时间最长。如果把他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育出圃的苗木加起来,有1.5亿株还多,这得造多少林啊!”
    “就是,老赵带起来的徒弟,光是科长、主任级别的就3人。他从没专门学过育苗,职称、职务、收入相对较低,但从来都没听他说过一句怨言。现在我们站上没人会做饭,老赵就把嫂子接来给我们做饭,这样一来,他直接就把站上当做家了。”
    这时老赵说:“当地的老乡都搬走了,雇人做饭也不现实。各人自己做饭也不行,大家工作起来饥一顿饱一顿,身体会吃不消,而且工作起来步调不一致,还会耽误事情。再说,家里也没什么事情”。
    工作任务重,条件艰苦,他没有退缩。刻苦钻研,战胜困难,他默默追求着务林人的理想与价值。他的脚步踏遍了绿水青山,他的汗水,滋润了一茬一茬的幼苗,他把青春化作了座座青山。
    据介绍,2005年12月,老赵的父亲病重,他只是在电话里嘱咐家人好好照顾,就义无反顾的带领其他人上山巡护了。他多想在老人榻前尽孝啊,但是这是每年护林防火的关键时期,他根本离不开。然而两天后,老赵的父亲---这位饱经沧桑的老林业工人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家人心急如焚,给他打电话,不通!因为管护区的深处是没有手机信号的。家人只好找到场里,由场里派人进山寻找,又过了一天半,才在山上找到他。当他急急忙忙赶回家时,离老人故去已经两天了。
    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是他终身的遗憾,但他把所有的真情都献给了绿水青山。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林区和林缘区出现了大量的个体经营苗圃,苗木销售一路走俏,这些个体户也赚得盆满钵满。我们不禁要问:老赵,你这么能干,技术又好,为什么不自己育苗,做自己的产业呢?
    老赵面对这样的提问时,他说“老父亲是本场老职工,我自己和我的娃娃都是靠林业念书、靠林业长起来的,林场养活过我们两代人,有感情啊!自己根本不往那方面想,也没时间想。”
    的确,大山让老赵情怀难释。是他把一片真情都献给了大山,绿色在延伸,青春永远绽放。
  


护林员正在翻山越岭进行日常管护工作

  

高原红日  大山脊梁

    3月25日,上午8点半从黑虎林场出发,一路上泥沼遍地,阴坡还残留着积雪。与其说是“走”过来,不如说是“闯”过来更为确切。越野车颠簸着翻过了几座山,穿越草甸连绵的狼渡滩,11点半到达西流水管护站。
    这个管护站原来只是个管护点,海拔2700—3000米,寒冷、潮湿。没有安全饮用水,没有手机信号,2012年底才通电。管护面积8000多亩,放牧山羊200多只。
    据介绍,2013年地震,黑虎林场条件更为艰苦的下固堆管护站房屋损坏,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场里决定原下固堆管护站人员及管护任务全部并入西流水管护点,成为现在的西流水管护站。但在安排本管护站负责人时,场领导犯了难,因为原西流水管护站老主任刚好退休,面对严峻的管护、放牧任务以及艰苦的条件,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份责任。这时,场领导想起了在下固堆四年如一日勤奋工作的晋望生,谈话后,他欣然同意,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一年多来,辖区内各种破坏现象有效遏制,山羊种群数量扩大。正是他以身作则,带领大家耐住了寂寞,不但为这片山林撑起了保护伞,而且使场里的多种经营收入不断增加。
    下车后,一座破旧斑驳的瓦房坐落于山坳树林间,门口是一面斜坡,没有院子,左边是两排羊圈。晋望生和其他几位管护人员已热情的迎了上来,带领大家走进房间,大家也都顺着指引,开始体验一名西流水护林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现年43岁的晋望生,19岁子承父业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巡山护林工作,林场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热情地告诉大家:“现在看到的连绵十几个山头,就是我们看守的林地。最近的管护地块也得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我们4个人每天留一个人放牧。其他人沿不同的路线上山,四处察看,随时保持警惕,每天要巡山往返行程近30公里”。
    每天30公里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加上他在下固堆工作的日子,他20多年来,除去休假日,他一共走了11万多公里的山路。他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黑虎林场的山山水水。每次出门巡山时,天边才露出一丝晨曦,而当他回到护林点时已是满天繁星。
    场工会主席张建平说:这里林农交错,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活非常困难,管护任务非常艰巨。护林工作繁重仅是一个方面,日常生活条件是对他们的又一大挑战。对于常年驻守的他们来说,吃馒头、面条、等家常饭都成了奢望,这里地处高寒,面条根本煮不熟,洋芋、烙饼成了家常便饭。场里每月考核时带些菜、熟食等,就算给他们改善生活了。除了这些,还要克服的是风湿病和胃病等职业病。这里高寒潮湿,就是在夏季小屋子里也很潮湿,被子摸起来都是湿漉漉的。晴天时候拿出来晒晒,要是遇上阴雨连绵,被子潮湿的常常让人夜不能寐,他们只能是和衣而睡。到了冬天,房间更是冷如冰窖。因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护林员都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张主席的一番介绍后,晋望生也开始健谈起来,他说“一个是胃病,一个是关节炎,一到换季的时候,一刮风下雨,特别是到了冬天,腿就老疼。弄点药一吃都没事了,我们不影响工作”。接着又说“在山里一个人呆久了,对其他事情都显得麻木,如果不是每天写护林日记,恐怕连时间都会忘了。有时也会对着天空独自发呆和思考,想着孩子是不是回到家里边了,老人身体如何?媳妇手里的农活是不是忙完了?但没办法,自己的困难还得自己克服……”说完又憨厚的笑了。
    谁没有家?谁在外面不想家?家是我们我们每个人心牵梦绕的地方。他只能朝着家里的方向祈祷家里事事如意、孩子的病快些好。他无怨无悔,用透支生命与亲情的方式守卫着、建设着这片热土。
    寂寞,长时间一个人走在寂寞的护林路上,偶尔见到人,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上去和人家主动聊天,给自己解解闷,能和陌生人多说一句话就让他们格外高兴。晋望生说:“见到人时就想跟人家攀谈几句,有时候人家有事都走了,自己还在留恋,直急得话都说不出来”。
    即使是寂寞难耐、职业病缠身,但他的脚步仍没有停歇。脚上的茧子厚了,鞋的底子薄了,人的欲望淡了,对山林的感情却深了。他们的住所简陋,他们的工作简单,他们的生活简朴,在和谐自然的环境中享受着安贫乐道的工作。他们也用无声的语言谱写了一曲值得人们崇敬的敬业之歌。
    好样的,你才是大山的脊梁!

