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同心抗疫系列述评|“云祭扫”移风易俗

同心抗疫系列述评|“云祭扫”移风易俗
2020年04月03日 12:54 新民晚报作者:新民
原标题:同心抗疫系列述评|“云祭扫”移风易俗
图说:上海卫家角息园举行“点亮生命”清明集体祭扫典礼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姚丽萍/文

明天,清明。

非常时期,非常清明。今年清明,有了“云祭扫”。

疫情之下,与“云祭扫”相关,社会治理高效吗?文化传承新颖吗?

从寒冬到清明,疫情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清明时节,这场考试尤其意味深长。曾经,一到清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就格外紧张,从城市中心到郊区各大公墓,交通安全、公共安全,就是最受关注的城市治理问题。人们难免要问,为何一定要在清明倾城出动,为何一定要在清明扎堆祭扫?习俗使然。习俗,可以改变吗?“云祭扫”,应运而生。

“云祭扫”,最大特点——见屏如面。清明前夕,全国各地公墓启动“云祭扫”,人们可以在线上写下纪念文字、添加亲人照片、上传短视频还能微信分享、弹幕追思。即便远在异国他乡,也只需在手机上一键下达指令,提交代客祭扫要求,便可实现心愿。

“云祭扫”,安放心意,随时随地,突破时空束缚。当清明不再是追思和缅怀的唯一时间选择,清明扎堆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也将随之逐年消解。

何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在古老的殡葬行业,一大改变就是,技术进步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和效能;该管的迅速管起来,比如清明前夕公墓祭扫预约,该放的有序放开,比如“云祭扫”。在这个古老的行当里,高质量的社会治理,要实现的目标是——收放自如、推陈出新、移风易俗。

人们或许担心,如果没有清明集中祭扫,清明还是清明吗?为何不是!拥挤扎堆,不是清明该有的模样;气清景明,才是清明原本的气质。

“云祭扫”开启的,是一场礼祭。看看“云祭扫”直播代客祭扫,你会发现,追思原来可以如此庄重典雅、朴厚温馨、意蕴悠长,服饰、举止、礼节,样样透露礼仪之邦的深厚教养。

“云祭扫”,见屏如面,云中谁寄锦书来?是家人、是亲人,是所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承者。清明,特征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文化自信将以新方式、新工具、新载体被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发扬光大。

疫情,是危机,也蕴藏机遇。面对危机,凝聚起全民族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善于化危为机。“云祭扫”应运而生,移风易俗,寄托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有思想、有创意、有担当。

吹面不寒杨柳风,最美人间四月天。在黄丝带飞扬的日子里,我们追忆先人,致敬先烈先贤,缅怀这场战“疫”中所有离去的人,向每一个远行的生命庄重行礼,来吧,来一场“云祭扫”——这是对生命的共同追忆,对历史的深刻铭记。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