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校教师在Nature集团刊物发表跨学科研究成果

我校教师在Nature集团刊物发表跨学科研究成果
2019年10月11日 13:02 南京大学
原标题:我校教师在Nature集团刊物发表跨学科研究成果

近期,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敬雷老师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集团刊物发表《骨学和多稳定同位素研究揭示隋唐早期安徽欧盘窑址陶工的生活史》,该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易冰,第二作者是张敬雷,共同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胡耀武教授。

近年来,南京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体质人类学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安徽博物院等紧密合作,对安徽省萧县隋唐时期的欧盘窑址M1墓葬中的人骨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其生活史、健康状况和生存压力。该项研究以《骨学和多稳定同位素研究揭示隋唐早期安徽欧盘窑址陶工的生活史》为题,于2019年8月28日在线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做出了跨学科研究的新尝试。

近些年来,通过考古遗址中出土人体硬组织(骨和牙)进行多稳定同位素的分析,重建个体层面上的先民生活史(如哺乳断奶、生存方式变迁、生理健康、迁徙活动等),已成为国际生物考古界新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但目前已有的研究往往关注国王、贵族等人群的生活史,罕见探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史。作为陶瓷的制作者和创造者——陶工,因其较低的社会地位,其生活和健康状况,一直罕为人知。

隋唐时期(581–907 AD)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这一时期官窑制度尚未正式形成,瓷器主要由民窑生产。欧盘窑址位于安徽省萧县白土镇欧盘村南部,属于萧窑系,烧造时代为隋至盛唐时期(581–755 AD),产品以青釉瓷为主,兼具少量白瓷。在欧盘遗址发掘区中部的T7内,发现唯一一座墓葬(M1),墓内出土人类遗骸1具,随葬品2件(图1)。

图一:(a) 欧盘窑址(▲),萧窑系分布范围(○);(b) 墓葬(M1)位置(★) , 窑炉与作坊(□);(c) 仰身直肢葬人骨1具;(d)随葬黄釉四系圆腹罐;(e)随葬青瓷杯

根据考古资料,该墓葬位于欧盘窑址发掘区内,靠近工作坊。墓葬出土的2件瓷器,与工作坊内发现的瓷器相似。人骨的AMS-14C测年结果,表明该个体生活于534-644 cal.AD(2σ),也落于窑址的使用年限范围。此外,通过人骨的病理观察,发现其椎骨与髌骨异常,患有骨关节炎,椎骨曲线异常,有驼背迹象。这些均与长期从事反复弯腰与负重等体力劳动密切相关(图2)。基于考古学、骨骼人类学和测年证据,研究者推断:该个体很可能是欧盘窑的陶工,在此处工作,死后亦埋葬于此。

图二:墓主的病理状况:(a)椎骨骨质增生; (b)牙周炎; (c)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 (d)椎骨弯曲异常。注:第六颈椎缺失。

尤其重要的是,根据该个体人骨的多组织、多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其自哺乳期直至死亡数年前的生活史。其肋骨和肢骨的C、N稳定同位素比值,表明其主要以C3(麦类、豆类)/C4(粟类)的陆生资源为食;牙齿(M1、M2、M3)牙本质序列C、N 稳定同位素则显示,该个体至迟于2岁断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过多次生存方式的变迁抑或较为频繁的迁徙(图3);牙齿(M1、M2、M3)牙釉质C、O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可能缘于其持续的北迁活动(图4)。显然,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与其身份和较低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图三:牙本质切片的稳定同位素(C, N)值

图四:骨骼与牙齿稳定同位素(C, O)值

本研究尝试去揭开隐藏在人体硬组织中的个体生活史之谜,通过“骨传记”(Osteobiography)的阅读,为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中普遍忽视的工匠生活史的重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上的借鉴。以期今后有更多类似的研究开展,更好地揭示人类物质文明的缔造者——工匠的生活轨迹。该研究结合了历史学、考古学、医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为深化历史研究尝试新路。

南大历史学科是与南大同寿的百年学科,接续了原中央大学历史系、边政系,金陵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研究所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历史系的学脉,百年来名家辈出。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年轻学者的培养,为年轻学者的成长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因应“第一个南大”的创建目标,致力于有特色的科研创新,为确立自己的学术话语、学术风格而奋斗。张敬雷老师所在的“南京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已经获评“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江苏省重点文物科研基地”,为年轻学者的成长提供了助力。(历史学院)

同位素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