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敦煌石窟古代“腊八节”:沐浴食粥 狩猎腊祭

敦煌石窟古代“腊八节”:沐浴食粥 狩猎腊祭
2019年01月13日 17:08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敦煌石窟古代“腊八节”:沐浴食粥 狩猎腊祭
    1月13日,敦煌研究院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腊八节时,古人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等生活中的习俗。图为莫高窟第61窟《牧女献糜》(五代)。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兰州1月13日电 (记者 徐雪)1月13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传统腊八节。敦煌研究院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腊八节时,古人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等生活习俗。

  腊八,最初作为释迦牟尼证悟的日子属于佛教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的“喝粥节”。据研究,佛经中的乳糜,与敦煌文献中大量出现的“药食”“乳药”趋同。古代敦煌寺院僧人的腊八饮食,就是由佛经中提到的“乳糜”传承而来,将油、面、梨、酥、呵梨勒等食材烹饪食用,具有疗愈疾病的药膳功能。

  悉达多太子(即释迦牟尼佛)离宫多年,在森林荒野中寻师访道。多年的粗食苦行,使他形销骨立,虚弱已极。在觉察到极端苦行不能获得证悟后,悉达多停止折磨自己。他沐浴更衣,接受了牧女为他供献的乳糜。他进食后体力恢复、气色转佳。

  牧牛女奉献乳糜的故事,被载入佛经广为流传,甚至影响到人们今天的日常生活。在接受乳糜之前,悉达多王子在尼连禅河沐浴全身,洗去污浊,所谓“浴佛”,便由此而来。

图为敦煌文献《杂抄一卷》记载了“十二月八日何谓?其日沐浴,转障除万病,名为温室,于今不绝。”敦煌研究院供图

  关于沐浴所赋予的特殊的意味,这在敦煌文献中亦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何谓?其日沐浴,转障除万病,名为温室,于今不绝。”

  在这天沐浴,更多了祛病除烦恼的益处。而牧牛女为悉达多王子制作乳糜、慷慨奉献,被认为这是慈悲的施与,是功德无量的善事。对比今天腊八施粥,给并不相识的人一碗内容丰富、热气蒸腾、暖意融融的粥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八日成道,是佛教绝对的大日子,这一天寺院必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除了释迦牟尼成道的重要意义,腊月本就是民间传统的“祭祖时间”。追溯到先秦以前,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往往是大家狩猎的“旺季”,他们猎取野兽,祭祀先祖,以求保佑后代平顺、安康。

  “腊月”这一叫法,和腊祭的传统脱不开干系。“腊”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就是:“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因此人们常说,腊八是我国传统腊祭与佛俗相交融的结果。(完)

腊祭腊八节乳糜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