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发布 | 水利部: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2亿亩 粮食总产量增至1.3万亿斤

中国发布 | 水利部: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2亿亩 粮食总产量增至1.3万亿斤
2019年09月27日 10:19 中国网作者:赵晓雯
原标题:中国发布 | 水利部: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2亿亩 粮食总产量增至1.3万亿斤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十分薄弱,仅有22座大中型灌溉水库,2.4亿亩的灌溉面积根本无法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粮食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2018年年底的10.2亿亩,增长325%,位居世界第一。

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0亿斤增加到现在的1.3万亿斤左右。目前,我国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50%,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的75%,经济作物占全国的90%。

我国以约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0%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让中国人民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牢,也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这一组组数据,足以凸显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对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

累计建成大中型灌区7800多处

“人靠饭养,苗靠水长”。新中国成立后,新建了安徽淠史杭、山东位山、河南红旗渠、甘肃靖会提水等一批灌区,累计建成大中型灌区7800多处,彻底改变了过去因为灌排能力严重不足,粮食生产能力低下,一遇大的旱涝灾害,就发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状况。

昔日的江淮丘陵地区,无雨则旱,有雨即涝。大别山区陆续兴建拦蓄洪水的佛子岭、磨子潭、梅山、响洪甸等大型水库。随后,利用上游水库调蓄,建设完成安徽淠史杭灌区。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淠史杭灌区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瘠之地变成了今天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令安徽省稳居粮食主产省的地位。70年来,灌区灌溉面积由50万亩发展到1060万亩,水稻亩产由15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灌区农民纯收入由1978年以前的不足80元增长到现在的10600元。目前,灌区年产粮食130亿斤,占全省1/5、占全国的1/100。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升生产能力和灌溉效益

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实施了400多处大型灌区、1200多处重点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进一步提升灌区粮食生产能力和灌溉效益。

前不久获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70年来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实现了从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从有灌无排到灌排相宜、从粗放灌溉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三大历史跨越。

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不足300万亩发展到1000多万亩;引黄水量由1997年的52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47亿立方米左右。建成拥有总干、干、分干、支、斗、农、毛等七级灌排渠道(沟)10.36万条、6.5万公里,各类建筑物18.35万座,以乌梁素海作为排水承泄区的庞大的灌排体系,形成灌溉有保障、排水有出路的比较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统。灌区粮食总产量由1998年的15亿公斤提高到2018年的51亿公斤,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享有“北国粮仓”的美誉。

高效节水灌溉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实施灌排设施节水改造,全国的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3.3亿亩,近30年我国耕地的灌溉面积增加了约3亿亩,灌溉用水基本未增加,节水灌溉功不可没。

我国在注重大中型灌区建设的同时,开展了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建设,建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2018年年底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积已超过1.3亿亩。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全国约一半农田水利设施以“两证一书”形式,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管护责任、主体和经费,培育发展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8.3万家,管理灌溉面积3亿多亩。持续推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农”工作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宁夏中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当地老百姓形容30多年前的粮食生产,叫“种了一袋子,收了一帽子”。1978年修建的固海扬水电力提灌工程和建设的固海扬黄灌区,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到了2018年,灌区农林牧总收入30.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147.93元,是1980年的201倍。灌溉工程建设打破了水资源的“瓶颈”,让原本大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粮仓,穷窝窝变成了“塞上江南”,灌区所在地成为当地最好的生活聚集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粮食生产从产量稳到质量优,从“靠天吃饭”到夯实基础,从绿色到智慧,都离不开我国农田灌溉事业的进步发展与科技创新。这份骄人的灌排事业“成绩单”亦辉映着水利人的初心使命。

 (编辑: 彭瑶)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