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种草”让我们拥有了美好生活

“种草”让我们拥有了美好生活
2020年03月27日 07:17 山西晚报
原标题:“种草”让我们拥有了美好生活

  在今天的网络语言环境下,“种草”一意指看到美好的事物勾起了消费欲望,在心里有了想法和冲动。

  早在七千多年前,先民们最早也是靠着“种草”来满足饮食欲望,解决肚皮问题的。

  人类的饮食方式最初与其他动物是没有太大区别的,生食、野果,然后使用火,生食变熟食,打猎捕鱼,采摘野果在很长时间内是人类解决肚皮问题的原始手段。这样的生活持续很久之后,人类不断繁衍,禽兽果实已经无法养育更多人。寻找新的食物成为生存下去的必要,这时候那些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的草籽就被先民们盯上了。

  这些草中有一款至今在任何有土的地方都很容易发现,那就是狗尾巴草。《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故谓神农氏也”。传说中,神农尝百草,发现一款狗尾巴草的籽粒要更为饱满,一些鸟雀很喜欢吃,人们也开始食用这种草籽,大概那些吃剩的散落于住地四周的种子,冬去春又生,在周而复始的观察和探索中,有意识的种植生产就这么开始了。为了生存,“种草”是神农氏族的续命之法。

  有学者考证神农氏的活动范围北起太岳安泽,向南经高平、历山、伊洛盆地直到长江以南的巫山地区,向东直达黄淮平原腹地。相传山西高平的羊头山便是神农氏尝五谷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河北武安市磁山村曾发掘过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有数量巨大的谷物堆积,达5万多公斤,其中不仅有黍,还有粟,应该是当时部落存粮。经中国科学院鉴定,出土的谷物有8700年历史,是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谷子遗迹,也证明了全世界谷子的起源地是中国。如今谷子在全国有23个省区可种植,其中10个省区是主产,其中山西、河北、内蒙古这三个省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山西小米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

  这种由狗尾巴草进化而来的谷物,从此就成了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不知道,我们历史剧中常常出现的自称“草民”一词的来源,是否与这种“吃草”有关。毕竟,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能够吃肉的都是贵族,一般老百姓只能“吃草”。

  小米在山西人的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熬小米粥。尤其是女人生孩子坐月子时,那必定是顿顿不离小米粥,老辈人一代一代都会讲:小米补虚,小米粥最养人。而这样的认知大概至少是从西汉时就已如此。

  成书于西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载,粟米味咸微寒。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三国时期在注释粟时,还说,“粟,今关中人呼小米为粟米”。可知小米这个称呼至今也有两千多年了。

  粟成为农作物之后,至少在三千多年中一直都是重要的粮食来源,直到后来小麦西来。

  到了唐代,粟的种植范围在缩小。孙思邈的学生孟诜写了一本我国最早的食疗著作,谈及粟米的食疗效果时,说陈米能够止痢,而且能减轻服食丹石引起的热毒。唐代时,很多信奉道教的人会服用一些道士炼的丹药,小米粥可以解丹药的热毒。他还特别写道:“颗粒小者是,今人间多不识耳。”这种情况,一来与外来物种小麦被大面积种植有关,另外也因为唐代的气候条件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温暖期,并不适合小米的生长。

  粟米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历史文献研究表明,公元1-6世纪(贯穿我国东汉、三国、魏和晋朝),我国气候相对较冷。由于气候寒冷,晋朝时期的草场、牧地已延伸到黄河以南区域,农业用地也在往南退缩,整个中国西北部处于干冷气候中。这一时期,粟米在农业种植中居于主导地位。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温暖期,不仅都城长安冬天没冰没雪,唐开元19年,扬州甚至出现双季稻的记载。当时的平均温度比魏晋南北朝高3摄氏度左右。这一时期对于粟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就并不理想。

  宋朝灭亡到元朝建立时期,大约公元1271-1296年是一段寒冷时期。三百多年后,公元1599-1702年,我国进入了一段漫长的寒冷区域,百余年低温期又被称为小冰河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粟米再次出现。

  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米之一的“沁州黄小米”正是在这个时候闪亮登场的。据传说,明末北方大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在沁县一座寺庙的僧人却发现周围有一些谷子长势良好,遂将这些粟收集种植,而且这些粟产出的小米,熬粥更为香甜,淀粉含量更高。再后来成为贡品,有了皇家背书,便更加名满天下。

  明代时的《本草纲目》记载了谷子的很多种营养,现在有了科学检测,检测发现我们每天必须吸收的氨基酸,有八种人体自己不能产生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而小米的氨基酸含量有15种之多,小米的谷糠中则包含17中氨基酸,远远高于大米、玉米、小麦。小米含有丰富的淀粉、无机盐、胡萝卜素、铁元素、钙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维生素B、维生素B2,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锌元素、锰元素、铜元素、碘元素等,且含有类雌激素等物质。

  如此看来,小米应该说是中国食疗界资历最老的一味有药效功能的食材,也难怪古代只要是救济灾民,非它莫属。

  现在人们对小米的食用方式,最广泛的依然还是小米粥,不过这一锅粥也是有讲究的。

  “紧火捞饭慢火粥,不紧不慢熬稀粥。”别看就是用小米熬个粥,也会因下米、用水、用火不同,能做出不同形态、不同功用的饭。加水多,用快火、急火,用笊篱捞出来,米粒一粒一粒的,是“捞饭”,晋东南地区的小米捞饭是家常便饭;用水不很多,米将烂时捞出,米汤慢火焖成黏稠状。过去灾荒年施粥时,有一条标准,给灾民施的粥,必须插上筷子不倒,只有这样的粥才能算粥。水宽淘,火力不文不急,熬好后有点儿黏,但还是流质的,筷子挑不起,嘴就在碗沿上吸溜的,是“稀粥”,亦称二不溜溜稀粥,也有地方叫“二难粥”,意思是用筷子夹不起来,喝的时候又有点稠,不方便,两下里都难。水多米少,熬好了还能照见人影,是“米汤”。

  米汤里下面条,便有了和子饭。临县一带,米汤里还会煮豆角、南瓜之类的,但是不放面条。无论是煮南瓜的小米粥,还是加了面条的和子饭,都只能算是有特色的地方风味,家常饮食。近年呢,随着物流发达,有厨师用上好的山西小米与辽参搭配,创新出了一道小米炖辽参,并且写入了中国菜序列中,成为山西特色,也算是小米粥家族系列中的高档品种,端得上桌面,还倍儿有面。

  随着食品工业发展,小米从粗加工已经向着深加工发展,方便小米粥、小米膨化产品、小米醋、小米酒,甚至小米谷糠也正在被利用。

  八千多年前种下的这株草,还真是种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神农唐代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