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南京三位援湖北护士的两次逆行, 12年前的“5.20“他们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志愿者奔赴地震灾区

南京三位援湖北护士的两次逆行, 12年前的“5.20“他们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志愿者奔赴地震灾区
2020年05月19日 19:41 扬子晚报网

  原标题:南京三位援湖北护士的两次逆行, 12年前的“5.20“他们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志愿者奔赴地震灾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汉中门校区草坪上的李时珍像,近日“迎”来了三位相别12年的“孩子”。他们都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12年前,就在这座李时珍像前,三位本科生志愿者庄严宣誓,毅然奔赴地震灾区;12年后,在医疗战线奋斗了十几载的他们,又义无反顾地驰援疫区。从湖北归来,他们和老师相聚在12年前的出发地,重温“医学生誓言”。

  12年前的青春无畏

  在震区遭遇泥石流,第一次直面“死亡”

    左起阚小华、宋兵战、曹娟

  曹娟,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重症监护病区护士长;阚小华,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宋兵战,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导管室主管护师。2008年5月,他们都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让这个毕业季变得波澜壮阔。

  地震灾区急召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2008年5月16日晚,南京中医药大学接到共青团江苏省委的紧急通知,“请你校火速组织一支10人的青年志愿小分队,奔赴什邡灾区。”“收到!”曹娟、阚小华和宋兵战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宋兵战清楚得记得,5月18日傍晚,在江苏省中医院实习的他结束当天工作步行回到学校。刚进校门,宋兵战就被几个女生团团围住,“宋兵战你入选了,把名额让我吧,让给我……”同学们急切的眼神牢牢地印在他脑海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唐德才是当年小分队的队长。他回忆说:“三位同学成绩优异,曹娟是中共党员、阚小华和宋兵战都是预备党员。学校经过慎重考虑,并征得了家长的同意,批准了他们的申请。”5月20日,由6名老师、1名研究生和3名本科生组成的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志愿者团队从学校出发,踏上了奔赴地震灾区的征程。

   南中医青年志愿队在四川地震灾区

  这段经历,刻在了他们的生命里,当时的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曹娟和宋兵战出生于1985年,阚小华生于1984年,当年他们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有着无尽的激情和满怀治病救人的理想。“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回忆奔赴四川前的心境,曹娟、阚小华和宋兵战异口同声。“这大概就是青春无畏吧,只是认为自己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不管不顾,一腔热血向前冲。”曹娟说。

     左起阚小华、宋兵战、曹娟 在地震灾区

  在赶往对口支援什邡市的路上,大巴车上的广播突然响了起来:“行车的前方发生了泥石流。”在那一瞬间,曹娟才感到一丝畏惧:“如果车开得快一点,或者出发得早了一点,可能就恰好遇上泥石流了。”曹娟说,和死神擦肩而过的这次经历,让她第一次真正地面对死亡、思考死亡:“原来死亡离生命这么近。”后来,真正从事了医务工作后,这次经历也让她更加地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12年后的坚定逆行

  他们抢着第一个进病房,说的最多一句是“让我来”

  12年后,当江苏组建医疗队支援湖北时,曹娟、阚小华和宋兵战又一次不约而同地请战出征。宋兵战得知曹娟、阚小华已先行奔赴湖北,他如坐针毡,接连写了四封“请战书”。曹娟、阚小华、宋兵战三人,跟随各自医疗队,分别支援黄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武汉市江夏区方舱医院。12年前的四川抗灾之行,12年后的湖北抗疫之战,时间和地点都不一样了,但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苦尽甘来的温暖,丝毫未变。

  曹娟在黄石

  在黄石支援47天,最令曹娟难忘的,是一位手臂上千疮百孔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住院30几天,手臂上遍布针眼,血管很难找到,护士们甚至不敢给她打针。“其实,与其说不敢,不如说是不忍心。”曹娟知道护士们怕老奶奶失望、痛苦,作为护士长的她,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回想起曾经在小儿心胸外科重症病房的3年工作经历,她定下了神——孩子的血管不也是看不见、摸不着吗?何况小孩子还不配合呢!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凭借着心底的一股信念,曹娟一次就完成了困难的穿刺操作。“这比平时工作的成果更令我兴奋,这是信念的力量。”曹娟说。但我们都知道,这不仅是信念,更多的是平时的基本功和日常点滴的积累。

