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蓝色东欧”7年译介40余部中东欧文学作品,但还远远不够

“蓝色东欧”7年译介40余部中东欧文学作品,但还远远不够
2018年08月25日 15:25 澎湃新闻
原标题:“蓝色东欧”7年译介40余部中东欧文学作品,但还远远不够
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涉及海内外参展商2500多家,有1000多位中外出版人、作家和媒体人参加书展,多家出版社在图博会上介绍了他们的出版成果,其中较引人注意的就是对一些海外作品的引进,尤其是一些虽在国外享有盛名,但是因为语言隔阂在国内不为人知的作品,出版商和翻译家们也为丰富国内的文学市场作出诸多努力。
七部东欧作品引入中国
8月23日,由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花城出版社主办的“‘蓝色东欧’新书发布暨翻译家分享会”在北京图博会举行。
花城
“蓝色东欧”译丛是花城出版社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东欧文学专家高兴担任主编,计划引进20世纪以来东欧的百部文学杰作。2018年,是“蓝色东欧”启动的第七年,目前已经完成了40余部。此次,“蓝色东欧”译丛携七部新书参加北京图博会。
这七部作品分别为国内首次推出的匈牙利当代作家萨博·玛格达的作品,此次出版的为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壁画》和成名之作《鹿》,波兰最杰出的喻世作家斯瓦沃米尔·姆罗热克的短篇小说集《简短,但完整的故事》,以及二十世纪捷克文学巨匠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四部作品。其中,有赫拉巴尔巅峰时期之作《严密监视的列车》,同名电影获得一九六六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赫拉巴尔隐居之作《雪绒花的庆典》,赫拉巴尔致敬友谊之作《温柔的野蛮人》,以及赫拉巴尔晚年的情感私信《绝对恐惧:致杜卞卡》。赫拉巴尔一生作品众多,并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和戏剧,获得国内国际奖项达三十多个。
赫拉巴尔
“蓝色东欧”所涉及到众多中东欧国家,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等,译丛所推作家均为享誉世界的东欧文学重要代表人物,汇集了米沃什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及卡达莱、克里玛、赫贝特、扎加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家,同时聘请高兴、李玉民、余中先、易丽君、赵刚、余泽民、陆象淦、徐伟珠等翻译家担任丛书翻译,推出的作品90%为国内首次翻译引进。
“蓝色东欧”丛书主编——著名翻译家高兴就“蓝色东欧”译丛新书做了相关的介绍,“蓝色东欧”从选题缘起至今已经有十多年,这套丛书成功的关键在于聘请了国内外顶级的中东欧文学翻译家。他与译者嘉宾余泽民、徐伟珠、茅银辉针对东欧文学、东欧作家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互动。余泽民也谈及中东欧文学与欧美文学完全不同,渗透着哲学性与生动的历史,对中国读者和作家来说更能触动人心。徐伟珠说翻译出版是一个团队工程,每一部经典译作都是共同努力的成果。茅银辉认为“蓝色东欧”凝聚了中青年翻译家的力量,激励了年轻人从事有意义但艰苦的文学翻译工作。
中国读者对于东欧文学向来很有热情,20世纪初,作家李石曾、鲁迅、周作人等就是东欧文学翻译和介绍的先驱。翻译家们介绍,尽管过去我国译介了不少东欧文学作品,但总体上说远远不够,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问题:译介不够系统,存在许多空白点等等,都使得东欧文学译介留下了诸多遗憾。
作家们共谈赫拉巴尔
8月23日下午,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了“北京遇上布拉格——在小酒馆里听到的赫拉巴尔”文学交流活动,活动主要介绍了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八部赫拉巴尔的书。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生于奥匈帝国布尔诺附近的日德尼采,他一生创作实绩丰厚,身后结集成19卷合集,在捷克国内畅销。他的77种书,迄今以27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的33个国家发行,主要作品有《过于喧嚣的孤独》《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底层的珍珠》和《甜甜的忧伤》等。赫拉巴尔的作品多数被改编为话剧和电影,与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同名的电影于1966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根据《售屋广告:我已不愿居住的房子》改编的电影《失翼灵雀》获1990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奖。1997年2月3日,这位原本即将病愈出院的作家从医院五楼窗口坠落身亡。
