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2019年03月05日 17:49 山西新闻网
原标题: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我与琴高,当是有渊源的。
  这位千年的老神仙定没想到,数千年之后,我们会为其而数访琴泉。
  琴泉村,绿色沁源东山脚下的一隅,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村名缘于琴高真人的传说。琴泉山钟灵毓秀,餐霞吸露,比旁的山多了些许灵气。山涧一眼灵泉,清澈凛冽,据说数千年来,无论旱涝,其泉水静若处子,从不涨落竭涸。
  尘世因缘,随来随往,全凭一念。琴高真人,浪游天下,如何一念之下留居此处,以神仙的身份与当地人共处,恰是我们所渴望探究的。但访琴泉,我们发现,这位神仙的踪迹遍布村庄的各个角落,其活动范围远不止一穴墓冢,一方院落,或某个有限的处所,它玄妙飘逸的传说已成为乡间口口相传的话题,它的精神气质已流进当地人的血脉中。
  俗世凡人,也许并不解修行人对修行灵地的选择与算计,只道是虔诚就够。于是,灵泉叫了琴泉,东山叫了琴山,立了琴高庙,建了琴高祠,修了琴仙楼,兴了琴高书院……仿佛与神仙为邻,我们就离做神仙的日子很近了。
  明万历版《沁源县志》载:“琴仙楼在县东关外沁河之滨,东与琴泉山相对,建自元时。上塑琴高真人像,至隆庆年易以砖台,高二丈,构楼于上,俗传昔时真人骑白鹿往来,与抱朴真人饮酒于楼上,故名。”
  雍正版《沁源县志》载:“嗣后遭寇楚毁,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县朱三锡重建,五十五年,知县高溥,生员李恭,邑民阴生乾、王杞等,僧心安增修。”乾隆五十五年,知县孟充善重修,并亲自撰写碑记:“邑之东南隅,旧有琴仙楼,相传琴高真人憩息于此,昔人于水涸之际,默祷于神,有泉涌出,遂以灌溉千畦,居民乃尊崇而奉祀之。今亦栋折榱崩,非复旧制矣……夫创始维艰,成功非易。乃三代勤勉,次第蒇事。不特宫墙翼翼,群瞻圣德参天,亦且奎壁巍巍,共喜文光射斗,即他日访真人之遗迹,也得与先圣先贤同享千秋之俎豆,助文运之光昌也!”同治十年,知县孔广熙重修。类于这些记载与实录,无一不在证明,村民们对神仙的神往与虔诚。
  虽没有人看见过神仙真实的样子,可是所有人都相信,神仙确切地存在着。它们在惯常情况下,可能是端坐在庙里的泥胎,憨笑,或站或坐在那里,做一种手势,一种姿态。但在夜里,它们会出来踱步,闲逛,在琴泉的山上下棋,在沁河的水中乘鲤,在十二莲花熠熠发光时鼓琴……
  或因神仙的庇佑,琴泉的山水具有了灵气。琴泉村前国道,宽阔平坦,车流奔涌。村后山脉,植被茂密,森林资源丰富,形成了宜人的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数百白鹭绕山盘旋,蔚为壮观。村里的人们,住着典雅别致的楼宇洋房,开着小车奔走在小康的路上。
  安安静静的大天地,从来都是在深处和远处存在着的。万年,是个怎样的概念?只有经历过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风云变幻,才有体会吧。那墓冢,已残破凌乱,但我们仍然寻到了墓碑。墓碑被琴泉山上的风和雨侵蚀着,上面残留着泥土和羊群踏过的痕迹,碑文经岁月剥蚀已模糊不清。它静静地躺在这里,看沧海桑田、时代更迭,直到今日,机缘巧合下才被我们发现。
  神仙的寿数,凡人是参不透的。千年也罢,万年也罢,不过是留在人间的一个谜。凡人想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应该是没有忧愁的,只管与白云同坐,日月共生。而凡人的生活是苦乐交织的,只有在经历苦涩之后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甘甜和快乐。琴泉村里的老人们,早早就出门劳作了,锄地、间苗子、打土坷垃,辛勤劳作了一天,才扶着酸痛的腰疲惫地进了门,吃上一碗面,喝上一碗大叶茶,坐在门槛上抽口烟,蓝色的烟雾从鼻孔里蹿出来,然后眯着眼说,这才是神仙日子呐!
  站在琴泉的山上,吹着琴泉的风,看着面前这些纯朴善良、憨厚踏实的人们,蓦然想起弘一大师的一副对联: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想来福人居福地,所有到过这里的人,都能有神仙一般的感受了。


编辑董田诗
郭清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