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杏守童真”上海中医药大学团队关爱儿童抽动障碍

“杏守童真”上海中医药大学团队关爱儿童抽动障碍
2019年08月24日 10:52 新民晚报作者:新民
原标题:“杏守童真”上海中医药大学团队关爱儿童抽动障碍

图说:“杏守童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正在为抽动障碍儿童按摩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12岁的圆圆小朋友已经到了小升初的年纪,和所有同年龄段的孩子一样,越来越重的课业压力让他头疼不已。不同的是,每当他坐到课桌前,写字的手总会不自主地抽动。“孩子犯这毛病已经5年了,之前服中药一直控制得不错。马上要读初中了,我们都很担心学业压力上来他会加重病情。”圆圆的妈妈对发放宣教手册的实践队员李心源说,“你们这个手册能帮我们解决很多困惑,真是谢谢你们‘杏守童真’团队啊!”

这支 “杏守童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已经在新华医院中医儿科门诊部跟师学习了3个月,他们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7名大二学生。“杏守童真”的团队名字正是取自这群杏林学子对于抽动障碍儿童的关爱守护。

日常生活发现“常见病”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多样,可伴有多种共患病。随着学习压力的逐渐加重,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眨眼、扭鼻、歪嘴等抽动表现。许多家长误以为这是孩子的小毛病、坏习惯,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期。而抽动障碍作为一种发展性疾病,若不尽早加以重视,很可能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正常生活。

“其实我第一次接触抽动障碍是在2年前的一次家庭聚餐。”“杏守童真”团队负责人陈黎飞如是说道,“那时候只是觉得同桌亲戚家的小朋友动作有点奇怪,大家都没在意。后来在一次医院见习中才真正认识这个病,并萌生了帮助这些抽动家庭想法。”在新华医院见习时,医学生们目睹了排长龙,着急为孩子看病的抽动患儿家庭,也从主任医师吴敏医生的口中了解到公众认知不足的现状。于是,这群杏林学子们决心要帮助抽动障碍家庭。

图说:团队成员整理撰写的《抽动障碍宣教手册》

跟诊学习发现宣教需求

通过夏令营,队员们一边宣教,一边教授保健操、演示按摩手法,获得了家长的认可。限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临床诊疗经验的缺少,团队一直在为如何更多地参与到“抽动障碍”这项儿童难治病的诊疗辅助工作中而绞尽脑汁。“一开始我们总感觉自己能做的很少、很迷茫,后来我们想到团队中有很多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而我们平日学习的针灸推拿手法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夏绮联同学说到。“所以我们就想着整理出一些实用好学的推拿知识,教给那些抽动障碍的家庭,缓解孩子因抽动障碍所导致的肌肉紧张。”朱君美同学补充道。

于是从4月份起,“杏守童真”团队便着手准备相关资料,在图书馆与医院诊室间来回奔走,通过长时间门诊跟师调研和专家访谈交流,翻阅古籍、现代文献,进行临床和理论的深入学习,最终撰写《抽动障碍宣教手册》,并通过夏令营活动及门诊专科发放推广。“我们这里面还专门放上了各个穴位按摩的二维码视频教学,经过各位医生老师的专业指导后,全部由我们自己设计录制,其中还包括本次夏令营孩子们做的保健操。”负责文案推送的崔文清同学补充道,“我们还专门建立了抽动障碍公众号,定期推送抽动障碍科普知识,填补国内这一方面的空白。”

“抽动障碍的发生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但现在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从基因遗传到日常饮食、从生活环境到家庭氛围,这些都能成为孩子发病的诱因。所以除了药物干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抽动障碍学科带头人吴敏主任如是说道。博博小朋友就是这本手册的受益者之一,“之前对孩子饮食也不大注意,老吃些油炸食品,看了这本手册才开始控制他的饮食习惯。”博博的家长对宣教手册赞不绝口。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饮食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