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坚守的“春运”情怀

三代人坚守的“春运”情怀
2020年01月15日 20:55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三代人坚守的“春运”情怀

 

  作者 宋海伦 郭军

  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列车员韩志雯,父亲韩署江是长沙客运段列车员,爷爷韩福海是长沙客运段的老车长。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韩志雯一家三代人见证了铁路的发展史,用尽责和奉献作为“传家宝”,用敬业乐群和忠于职守延续浓浓的“铁路情”,三代人用青春和汗水见证了中国铁路伟大成就。

韩志雯帮助春运返乡儿童乘车 宋海伦 摄韩志雯帮助春运返乡儿童乘车 宋海伦 摄

 

  爷爷韩福海,辽宁营口人,1965年退役转业到衡阳客运段,带着全家南下从事铁路工作。由于爷爷走得早,相片也没留下什么,韩志雯从小就没见过爷爷。听爸爸回忆,爷爷韩福海当时跑的车是烧煤的“绿皮车”,运行速度30公里每小时,供暖和烧水都要烧煤,物资极端匮乏,设备极其简陋,还不时发生故障。然而即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爷爷和同事依然凭着兢兢业业地完成了生产任务。那时,“春运”一词还未诞生,仅叫做“春节客运”,也远非现在春运复杂,就是客流量比平时大一点,为期30天,节前15天,节后15天。

韩志雯与父亲韩署江深情相拥、双眼凝视 宋海伦 摄韩志雯与父亲韩署江深情相拥、双眼凝视 宋海伦 摄

  八十年代的传承

  父亲韩署江跟随韩福海的步伐也成为了衡阳客运段(现长沙客运段)的一名列车员。

  绿皮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铁路客运的主要车型,运行速度60公里左右,没有空调,在车厢的天花板上有一排整齐的风扇,用于夏季降温,窗户为上提式,可根据需要卡控位置。窗外的景色也是“触手可得”——近处的农田,远处的山!

  一般来说,春运非常冷的时候,列车要烧锅炉取暖,爸爸韩署江不仅要负责开关门,打扫卫生,还要负责烧锅炉。“绿皮车”的密闭性十分差,四面漏风,车厢里白天还不算太冷,到了晚上,由于室外气温降低,旅客在车厢里都冻得直打颤。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父亲韩署江依然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找地方给旅客安置行李,把车厢“烧”得暖暖的,送旅客平安回家与亲人团聚!

韩志雯在春运列车上充当临时妈妈 宋海伦 摄韩志雯在春运列车上充当临时妈妈 宋海伦 摄

  新时代的奋进

  2013年,韩志雯铁路院校毕业后,进入广九客运段,成为了一名列车员。入路6年中,她值乘过25G、25T型空调车列车。听着爷爷和爸爸“故事”长大的她也感受到了铁路的发展!

  2016年韩志雯值乘的深圳至乌鲁木齐Z230次列车是25T型列车,与她爷爷和爸爸的列车相比,采用了国内甚至是国际上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运行速度最高可达160公里每小时。火车装有空调设备、集便装置、电茶炉,车厢的密封性也极强,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车上一旦发生故障,可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可以直接汇报给车长和车辆乘务人员。

韩志雯主动为旅客送开水 宋海伦 摄韩志雯主动为旅客送开水 宋海伦 摄

  韩志雯不管对待旅客还是同事,都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可爱,经常主动帮助周围人,她也是大家的开心果。她常说要坚持爷爷的初衷,认为节假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荣耀。她说:“如果舍小家为大家,那么,这份职业赋予我们的,将是更重大的意义。”

  韩志雯是家里的独生女,工作以来没有一次能回家过春节。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春节期间,爸爸正好休班在家,爸爸和妈妈来衡阳站给她送饺子,一家人在站台上过了一个九分钟的特殊“团圆年”。

  即将到来的2020年除夕夜,韩志雯又要投入到工作中,她所值乘的K778列车当天正好从兰州西站始发,大年初一20:08到达终点站东莞东车站。她说:“今年爸爸也在自己车上陪我一起‘过年’”。

  一把列车三角钥匙,不仅仅见证了一家三代人的坚守与奉献,还见证了铁路的发展与变迁!(完)

责任编辑:柳龙龙

春运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