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中全会公报一词之变,透露中国开放布局新调整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李晓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表述相比要求更高。北京学者认为,这是新形势下必然之举。
目前中国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中高端供给相对不足等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时期,需要以开放促创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从实践经验来看,开放体制水平越高,开放效果通常就越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显著。”
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则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奠定了基础。
据官方数据,201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达4.6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并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二大服务进出口国。在全球经济增长疲弱之际,中国仍被视为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从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再到通过《外商投资法》,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国正加速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中国已经有基础、有条件把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向更高水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说。
张威也表示,相比过去,中国开放型经济已经发展到更高程度,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在此情况下,中国有能力向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迈进。
至于“更高水平”将高在何处,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11月1日透露,“更高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范围更大,包括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形成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等。
——领域更宽,包括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全产业扩大开放,要加快金融、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
——层次更深,包括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等。
魏建国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的开放不再是传统的“点—线—面”模式,而是各地区、各领域全面发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布局。“这种开放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
在张威看来,这种“高”还体现在,过去中国开放主要是遵守既有国际规则的“履约式”开放,相对被动;而一系列最新部署表明,今后中国开放的主动性、自主性更强,更加契合本国经济发展实际需要。
中国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向更高水平,不仅有助于本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也意味着新的利好。
例如,中国继续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对外企合法权益的保护,将为各国投资者提供更大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魏建国称,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将拓展中外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助推中国与各国经济更好互动、互补、互鉴,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优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开放型世界经济遇阻之际,中国明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使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广阔市场和改革开放的红利,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能量。”张威说。(完)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