  


在管护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幼林抚育工作

  

山有多高   爱有多深

    3月5日下午6时许,到达洮坪林场。场领导告诉我们,周军林本人被临时抽调去马河负责联合造林工作,他的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事迹都在到处传诵,问谁都是一样的。
    场部干部职工听说来采访周军林的事迹,都聚拢在场部办公室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
    场资源科长王映红说:“军林从1997年后就一直在关院管护站工作, 算来已经有18年了。而且他不光做管护工作,每年造林都被临时抽调,因为他的组织协凋能力非常好,是一个典型的多面手。有他在,场领导放心,跟着干工作的人也舒心。他曾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护林员”荣誉称号。
    关院管护站,离场部25公里,道路不畅。辖区地处三县交界,海拔2300—3340米,地理位置偏僻,环境复杂,农林牧交错,管护面积达15万亩之多,流动人口众多。尤其是甘南、岷县的藏、回牧民,季节性大肆入侵辖区,不仅对高山草场造成过牧现象,更对森林资源形成严重威胁。辖区常住人口生活条件极差,是典型的贫困地区。
    “工作条件差,难度大,但人家的工作做得真是到位。跟村民的关系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还能和牧民沟通,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去帮忙,群众信任他。”王科长介绍说。
    他用人格魅力去感化群众,缺钱了就借钱给他们,替他们想致富办法,找致富门路。甚至一些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的问题,他也能想办法去给人说和。因为他对这里太熟悉了,哪两家门当户对?哪两个可以组成幸福的家庭?他都谙熟于心。试想,群众日子过好了谁还愿意去搞破坏。正因为周军林把做好群众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防火办母主任说:“关院的工作换其他人干不了,因为根本就待不住”。
    这时,场工会孙晓泉讲了一个他深藏多年的故事:
    2006年的一个冬夜,全场在关院辖区组织一个“拉网式”夜查活动,打击不法分子。周军林既是本次活动的尖兵,又负责后勤工作。半夜,队伍正准备散开进入戒备状态时,军林凭着多年的经验即使提醒带队领导,要求清点人数后在散开。清点后发现少了一个人,周军林熟悉地形,急忙带领人去找,最后在石崖子下面找到了新职工邵某。原来,邵某在大家休息时睡着了,随身携带的干粮已不知去向,周军林把自己的那份干粮给了邵某,并安慰他说“我是管后勤的,我拿了两份”。
    “大冬天的,人睡着了万一滚下山坡,就没命了。他的睿智和责任心挽救了同志的生命啊!他就是这样一个爱帮助人,善于团结人的一个好同事”。孙晓泉最后说。
    一个人有时做一件好事仅是举手之劳,很容易,但永远替别人着想是需要大爱之心的。周军林能做到,他是一个领导放心,同事拥戴,群众支持的好护林员。
    没见到周军林本人终是遗憾的,第二天,大家又赶往马河造林点。中午11点左右赶到时,还是没见着他,留守的另外一名同事说他还在现场,连忙打电话叫他赶回。
    又过了半小时,周军林赶到,他个子不高,黝黑精瘦,但满脸憨厚,浑身沾满了泥土。进门就说“我会干,不会说。工作中自己多受点罪,多操点心,就少出乱子”。
    当问起他家里情况时,他面露惭色,隔了一会,他才说:“这么多年,亏欠家里人的最多,老人、孩子基本上没管过,都是妻子在操持,苦了她了。”
    据介绍,2008年3月,周军林妻子患病做完手术的第三天,就接到了场里的通知,要他赶回场里负责协调四场合作造林工作。他把尚未出院的妻子交待给岳父后,就离开了,直到造林结束。这件事也被其他同事们知道了,就和他一起回家,给他妻子解释,通过大家努力,最后得到了妻子的谅解,但这件事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清苦和对家人的亏欠也许是许多人选择退缩的理由,但他始终改变不了对大山的一往情深,也阻挡不了他每天出征的坚定步伐。因为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心都化作他对这片山林的挚爱。高高的没遮拦梁就像一座丰碑,深深镌刻下周军林守护爱、传递爱的脚印!(李建林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