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郑万高铁“航母级”曲线斜拉桥成功转体

郑万高铁“航母级”曲线斜拉桥成功转体
2018年10月24日 20:22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郑万高铁“航母级”曲线斜拉桥成功转体
    图为,桥梁转体 徐正荣 摄

  中新网武汉10月24日电 (徐正荣 曹文方 徐金波)中交二航局24日发布消息称,该局承建郑(州)万(州)高铁一座形似“月牙”、重达1.65万吨斜拉桥,当天在郑州市郊顺利实现了对徐(州)兰(州)高铁的完美跨越。该桥是目前中国在建曲线半径最小、纵坡最大高铁斜拉桥。

图为,桥梁转体 徐正荣 摄

  此次跨越的徐兰高铁是横贯东西的客运大动脉,平均7.6分钟就有一趟高铁通过。如果在其上方直接修桥,不仅工期长,而且安全风险极大。为最大限度减小对徐兰线的干扰,最后采用了转体斜拉桥设计,即先在徐兰高铁线旁建好桥梁后,再实施空中转体,跨越徐兰高铁运营线。

  据中交二航局项目负责人周乐平介绍,作为郑万铁路河南段技术含量最高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当天转体桥桥长341.5米,其中转体长度256米,高度88.94米,重量1.65万吨,相当于将一艘“轻型航母”举到30米的高空进行水平旋转。

  与传统的“T”构转体桥不同,这座单塔双索面曲线斜拉桥造型“怪异”。斜拉桥位于半径1400米的小曲线半径上,因此被设计成为“月牙”型。同时,由于需要跨越京广高铁、郑机城际铁路、徐兰铁路三条水平高度均不同的铁路线,导致大桥纵坡度达到29.062‰,桥梁两端水平高差达7.5米,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

  “目前国内铁路线路设计最大纵坡度为30.000‰,郑万转体斜拉桥已经达到设计极限,一旦超限,将会给在下坡时进行制动的列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周乐平,弯曲的、高低不平的形状给桥梁转体带来无数的不确定性,众多的问题摆在了施工单位面前。

图为,桥梁转体合龙 徐正荣 摄

  为此,建设者们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有针对性的研发电子施工沙盘,并通过电子施工沙盘将设计图纸逐步分解,从平面设计转换为三维模型,施工人员通过三维模型进一步了解桥梁构造,寻找转体大桥的结构重心。

  为化解转体过程中各类不安全隐患,技术团队事先利用8台800吨千斤顶进行称重试验,实现精准配重,使整体结构受力均衡。与此同时,他们还专门研发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全桥8个关键位置安装了GPS转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等6类智能监测设备,自动采集、实时显示、自动分析转体情况,实施预警提醒,恰似给转体的大桥装上了“心电监测仪”,实时监测梁体转动速度、倾斜角度以及梁体震动等关键参数,从而将施工精度苛刻地控制在毫米级。(完)

电子转体斜拉桥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