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书单|国家公祭日:用阅读铭记南京大屠杀

书单|国家公祭日:用阅读铭记南京大屠杀
2019年12月13日 10:42 澎湃新闻
原标题:书单|国家公祭日:用阅读铭记南京大屠杀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乃至抗日战争中死难的国民。公祭日也不仅仅是祭奠,我们需要借助这一形式铭记惨痛的历史,揭露侵略战争巨大的恶,反思“恶”产生的原因,避免惨剧在未来重演。

很多写作者都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记录和书写,阅读这些书籍,有助于我们回到历史的现场,重新反思“恶”的发生。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南京浩劫》是华裔作家张纯如实地采访许多大屠杀幸存者,并借助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现场的一次还原,简述了浩劫中“中国人个体的故事:失败、绝望、背叛和幸存的经历”,以及西方人士在此过程中的无私帮助。

在这本书中,张纯如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敌人的残暴,十几岁的孩子是如何成为了泯灭天性的杀人机器,还包括日本俘虏下的中国百姓是如何在屠刀面前丧失了反抗的勇气,甚至沦为日本人屠杀的苦力,帮着填埋自己同胞的尸体。她也同样表现了人道主义者们无私的救助,以及那其中体现的人性光辉。

在全书的最后一部分,张纯如郑重地讨论了历史的遗忘问题。她说:“南京大屠杀之所以没有像纳粹屠杀犹太人或广岛原子弹那样深入世界人民的意识之中,是因为受害者自己保持沉默。”她讨论了日本人是如何运用对历史的重新阐释营造了一种“群体遗忘”的历史氛围。“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伊利塞维尔所言不虚。

《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是德国人约翰·拉贝在1937-1938年的日记,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真实而充满感情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过程。拉贝当时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在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令人颇为惊讶的是,他还是一个纳粹党人,但他反而利用这一身份做了很多保护普通百姓的事情。

在这本六百多页的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面对危险仍然能坚守正义和善良的好人,拉贝在日军的压力之下,一次次对陌生人伸出救援之手,将受难者收留在“安全区”里。他是一位纳粹党的德国人,但保有着最珍贵的同情心和善意。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大屠杀的残酷,还能看到人性的温暖。

《拉贝日记》已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是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日军入侵南京,几位外籍神职人员收留了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大学生、13个风尘女子和六个国军伤兵。最初教堂尚可成为安全区,但很快日军就闯入了教堂。为了保护教堂中的女大学生,13位风尘女子毅然代替她们去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最终除了玉墨之外,无一生还。

故事中最为动人的自然是严歌苓对13位风尘女子的描写,地位的卑微和人格的高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读者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玉墨,她虽然是妓女,却并不自轻自贱,她读过一些书,只是被命运捉弄。她们最终在日军面前体现的牺牲精神令人十分动容。

《金陵十三钗》被导演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是何建明所写的报告文学作品。这本书好在用时间顺序比较详尽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料十分丰富详实。尽管是纪实文学,但何建明的文字一点也没有为了冷静而失去力量,他的书写中充满了作为一个国人的愤怒和悲痛。书中引用了许多一手资料,诸如松井石根、佐佐木等日军将领们的日记原文,以及《亚细亚》、《中央日报》、《东京日日新闻报》等媒体的当时记录,这些一手资料加强了书中信息的真实性,带给人的震撼也更大。从日军将领的日记中,我们能真切地看到日军部队是如何屠杀无辜群众,之后却毫无悔过与反思;在这样一场战争中,人性是多么的经不起考验,是多么容易倒向恶的一边。

我们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想象,往往只停留在高中教科书中的数字和冷冰冰的叙述上,读这本书时,那段历史、那些血泪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魏特琳日记》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明妮·魏特琳女士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院长和教育系主任,《魏特琳日记》是她在南京大屠杀以及之后日军殖民统治期间的日记,从1937年8月记录到1940年4月。同拉贝一样,她也是大屠杀期间无私救助中国人的外籍人士之一,她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后来成为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先后收容了上万名中国妇孺。战争给她带来了深深的刺激,1940年因忧郁症回国后,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还写道:“倘若有第二次生命,我仍愿为中国人服务。”离开中国一年之际,她在家中自杀身亡。

读这本日记,我们能看到魏特琳女士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样可以看到日军在当时的南京施行的暴力有多么恐怖。魏特琳在日记中写道:“从军事角度而言,占领南京也许会被认为是日军的一个胜利,但从道义方面而言,这是失败,是日本民族的耻辱。”

最后,引用张纯如女士在《南京浩劫》中的一段话作结:

“挂在普库提诺墙上的照片却展示了千千万万的生命会因他人的狂妄念头而遭到毁灭,而这种死亡在第二天就变得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那些带来死亡的人竟还羞辱受难者,逼使他们在最大限度的痛苦和耻辱中死去。这样对死亡的残忍的不敬,这样人类社会过程的倒退,将只会缩成历史的一个脚注。除非有人迫使这个世界去记住它,否则它就像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无害的小错,也许会,又也许不会引起任何问题。想到这里,我感到一阵心悸。”

铭记历史,是我们对于死难者最大的祭奠和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未来世界最深切的担当和期许。

南京大屠杀日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