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疫情下的塞尔维亚华侨: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到来,我特别自豪

疫情下的塞尔维亚华侨: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到来,我特别自豪
2020年03月30日 14:55 澎湃新闻

  原标题:疫情下的塞尔维亚华侨: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到来,我特别自豪

  近期,随着中国及时出手相助塞尔维亚抗疫,令生活在塞尔维亚的华侨华人更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力量。

  “当贝尔格莱德城市亮起中国红时,我特别感动。”在塞尔维亚开展经营的一家旅游公司老板沈慧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她指的是3月21日至22日晚,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市国民议会大厦、阿达桥等标志性建筑点亮了象征中国国旗的红色,以此方式表达对中国援塞抗疫医疗专家组的谢意。

  这段时间,沈慧每天都会在贝尔格莱德大街小巷拍摄当地人民真实的防疫生活,及时发布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上,获得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疫情发生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街头冷清。沈慧供图疫情发生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街头冷清。沈慧供图

  “家乡来人了”

  3月27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援引塞尔维亚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塞尔维亚当时已完成1715份样本检测,累计确诊528例,5例死亡。

  或许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这个数字并不算什么,而对于仅有718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已经算是严重了。

  沈慧内心也曾一度很矛盾,家人和朋友都劝她早日回到国内更加安全,但她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塞尔维亚。

  “尽量不要给国家添乱,我们回去对中国也是很大的压力,在路程上也有感染的风险。”沈慧说,当地华侨华人很早就有防疫意识了,近期大家都只待在家里,也尽量避免和很多人接触。

  “我们当地华侨华人都有共识,无论发生任何事情,祖国不可能弃我们于不顾。”沈慧说,虽然身在海外,但塞尔维亚华侨华人每天都关注中国的新闻报道。经此一疫,大家都真切感受到背后有个强大的国家,心里特别放心。

  面对凶猛的病毒,塞尔维亚人的心态更加淡定。

  “他们或许经历过太多战争,所以对病毒并不是特别恐慌。”沈慧分析称。

  沈慧说,她如今出门都会做好防护,把手套和口罩都戴上,而塞尔维亚当地还有很多人不戴口罩。

  她记得,有次碰到几位当地年轻人,没戴口罩,她便准备捐赠部分给他们使用,未成想对方婉言拒绝。她问为什么,有位小伙子说自己在工地干活,本身已经“很脏了”,不需要戴口罩,还有位小伙子声称自己很强壮,因此也不需要口罩。

  别看当地人不怎么戴口罩,却保持着很好的“社交距离”。

  在贝尔格莱德的超市购物,大家都会认真排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必须超过2米,由于人口本身并不多,所以执行起来也很容易。

  “大家都有意识地把彼此间距加大,不太会很亲近。”沈慧说,即便如此,塞尔维亚在防止疫情的经验和医用物资还是严重不足,所以特别向中国求助。

  3月21日,中国援塞抗疫医疗专家组和医疗物资抵达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当地电视台反复播放着新闻画面,此举令当地华侨华人特别感动。

  “中国医疗专家组到来后,我特别自豪,感觉家乡来人了,特别有安全感。”沈慧说,她也很快感受到了塞尔维亚人给予中国人的情感回馈。

  3月22日,她走在大街上,有位当地妇女硬要跟她合影。

  “她也戴着口罩,但不会说英文,她说你是中国人吗?我能听懂塞语,我说对,她说能不能跟你合个影?我起初很纠结,毕竟特殊时期要尽量避免和人亲密接触,但最后还是答应了她,她太热情,我不好意思拒绝。”沈慧说。

  最让她感动的还是3月21日晚,贝尔格莱德城市所有标志性建筑都点亮了中国红,无论是贝尔格莱德市国民议会大厦,抑或是知名的圣萨瓦大教堂,似乎都抹上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

  沈慧说,她到塞尔维亚以后,时刻都能真切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人的认同和尊重。

  “他们所有的人对中国都有很清晰的认知,最起码我出去当地人都会说我们和中国是朋友。”沈慧说,这次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和医疗物资的到来,让当地医院的应急物资状况明显发生变化。

  “我有位当地朋友的妹妹在医院工作,他在电话聊天时跟我说,中国医疗队到来后,他妹妹所在医院物资状况明显有了改变,早期医用物资很缺,所有医护人员都没充足的口罩和手套,现在物资很充足了。”沈慧说,这位朋友看到妹妹的医院有了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和手套,特别感谢中国。

  “我们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到来后,我相信当地对中国认知更深刻了。”沈慧说。

沈慧说,国家医疗队到来后,感觉家乡来人了,特别有安全感。沈慧说,国家医疗队到来后,感觉家乡来人了,特别有安全感。

  欧洲的“巴铁”