  阚小华在武汉照护患者

  阚小华所在的南京二队整建制地接管了重症病房,她作为护理组长,带领第一班护士进入病房接收病人。在一个半小时内,他们接收了47名病人,其中有孕妇,有截瘫患者,还有盲人。7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后,她们还不能休息,完成了消杀、脱防护服等操作,就要立刻总结经验。在顽强的精神支持下,阚小华和同事们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治疗操作。他们为病区的第一例插管患者实施了团队自创的“糖果翻身法”,仅仅7天患者就得以拔管,后来顺利康复。

   宋兵战在武汉方舱医院

  在江夏区方舱医院支援的宋兵战和十多位同事作为“第一班”医护人员,接管了江夏方舱医院B舱的147张床位。方舱医院一个班次的医护人员数量很多,防护服的穿脱流程严格,结束工作后宋兵战常常要2—3个小时后才能回到住地。尽管辛苦,宋兵战和同事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交出了完美答卷。

  两次义无反顾

  从小助手变为“定海针”,他们说得到的远比付出多

   12年前灾区小老师曹娟、阚小华

  在什邡,他们是老师的小助手。“很无畏,也很懵懂。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考虑。”阚小华回忆,在老师的安排下,他们照顾因地震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孩子们,建起帐篷学校,协助老师为营地消杀。

  12年前跟随着老师踏入灾区实施救援的医学生,如今成为了各自岗位上的中坚力量。 再赴征程,他们多了一份冷静和沉着。

  “我知道即将面对什么,也知道医务工作者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这次逆行,曹娟作为医院的护士长带领着其他护士走进黄石市中医院重症病区。黄石市中医院收治了当地及周边地区超过三分之二的新冠患者,且所在病区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工作量大,有限的硬件设施、陌生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压力很大。曹娟回忆,有一位年轻的护士一开始总是觉得闻到了消毒水味,担心防护口罩有问题。曹娟为她疏导了一天,都不奏效。第二天,曹娟在穿防护服时突然闻到了在防护服上写名字时墨水的气味。她把那位年轻护士叫来闻了闻,对方一下子就放下心来,“带着防护口罩能闻到气味是正常现象,她很快克服心魔,顺利地担起责任。”

  在华科大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支援的阚小华,是护理团队的主心骨,也是队员心里的“大姐姐”。她发现团队里的很多人有睡眠问题。阚小华常常和当年和她一起出征什邡的心理学教师黄爱国联系,向他请教心理疏导的方法。黄老师提供了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案和帮助睡眠的音频等,阚小华就把这些材料转发到群里,以改善团队的心理问题。

  “我们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要多。”这句话是曹娟、阚小华和宋兵战提及两次逆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前不久,什邡女孩雯雯(化名)给阚小华发来长长的微信,叮嘱她好好休息。12年前,这个女孩刚刚上初中,在什邡帐篷学校里,和从南京来的小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读大学了,当幼儿园老师了,每次遇到人生重大节点她不忘和我们分享。”

  阚小华说,两次远征,给予了她的人生太多难忘的记忆。12年前支援四川,她和曹娟、宋兵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收获了一辈子的友谊。当地人民的尊敬和关爱,让她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次驰援武汉,武汉人民也尽全力地支持他们的工作。

  “当初去四川时,有很多孩子站在路边举着牌子自发地欢迎我们,给我们指路。我们离开时,他们还依依不舍地送我们。”12年后暖心的一幕在黄石延续。曹娟和医疗队回江苏时,从酒店到高速公路的路上,到处都是自发地夹道相送的黄石市民。“这种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平时是很少体会的。促进我们更好地向前走,也会成为我们临床工作最大的动力。”

  5.20一场特殊的表白:

  他们在李时珍像前重温医学生誓言

   12年后庄严宣誓

  2020年5月20日,是曹娟、阚小华、宋兵战三人跟随6名老师和1名学长奔赴四川,对遭遇汶川地震的同胞实施救援12周年的纪念日。5月17日,他们在毕业后第一次回到母校,和驰援地震灾区的老师一起在李时珍像面前庄严宣读《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和老师们一起看12年前红马甲上的签名

  重温当年的场景,喊出熟悉的誓词,每一位在场者都激动不已。“为孩子们骄傲,12年后作为老师我们遗憾未能支援湖北,但这群年轻人代替我们履行了神圣职责。”唐德才教授说。

  曹娟说,“南中医是梦想的起点,医学生誓词更是一生追求。她和伙伴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周碧莹

  通讯员  丁思喆 田乐

  视频拍摄 杨泽华  赵雨晨  剪辑 孙楠羽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