《过于喧嚣的孤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目前已出版赫拉巴尔的作品八部,包括《过于喧嚣的孤独》《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时光静止的小城》《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其中《过于喧嚣的孤独》和《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是他的代表作。《过于喧嚣的孤独》诗意地叙述了一个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汉嘉,以他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讲述了他三十五年间的生活。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以一个餐厅服务员蒂迪尔的打工经历,展示了捷克二十世纪中期的社会变迁。这部作品体现出作家一贯的回忆录式“传记”创作风格,通篇描绘了旅馆、饭店、酒家、餐厅和私人会所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调侃。
赫拉巴尔集 《时光静止的小城》
赫拉巴尔集 《甜甜的忧伤》
谈到阅读赫拉巴尔小说的感受,邱华栋表示,“他的小说有一种特别的语调,这种语调,亲切、随意、幽默,第一句话就能把你带入他的小说,又在告诉你,随后有事发生。可以说,他的小说开口很小,进入之后你会发现他的小说世界绵密、细致,写的是小人物的命运,折射的却是家国情怀与民族命运。另外,阅读赫拉巴尔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他作品中带泪的笑和无可奈何的幽默感。”
赫拉巴尔文字中的亲切、随意、幽默深受捷克人的喜爱,捷克人说,米兰·昆德拉的文章过于深邃,读起来有沉重感;而赫拉巴尔则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将无数奇特的故事娓娓道来,幽默而富有哲理,这才是纯正的捷克味道。关于赫拉巴尔作品中的“幽默”特质,著名作家石一枫说,“赫拉巴尔以幽默的方式呈现苦难与荒诞,是东欧文学的传统,我们从《好兵帅克》就可以看到这种气息。我个人最喜欢赫拉巴尔的《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在这部作品中,他把宏大的事情写得轻松无比,而这种能力是许多作家都无法做到的。”
青年评论家季亚娅关注到赫拉巴尔笔下的小人物,她说,“赫拉巴尔写的全都是捷克的小人物,我们常常谈起他底层的珍珠,并拿来和我们的底层写作、知识分子到民间这些问题相比较。但赫拉巴尔的底层不完全是中国作家语境里的底层,他是中欧思想传统里长出来的花,是与波西米亚精神相联系的底层,一种与艺术创造紧密联系,甚至把生活艺术化,并从中寻找能量和爆发力的底层。法学博士赫拉巴尔底层游历的自我设计,与中国作家的到民间去构成遥远的对话与重影。”
谈及捷克文学和赫拉巴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表示,“捷克或许是一个地理上的小国,在文学的国际版图上却绝对是一等一的大国。哈谢克、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塞弗尔特、伊凡·克里玛,当然还有赫拉巴尔,这些名字足以让捷克文学置身于世界文学的高峰地位。赫拉巴尔之所以迷人,不只在于他作品的忧伤而孤傲的抒情气质,不只在于他作品的那些身居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身上饱经患难而快乐纯净的珍珠般光泽,也不只在于他以艺术与诗的美好,以诙谐嘲戏的姿态对抗平庸生活的倔强坚韧,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生活方式更是一个迷人的存在,提示我们,一个艺术家,他的生活是如何与他的创作浑然一体,互相生发。对于赫拉巴尔,爱上他和爱上他的作品简直就是一件事。”
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北京出版集团在2015年就成立了“‘十月’作家居住地·布拉格”项目,鼓励中国作家前往布拉格体验、交流、写作,目前,余华、苏童、叶广芩、吴雨初、马原等中国著名作家都曾前往布拉格居住写作,为中国与捷克的文化交流创造了鲜活的平台,也更为有效地推介中国优秀作品在捷克的传播。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