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闻速递】疫情下的中国:一位黎巴嫩医生的见闻

【新闻速递】疫情下的中国:一位黎巴嫩医生的见闻
2020年02月24日 17:47 外交部网站
原标题:【新闻速递】疫情下的中国:一位黎巴嫩医生的见闻

  我在中国生活了13年,亲眼目睹这个美丽的国家在保护人民权利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我曾离开过中国6年,但当我重返中国时,这个国家短短6年间的进步和改变令我非常吃惊。现在,出门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移动支付已经广泛取代现金支付,甚至可以扫二维码乘坐公共交通。街头随处可见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连雨伞也可以共享,一切都那么方便,那么触手可及。然而,新冠病毒疫情突然爆发,新闻报道铺天盖地,笼罩着中国。

  我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中国人给予我充分的善意和尊重。很多国家都把我们这样的外国人视作难民避之不及,这点我在中国从未感受到,相信其他在中国生活或长或短的外国朋友也会认同我的看法。这些年来,我一直把中国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这次病毒肆虐,我感同身受,无比心痛。

  新冠病毒疫情首发于去年12月前后,在春节前得到确认。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讲究家庭团圆,就像黎巴嫩的开斋节一样。在这段时间里,超市被抢购一空,有些地方甚至几天没有开门。我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囤货以备“末日”来临。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中国人正常的年货采购。我在中国生活了这么久,如此过度反应实在可笑。

  1月23日,武汉封城。整个城市严控出入,这是防止病毒继续传播最好的方法。虽然与外界暂时隔离,但武汉的高校依然贴心地为学生们提供食物和必需品。此外,为了降低感染的风险,政府提醒市民尽量避免聚集,并要求公共场合必需戴口罩。俱乐部、剧院、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也因此关闭。我担心所有的商店都要关门,不得不抓紧采购。但令我惊讶的是,商店和超市依然正常营业,有序供应,很少缺货。市民们都尽量避免外出,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出来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这不仅是为了减少感染风险,也是为了节约口罩,以便将口罩更多地留给最需要的医护人员。

  政府不仅全力防止聚集性感染,还充分调动公共资源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地铁、公交、出租车和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海报和小视频,随时随地宣传各种防疫方法。甚至连动画片里的人物都戴上口罩给小朋友做示范。寒假虽然被延长,但大部分学校都利用在线课堂给学生上课,避免耽误教学。我想如果换做其他国家,恐怕只能等情况好转才能复课。

  我所在的广州市自25日起,许多医院腾出部分院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许多体育馆等大型公共设施也很快配备了所有必要的医疗设备,转为临时医院接收患者。26日,所有的公共场所如写字楼、商场、医院、公交地铁站、小区等都装配了体温检测设施,便于及早发现疑似病患,从而控制传播。为了做好公共交通防疫溯源工作,地铁也采取了实名制。只要扫码或使用羊城通乘车,就会留下进出站具体信息,便于事后精准查找患者和疑似人群。警察通过无人机在部分偏远郊县提醒市民注意佩戴口罩和居家隔离,并给不便出门的市民发放口罩和必需品。

  尽管中国还在春节假期之中,但许多生产口罩、消毒液、防护服和医疗设备的厂家已经提前复工。武汉在9天内建成了占地6万平方米,拥有1000个床位的火神山医院;在12天内建成了占地8万平方米,拥有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于2月3日即投入使用接收确诊病例。相配套的负压救护车和医疗器具也在全力生产,新冠病毒检测盒产量达到了每日773000套,口罩产量约每日2000万个,以满足市民和医护人员的需求。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自发捐赠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支援抗击疫情一线。民众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减少非必要外出。毫无疑问,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应急反应能力。这种病毒在其他国家,势必将造成更大规模的疫情蔓延,导致民众更加严重的恐慌,海外侨民也不会如此热心捐助。如果我想继续罗列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对疫情的伟大事例,这篇文章恐怕永远也写不完。

  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如今四处空空如也,令我不禁感到伤心,我突然无比怀念街道和商场里的人山人海。我曾亲身经历过非典,现在又亲眼目睹了新冠肺炎。中国政府此次迅速、高效地应对疫情,我想不会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得更好。我也从未见过哪个国家的公民像中国人民这样团结。这场疫情发生后,我对中国始终充满信心,我相信不论身处何方,中国人民永远都团结一心!

  祝中国早日度过疫情难关,中国将从这场苦难中崛起,走出这场疫情时将变得更加强大!

中国加油, 明天你将更辉煌!

  中华儿女永远为你呐喊! 

  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困难只是暂时的,迟早会过去,中国加油!

  感谢攻关研制诊疗方案的专家们!

  一线的工作者,你们辛苦了!

玛丽亚·阿卡维 (Mariya El Akkawi )

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疫情新冠肺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