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贵在行走 | 游览温江文庙

贵在行走 | 游览温江文庙
2020年03月11日 16:42 封面新闻
原标题:贵在行走 | 游览温江文庙

李永康

游览温江文庙,很大程度是在读一本历史大书。

我查阅《温江县志》,才知道文庙早期是属于城市建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版县志中,“文庙”列在“城池”之后。当时介绍“文庙”的条目为“学宫”,意即:学校,校舍。

“文庙在县南儒学街,宋咸平初建。”大概建在公元999年左右。明末战乱,史称“甲申之变”后,即明崇祯十七年(1645年),因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及州县,以及匪徒四起,乘机烧杀抢掠,致温江县全县“户口无存”,文庙所有建筑也被付之一炬。直到康熙八年(1670年)才修建大成殿三间,仪门三间。

在民国版(1921年)县志中是这样描述的:“县必有学,学必有庙,充为通制。温邑文庙,在南城古文明街。”民国十一年(1932年),温江县立中学迁入文庙内,至民国二十四年停办。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1938年成都实验小学迁入文庙,至1940年返回成都。

今天的文明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庙街。文庙也回归了部分历史功能。底楼有温江区博物馆,由鱼凫古城探秘、古蜀遗踪、秦汉乐土、唐宋盛世及明清风华五个部分组成,展示了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温江出土的文物及馆藏精品。其它的房间也物尽其用,市民可以在这里学琴、跳舞、唱歌、学美术、书法,听历史文化讲座、感受文学创作、川剧、京剧的魅力。

不过,我的最爱是在节日之中逛临时来广场卖旧书的三家地摊。这三个卖旧书的人我都很熟悉。一位是原来某家银行的小头目,因为喜欢收藏字画和书信,很早就辞职了。他收藏有中国音乐学家、少年中国学会创办人之一的温江人王光祈书信原件;有老温江县工委书记,后来担任上海市长的曹荻秋缴电费单的签字;有教育家《许国璋英语》的作者许国璋的信件。一位是著名作家周克芹的家乡人,热爱旧体诗词,10多年前来带着一管毛笔只身来温江租房,靠一技之长教青少年书法,买了二手房定居温江。七十多岁了,儿子大学本科毕业不久,去年考研差几分,今年再考。他的旧书主要来源是早年间买来自己看的,有近万册,打算每年卖掉一点。原因是房子太小了,没有地方堆放,自己眼睛也不行了,养老金不高,把书拿来卖点钱重要的还是贴补家用。因为和他太熟悉,不敢选他的书,他优惠了就赚得少,我在它的摊子前看看,真正有喜欢的,就记下书名,托另外与他不熟悉的人去帮着买下来。还有一位是苏东坡家乡的人,早年爱好文学,喜欢写诗,喜欢喝酒,一喝就醉。他的铺子在大学城开的时间最长,小有名气,很多收荒匠收到书就给他送去。

文庙宽阔的广场上三排高大对称的六棵银杏树,夏天的绿秋天的金黄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棂星门、畔池、礼乐亭、影壁、“万事师表”浮雕墙,相邻建筑的墙壁上还有大幅的孔子及弟子画像成为无声的语言。大成殿虽然没有孔子塑像,我游览完毕也情不自禁地写了题为《温江文庙有感》的绝句表达此刻的心情:“金碧辉煌持本色,雕梁画栋比琼楼。远观近赏皆惊讶,心里唯容夫子留。”

文庙书法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