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重庆一女军医参加汶川地震救灾 11年后召集16专家重返灾区义诊

重庆一女军医参加汶川地震救灾 11年后召集16专家重返灾区义诊
2019年08月15日 22:17 工人日报社重庆记者站
原标题:重庆一女军医参加汶川地震救灾 11年后召集16专家重返灾区义诊
工人日报重庆融媒体8月15日讯  (通讯员 曹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来自重庆、四川、贵州、广州、江苏等5地的17名中国志愿医生,来到四川阿坝州小金、壤塘、黑水、松潘、九寨沟、茂县等6个县开展医疗扶贫活动,其召集人则是当年曾参加过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一名重庆女军医。

这名女军医叫吴秀琳,曾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时间参加抗震救灾的原武警重庆总队医院军医,她现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担任此次行动的召集人及领队。她说,这源于11年前结下的军民鱼水情,这次她用中国志愿医生行动重返阿坝州,回报当年那份情谊。
吴秀琳介绍称,这17名中国志愿医生中有9人来自重庆,他们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附二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重庆市第六、第七人民医院;有5名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江油市九〇三医院、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其中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老年科主任、重庆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肖谦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内科彭国光教授,以及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及危重症科主任周红梅教授、贵州航天医院呼吸及危重症科廖江荣主任,均系全国知名专家。
吴秀琳称,这次医疗扶贫活动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的中国志愿医生B级行动(即省级行动),是距2018年10月该组织在四川阿坝汶川、茂县首站活动后的第二次B级行动。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由首都医科大学神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共同发起并于2017年3月成立,通过“义诊、扶贫、救灾、援外”四大任务及“调研、解决、带回、培训、联络”五种方式,旨在建立一支医师志愿者队伍,以缓解偏远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此次行动主要任务除需覆盖阿坝州尚未脱贫之小金、壤塘、黑水三县及设有专家工作站的茂县帮扶外,还受到了松潘、九寨沟县医院院领导的热情邀请。
此行7天6县全程2500余公里,志愿医生千里迢迢、风雨兼程、披星戴月、不畏艰险,克服高原反应及一路颠簸、塌方泥石流、堵车不断,平均每天行程约10小时,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一路历尽艰辛。

令人感动的是,这支志愿医生团队里超过60岁的专家达5人,年龄最长者达74岁,还有一名处于哺乳期的志愿医生,她与大家同舟共济、不辞辛劳。尽管路途劳顿,每天的医疗扶贫活动安排得既紧张又充实:任务布置会后立即分头开展义诊、查房、授课、手术、调研等(此次阿坝行动义诊共100余人次,查房共90余人次,手术6台,讲座7场次),最后与院方进行交流座谈反馈信息,专家建议针对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对于学科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均提出了宝贵意见及建议,如疼痛及骨科专家经调研发现高原地区骨关节病较多,疼痛微创技术发展空间较大,在基层医院可作为重点学科打造,疼痛康复科可联合骨科协作发展,并且受邀将在松潘建立呼吸及危重医学两个专家工作站,以长期联络及指导、帮助建立更加精准、持续、有效的帮扶机制,助力当地医院打造一支“走不了的医疗队伍”。
这些志愿医生每天工作高效且有显著成效。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心内科杨刚博士,在黑水县人民医院为一例胃癌伴心包转移有大量心包积液的中年女性患者,进行了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术,解决了痛苦,家属感激不尽追着要合影留念。

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在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当天途中因修路堵车数小时,专家到达时已是下午6点左右,当地老百姓仍然坚持等候,专家一到医院则不顾饥饿劳累立即投入到义诊工作中。短短2小时接诊约80余人,其中老专家重医附一院彭国光教授一人接诊20余人。
当时更有一名不远几十公里路程的老百姓,追到饭店找到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疼痛专家晏加林教授看病。由此可见,志愿专家医生非常受当地老百姓欢迎,对此专家医生感到非常欣慰。他们认为,通过中国志愿医生行动更加实现了自身价值,不仅能为老百姓服务,最重要的是能与院方建立联系进行长期指导帮扶,以助力当地医院当地医生更好地服务于百姓,推进健康脱贫。
  
 
危重症医师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