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四川长宁地震搜救高潮已过 后续重点防范次生灾害

四川长宁地震搜救高潮已过 后续重点防范次生灾害
2019年06月20日 08:47 央广网作者:中国之声

  据中国之声报道,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之后又分别在珙县、长宁县发生5.1级、5.3级余震。昨天下午,当天举行的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称,地震已导致13人死亡,220人受伤,当地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52931人。

  灾区生活需要已得到保障、目前正对垮塌废墟集中清理确保无遗漏

  目前灾区面上搜救工作已基本完成,灾区供水供电供气和通讯已基本恢复正常。截至昨天(6月19日)16时的统计数字,地震共造成长宁县、珙县、高县等区县受灾,受灾人口243880人,因灾死亡是13人,这个数字没有再增加,这个数字不要再发生变化这也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据昨天当地新闻发布会通报的信息,地震发生后,包括森林救援、消防救援、武警部队、矿山救护队、应急民兵及社会救援力量3100余人全力开展人员搜救,现正面上搜救工作基本完成后,重点对房屋垮塌严重的废墟进行集中清理,努力确保无一遗漏。

  受灾群众居住和生活需要已经得到有效保障。此次地震造成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9532户20185间,一般损坏房屋21123户75713间,紧急转移安置52931人。在安置受灾群众方面,当地采取投亲靠友、利用安全避难场所、搭建帐蓬设立集中安置区等多种方式。为确保受灾群众吃得饱、住的暖,当地已紧急协调调运5450顶帐篷和26000床棉被以及大量的方便面、矿泉水等救灾物资送到长宁县和珙县灾区,可以说有力保障了灾区居住和生活需要。

  在此次地震中受伤的220人中,住院的有153人,这里面就包括了危重8人,重伤12人,轻伤和轻微伤133人。当地也是千方百计医治伤员,根据伤员的受伤情况,已先后转送20名危重伤员到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对危重伤员制订一对一专家会诊治疗方案,确保每个伤员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对家庭无护理人员的伤员,县乡还派出专人帮助护理。目前,住院的人员伤情稳定,多数已实现好转。

  四川省人民医院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指导救治伤员

  在这次地震灾害的伤员救治中,新技术提供了高效的诊疗支持。昨天下午3点,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们,利用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将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正在进行地震伤员救治的长宁县中医院连接起来。

  在长宁县中医医院里,四川省人民医院派出的应急救援队,采用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对一名71岁的患者进行会诊。

  现场的彩超检查,通过5G网络实施传递到位于成都的四川省人民医院,病人的医学影像、病人体征、病情记录等大量的信息也通过5G网络,实时传回到后方,后方的专家不仅可以实时看到这些检查结果,还可以根据这些病情资料,及时快速的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远程会诊,专家认为这名患者在地震中内脏轻微受伤,建议进行保守治疗。

  四川省人民医院应急办主任李刚介绍说,5G在应急救治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医疗情况的复杂性,有可能我们对一个病人诊疗的时候,看到大量的检查,大量的影像学的东西。5G可以把我们的影像学、心电图,包括我们的心电记录,超声,包括我们以后会继续发展的X光片,CT,它都可以做一个实时的传输,而且在没有延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进行远程的诊断。”

  李刚介绍说,他们的救护车配备了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后,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就可以对病人进行心电图、彩超等检查,检查数据可以实时传送到后方。这样病人一旦送到医院后,就可以立即进行手术,为抢救病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我们可以在5G的演示下,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由后方专家来指导前方后者基层医院的医生来一步一步做手术,在完善之后都可以实现。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做到影像的一个实时传输,这样对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然后根据这些获得的资料来做出一个综合更准确地判断,为病人制定一个最全面最好的最优化的这种治疗方案,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一定可以作为手术的演示、指导,甚至就是我在这儿指导前方的手术。”

  地震灾区物资运输任务重,珙县和武警部队协力完成任务

  这次地震灾害中,宜宾市珙县受灾较为严重。截至目前,长宁县和珙县两地的第一轮全面搜救已经完成,未发现新的伤亡情况,抢险救灾工作的重点正从搜救向安置转移,而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物资储备。

