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长治合作社成为革命老区精准脱贫新支撑

长治合作社成为革命老区精准脱贫新支撑
2019年05月28日 06:22 山西晚报
原标题:长治合作社成为革命老区精准脱贫新支撑

  从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至今,长治市在农经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走过76个年头。从“靠天吃饭”到如今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全面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长治市把合作社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路径。推广“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合作社成为革命老区精准脱贫新支撑。
  目前,长治市的合作社达到一万余家,范围覆盖种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技术服务等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形成了农合发展的“长治模式”。
  西沟人民开启了“向自然要粮”的新模式
  满山林草、沟底良田。如今,走进平顺县西沟村,遍山青翠,果树上果实累累,山坡上连翘怒放,村中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然而在解放前,这里却是一个满目疮痍、五行俱缺的穷山沟,如同民谣唱的那样“山连山,沟套沟,山是光头山,沟是乱石沟,冬季雪花卷风沙,夏天洪水如猛兽”。直到1943年,共产党员李顺达组织6户贫困农民成立了全国首个农业劳动互助组,掀开了西沟发展的新篇章。当年春天,互助组开荒120亩,秋天就收了15万斤山药蛋。西沟的穷人翻了身,互助组出了名,在当地掀起了发展生产热潮。
  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于1951年12月成立。面对老西沟“石头山、石头沟、没土全石头,谁见也发愁”的现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已实属不易,想要谋求发展致富,可谓是天方夜谭。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在与群众讨论后,李顺达制定了村中发展计划:“山上造林,河沟修地,组织合作社,改造大自然。”西沟人民开启了“向自然要粮”的新模式。
  老劳模申纪兰回想起那段日子,依然记忆犹新。她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说:“李顺达不愧是一名优秀的党员,无论困难多大,他都坚信没有穷苦人改天换地的力量大。在他的号召下,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上,决心打赢这场‘粮食仗’。”那时候,为了实现“土不出沟”的目标,全村人带着粮食,配上糠,一早便会出发上山种树,一走就是一天,即便风雨交加的日子,西沟人也没有放弃上山种树。但是,当300亩树苗种下去,成活率却极低时,大家心里不禁打起了鼓。
  “哪怕只活一棵树,也证明山上能种树。能种一棵,就能有一坡。”面对村民的质疑,李顺达信念不移。几十年间走遍山,流透汗,边走边宣传,终于换来西沟“山上种遍核桃沟,河沟两岸种杨柳,梯田发展苹果树,西沟发展农林牧”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从首个互助组通过协作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到后来结合当地资源,开办核桃露加工厂、铁合金厂、光伏发电扶贫工程,如今西沟致力发展观光旅游、森林休闲、田园采摘,香菇大棚等项目,西沟人从未停下探寻全新合作发展模式的脚步。
  “再好的产品,必须走出去,让人了解,才能被接受”
  今年4月的黎城乍暖还寒。走进黎城县食为天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小麦种植基地,三三两两的社员正在田间地头忙着给冬小麦追肥。
  “有区域品牌在前面开路,我们省去许多投入。我们合作社只要把质量抓好,到各地去做营销、搞推介、开拓市场,都由‘长治神谷’统一组织,效果很好。假如让我们自己去找市场、搞销售,困难无法想象。”合作社理事长李芳高兴地说。
  2018年,合作社流转、托管种植了3000多亩冬小麦,目前麦苗生长很旺。“你看,麦苗不仅稠密,叶色浓绿,植株生长势头还很强。小麦开始拔节了,茎基部第一节已经长出两三厘米。麦苗开始起身,是该追肥的时候了。”李芳认真查看着一株株麦苗,俨然是一片绿色的宝藏。
  2014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当地食为天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走上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农村经济发展之路。“长治市农经局带着我们参加全国各地的展会,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去年举办了黎城县上窑镇第一届小麦文化节,吸引了很多游客观光体验。今年,我们还要举办第二届小麦文化节。”李芳信心满怀。
  “我家把两亩半地托管给合作社,每年有600元收入。到了6月份,收割了小麦,我还能种葵花或豆子。一亩葵花能打300多斤,每斤2.5元,这又是将近2000元的收入。”算起增收账,顺道村村民李卫国喜不自胜。