  “以前中国人可能都知道南斯拉夫,但年轻一代对塞尔维亚在哪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国家并不知道。”沈慧说。

  上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已经实现了高度工业化,经济水平飞速增长,人均GDP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谁也没想到如此强国却在外部势力干预下多次“解体”。

  1992年,南斯拉夫分裂为南斯拉夫联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再度分裂,重定新宪法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黑山独立,塞尔维亚失去出海口变成内陆国。2008年科索沃又宣布独立,只是未被塞尔维亚承认。

  “现在塞尔维亚正在被重新认识。”沈慧说,她在塞尔维亚已生活了两年多时间,如今她希望把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市场来耕耘,推荐给更多中国人。

  “中国游客开始对到塞尔维亚有更多兴趣了。”沈慧说,此前她在国内读完大学后赴迪拜工作了五年,曾在石油公司上班,此后又去非洲开酒店,做外贸生意,两年前来到塞尔维亚,她认为这里是更富有潜力的市场。

  塞尔维亚作为仅有700多万的人口的国家,却拥有悠久历史,圣萨瓦教堂更是教科书式的景点,被当地人民奉为精神圣地,充满了神圣的敬畏。

  “虽然以前觉得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经济条件很好,但不少华侨华人反而意识到塞尔维亚的潜力。”沈慧对澎湃新闻称,现在很多中国朋友都正在思考是否来塞尔维亚及周边国家发展。

  她曾经去过很多国家,但唯独塞尔维亚给她“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贝尔格莱德曾经热闹的酒吧、咖啡馆,如今也空无一人。沈慧供图贝尔格莱德曾经热闹的酒吧、咖啡馆,如今也空无一人。沈慧供图

  “这是让我特别有归属感的地方。”沈慧说,此前她去过很多国家,但从来没有像塞尔维亚让她产生如此确定的安全感——这里的人民对中国人有某种天然的友好。

  她刚到塞尔维亚时,语言不是很通,但她能从当地人脸上笑容和说话神态中感觉他们很欢迎中国人。

  “他们是发自内心去关心你。”沈慧说,她刚到贝尔格莱德时恰好是冬天,她去租房子,不认识路,谷歌地图也不准确,当地人看见她是中国女孩,主动过来询问需要什么帮助,此举令她很感动,还有她去菜市场买菜,每次菜市场有位大爷都会免费送她好多骨头,

  “他知道我喜欢买三文鱼骨和牛骨什么的,都不收钱,我也挺感动。”沈慧说,很多人都说塞尔维亚是中国在欧洲的“巴铁”,此言非虚。

  “我有位中国朋友去过二十几个国家,他也说,塞尔维亚人是最好的,我也亲身感受了,虽说每个国家都会有好有坏,但我们在这里肯定是感受好的一面会更多。”沈慧说,她已经把塞尔维亚当成第二故乡了。

  现在长期居留在塞尔维亚的中国人并不多,但往返于当地从事商务和经贸活动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了。

  沈慧说,现在到塞尔维亚旅游的中国人也多起来了,他们通常不只是在塞尔维亚一个国家旅游,还会到塞尔维亚周边的波黑和黑山旅游,这些国家对中国护照都给予免签。

  “这里的生活节奏真的很慢,适合很多享受慢生活的人。”沈慧说。

  沈慧现在居住在贝尔格莱德的市中心,距离斯卡达利亚老街只有5分钟的路程。她租住了两房一厅70平米的房子,每月房租为600欧元。如果住在机场附近,每月房租是150欧元—300欧元,装修也很舒适和干净。

贝尔格莱德老街,充满了19世纪塞尔维亚风格的红瓦平房。沈慧供图贝尔格莱德老街,充满了19世纪塞尔维亚风格的红瓦平房。沈慧供图

  “这里生活品质还是很高的。”沈慧说,她经常漫步于斯卡达利亚老街,这里犹如时光穿越,街道两旁都是19世纪塞尔维亚风格的红瓦平房和三四层小楼,充满了旧时代风情。

  “我们平常没事就出去喝喝咖啡,和朋友聊聊天,看看书,上网球课也很便宜,一对一教练,每个小时15欧元,骑马、高尔夫、练习钢琴、健身房也都不贵,生活质量会很高,还不会无聊。”沈慧说,她最近正在学习塞尔维亚语,当地一位曾在南开大学留学的老师给她上课,这位老师的英语和中文都很好。

  沈慧最近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拍摄视频,根本目的是想让中国人能更多认识塞尔维亚。

  “我想让年轻人更多认识这个国家。”沈慧说。

责任编辑:范斯腾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