  像一个大心脏。珙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副主任杨小强这样形容救灾物资储备库:“从物资的角度来讲就相当于一个中枢,像一个人的心脏一样,就是不断地吸收外面来的东西,然后我们再把它不断地把它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次地震发生之后,他们第一时间把储备库里面现有的和陆续收到的救灾物资推送到最急需的受灾点去,为灾区的群众提供了物质保障。杨小强说,目前县里的物资储备比较充足:“因为这两天陆续到了省应急厅还有我们的相关部门的物资调拨下拨,还有社会的捐赠,以及政府的采购,通过这么一些方式来不断地补充我们急需的一些物资。比如说我们的这个帐篷,我们的这个矿泉水,我们的方便面,我们的面包等等是这样子。”

  截至昨天(19号)早上,珙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共发出去面包、矿泉水、方便面4300多件,帐篷1600多件、折叠床1300多件。杨小强告诉记者,总体来说工作开展比较顺利,但因为地震造成滑坡和塌方,存在的困难主要在交通方面:“比如说我们运到珙泉的物资就是要先运回到长宁县双河镇,然后再到我们的珙泉镇这样,迂回过去才把物资运送过去,所说从运输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在极力地想办法去克服去解决。”

  和杨小强一样,李小勇所在的武警乐山支队也遇到了困难,四面八方的支援物资涌向珙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如何高效装卸成了难题。武警乐山支队副支队长李小勇:“这两天来自各地的物资比较多,官兵的总共卸载量达到了450吨以上,如果把450吨救灾物资放在5个篮球场上的话,大概有20米高。这个任务主要对官兵体力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官兵长时间的搬运上下车的话,手臂会比较酸痛,还有手磨破的现象。”

  武警乐山支队17号到达珙县,主要负责帐篷搭建,安置点巡逻,物资搬运和医疗救护等工作总共参与救灾的官兵有190人。李小勇原本以为物资搬运是个很轻松的工作,只派了一小部分人过去,但到现场之后,被不断涌入的物资惊呆了,迅速增加了人手:“我们总共参与救灾的官兵有190人,每个人都参与到了物资搬运的过程中。但我们是轮番上阵,每次大概有60人在搬运现场进行搬运。每4小时进行一次轮换,确保我们官兵有充足的体力完成搬运任务。”

  体力显然成了武警官兵物资搬运工作中最大的考验,武警乐山支队副支队长李小勇说,他们搬运的不仅仅是物资,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珙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副主任杨小强称下一步将会协调县里的有关部门,加大对物资运输车辆的投入,使得物资的装卸和运输能够更加高效:“下一步计划我们一个是要把入库的物资和发出去的物资的台帐建立好,做到这方面的资料清数据准。第二个就是说及时收集来自各个灾区点的物资的需求,然后及时地调拨。同时我们会协调我们县上的相关部门,特别是交通运输部门提供车辆对物资的运输进行一个有效的保障。”

  现在正逐步开展防范次生灾害、恢复生产生活等工作

  此外,中国之声昨天从应急管理部前方工作组了解到,目前灾情已经基本稳定,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已经得到保障,安置群众、核查房屋损毁情况,防范次生灾害等相关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应急管理部工作组组长、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告诉中国之声,目前灾情已经基本稳定,受损房屋的情况正在进一步排查、统计当中:“下一步就是让大家在一段时间内有个非常稳定的安置。定损正在全部开始中,大概要2到3天,才能有一个比较准确科学的结果。

  昨天工作组赶往受灾的长宁县龙头镇、硐底镇了解当地的房屋损毁及灾后安置工作情况。龙头镇距离震中的双河镇直线距离约有5公里,在地震中,这里的房屋受损情况较为严重。

  龙头镇党委书记郑志强称:总数6785户,受灾有3000多户,房屋倒塌有14户,都是传统瓦木结构的老房子,严重受损的比较多,(有多少),有1000多户

  郑志强说,镇里已经组织受损房屋的住户撤出并进行安置,进一步的排查仍在进行当中。记者观察到,龙头镇居民的生活秩序正在逐渐恢复,也能够看到有受损的房屋外,临时安置的一些受灾群众。