  紧跟时代潮流,才能永立潮头。李芳介绍,黎城县四季分明,群山环抱,浊漳河蜿蜒奔流,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和自然条件。食为天以“多吃粗粮,有益健康”的理念定位,采用传统低温磨制工艺,把黎城特有的硬质红皮冬小麦磨成营养丰富的“全麦面粉”,同时开发多个系列,冠上“黎城”地域标识。如今,印有黎城地标的粗粮在国内市场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再好的产品,必须走出去,让人了解,才能被接受、被认可、被喜爱。如今食为天的粗粮经过深加工正在一步步走出去,各类消费群体和经销商正在被之吸引,从而愿意走进来,这样一出一进,正是黎城食为天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关键。”李芳这样说。
  高回头率让一些品牌农产品搏出一片新天地
  “现在的收益比从前翻了不止一倍,也不用再到外面打工了,守着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家住长治市潞州区高庄村一村民提起合作社兴奋不已。自2011年,村里成立长治市宾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后,每个注册会员的家庭收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地制宜,还要懂得勤学善思,这正是合作社理事长李建宾带领合作社发展的关键。2015年,他先后组织社员到运城、临汾等多地考察学习科学种植功能型富硒杂粮,同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要求下,“宾花”“潞宾花”牌农产品均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
  “如今咱们的‘潞宾花’不仅在长治地区可以看到,在以优质农副产品展销为主的杭州市区域品牌‘丽水山耕’旗舰店也能买到咱们老区的特产。自2018年5月,在长治市农经局的带领下,合作社‘潞宾花’借助区域公用品牌‘长治神谷’成功入驻杭州市区域品牌‘丽水山耕’旗舰店,进驻省机关事务局。如今很多消费者因‘潞宾花’开始关注长治特产。”合作社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高回头率让“长治神谷”“潞宾花”品牌农产品在市场上搏出一片新天地。多年来,宾花合作社依托品牌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优秀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山西省省级示范社”等荣誉称号,成为长治潞州区农业产业的一颗行业新星。
  让农民变股民使贫困户与企业共同发展
  自2016年全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壶关县各合作社以产业为支撑,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多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走出了一条“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新路子。
  “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成天看见眼前的山和树,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等到合作社一发展,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村里山美、水甜、空气好,现在经常能见到市里有人开车到这里郊游。”说着,这位老乡拍拍自己的口袋:“来的人多了,咱的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长治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刘立刚带领的凤凰山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不仅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多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而且在旧窑洞、旧院落的开发利用上,注重对接城市资源,实现各取所需、各尽其能。
  壶关县凤凰山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将经营项目定位为旅游休闲娱乐、种植、养殖等产业。具体内容包括千米跑马场、热气球场、亲猴园、亲鸟园、窑洞民宿、窑洞酒店、温泉民宿等8大类37项。截至2018年底,壶关县集店乡岭东村、土河村、辛村共将扶贫资金157.5万元,以优先股形式投入到合作社,享有每年10%保底分红权益,共取得分红收益38.5万元。
  去年9月,长治市古琴学会会长徐清泽租下凤凰山庄3个民居院落,并投资40万元打造江南小院、农家院、琴馆等不同风格的民宿。刘立刚说,对接城市资源不仅为合作社节约了发展资金,而且增加了高品质的旅游项目,带来更多客流。
  让农民变股民,使贫困户与企业共同发展。贫困户在资产收益扶贫中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还是监督者,他们最有“话语权”。在鼓励和推动贫困农民以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入股合作社,与社员实现抱团发展,增加收入的同时,真正从源头实现了美丽乡村的振兴。
  为补齐合作社市场、品牌、创新等方面短板,长治举办“双创梦工厂农经专场”等电视节目,打造“农合发展博览周”“长治神谷”农合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年底,长治以资产收益为纽带,带动4.8万户贫困户增收3430万元;农合会展现场成交830万元,达成订购意向4800余万元,招商引资近20亿元。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