  从龙头镇沿着309省道向西,就是硐底镇,309省道在硐底大桥处中断通行,记者在柏油桥面上看到了地震引起的数十米长的裂缝,山体滑坡的滑体也将路边的护栏撞出了缺口,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滑体进行分解。站在桥上向下看,能看到两块巨大的滑坡体从山壁掉进了桥下的长宁江,几乎覆盖了江面,岸上的施工车辆正在进行清理工作。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这条通往几个县的省道,通车可能需要至少40天的工期。

  在硐底镇,镇上的硐底中学目前作为临时安置点,安置受灾的群众,在学校的足球场上,从自贡市赶来的武警官兵帮助受灾群众搭建起了几十顶救灾帐篷。

  硐底镇镇长梁超说,除了这里,村里还设置了分散的安置点,物资也在按需求进行调运。每个村都设置了小型安置点,分散安置,这个安置点帐篷基本够用,村上还有一些紧缺,现在正在调运,马上就有300顶帐篷分发到村上去。

  目前正值汛期,牛之俊表示,应急管理部还将会同各级政府,谨防次生灾害的发生。道路损伤,滑坡、局部塌方造成的损伤仍存在,当地政府已经做了很好的勘察和防范,人员已经基本上全部撤出,撤到安全的地方。

  昨天,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四川省紧急下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做好四川长宁6.0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帮助地方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地震中居民赖以生存的千年古井干涸,震后又来水

  这次地震的震中长宁县双河镇有一口千年古井——葡萄井,用冬暖夏凉的井水做出来的凉糕,是当地有名的小吃,附近居民每天靠卖凉糕收入几百、上千元。有数据显示,2017年,双河镇的凉糕产业产值已达3亿元。地震发生后,葡萄井一夜干涸,让以此为生的人忧心忡忡。经过一夜降雨,昨天早上,葡萄井又来水了。

葡萄井葡萄井

  “有水了,就有饭吃了,凉糕又可以卖成了。”

  双河镇东门外,路过的人都要停下来看一看,葡萄井究竟怎么样了。凉糕,是这里的特色小吃,杨大姐在葡萄井旁经营一家旅馆,平时也卖凉糕:“我老家虽说是这个地方,但30年前我就离开了这个地方了,就去了山东,后边我就在这个地方买了宾馆,就开了一家宾馆,这条街全部都是卖凉糕的,我也就卖凉糕。”

  本地稻米加葡萄井水,做出来的凉糕,绵软清爽,一份两到三块钱,很多人家一买就是一桶。即使发生地震,从外地赶来送物资的志愿者,也会专程来葡萄井附近看看,还能不能买一碗凉糕吃。

  不卖、免费吃,几位大姐把地震当晚做好的凉糕都拿出来。杨大姐家的昨天送完了,隔壁曾大姐家的凉糕,又拿到了杨大姐宾馆前的摊上。

  曾大姐是从双河隔壁的梅硐嫁过来的,跟着婆家学做凉糕,一做就二十年。洗衣、淘米,还有最重要的营生,都靠着一小方葡萄井,听说水没了,曾大姐整个人都没力气了:“葡萄井要震的话,水就要浑,(我们)一会儿就要来看一下,就中间来看有没有啥子的。后面一看水又浑了,浑得很,后面他们说葡萄井干了。浑身发软,都没力气了,意味就卖不起来凉糕了。哎呀,饭都吃不下。”

长宁双河镇凉糕长宁双河镇凉糕

  大家伙睡不着,这几天,没事就到井边转转。昨天一早,杨大姐发现井里浅浅得蓄起了水:“反正六点来钟就起来了,自己跑那,我说看看有没有水,因为昨天晚上下了一晚上雨,跑去一看水就有那么一点,我说葡萄井有水了,我一喊,他们都去看了。”

  虽然水还很浑浊,但已经是十分高兴的事。曾大姐高兴,家里的凉糕,路过的人免费吃一碗之外,还要送到救援队集中的地方:一块凉糕、两勺红糖水,配好勺子,一袋十二盒:“一袋十二个,就是那边那些武警兵都可以,你送这边嘛,我送那边……”

  有路人坚持要买几盒走,几位大姐笑呵呵的:“我们就说,以后我们家乡建好了,欢迎你们常来这里,那个时候我们就收钱了,现在我们就是免费,全是免费的,来嘛,一人一个!”

  记者:周益帆、常亚飞、刘涛、贾宜超、杨森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地震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