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长春:保护性耕作技术十年飞跃再出发

长春:保护性耕作技术十年飞跃再出发
2020年06月01日 11:46 农业农村部

  原标题:长春:保护性耕作技术十年飞跃再出发

  一场透雨过后,长春市九台区纪家街道的一片农田里,玉米苗齐苗壮。“这片地用的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今年苗情不错!”纪家街道凤财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凤财来到田边,查看出苗情况。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张凤财来说并不陌生。“刚开始推广时我就用了,当初只有1公顷,现在500公顷都用了这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张凤财“结缘”10年,助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凤财合作社成为了九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凤财合作社的10年,是长春市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缩影。2010年11月,长春市出台了《关于积极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意见》。从2011年起,全市开始实验示范该项技术,当时的面积只有2万公顷。此后,推广面积逐年增加。今年,长春市落实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达到了39.6万公顷,超过了玉米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长春市十年来持续的强力推进,更是好的收成让农民对这项技术有了高度认可。

  投入1亿多元 形成拉动效应

  “机械灭茬耕地,导致有机质投入量大幅减少,加上风蚀水蚀影响,耕地质量会持续下降,目前有一半耕地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加快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刻不容缓。”2010年,《关于积极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列为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新技术。

  每年下达年度推广任务,落实各县(市)区目标责任,实施目标管理,逐级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人……2011年起,长春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2018年,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殊安排3700万元资金支持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十年时间,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在政策上形成了强有力的拉动效应。

  建示范区 带动耕作技术推广

  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点。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对农民来说,没有那么容易。长春市各地相继成立了科技专家组和技术推广队伍,开展巡回讲座培训,普及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当时很多农民说,我们种一辈子苞米了,就按传统方法种挺好的。”九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赵丽娜还记得第一次向农民介绍这项技术时,很多人都不认可。

  应该如何突破技术推广初期的瓶颈?长春市以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为抓手,将种粮大户、合作社作为重点推广对象。“一公顷地化肥少用了200公斤,蓄水保墒、抗倒伏的效果特别好,秋收增产了10%左右。成本减少了,收成增加了,算下来,一公顷地增收了四五千元。”2011年,张凤财试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最后的结果让他惊喜。种植大户的示范,让农民看到了这项技术的效果。从2016年开始,全市建立了100公顷以上的示范点100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各地通过抓典型、树标杆、重示范,以点带面,扎实稳健地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离不开农机配套。长春市强化农民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扶持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购买免耕播种机、深松追肥机实行累加补助政策,各县(市)区也安排专项补贴资金,极大地调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购机积极性。

  “今年又新买了3台,这机器又快又省事,连耕带种再加施肥,一次搞定。”农安县亚宾合作社理事长常亚宾介绍说,今年春耕,他们的8台免耕播种机“全员上岗”,单日播种面积超过50公顷。近几年,长春市免耕播种机以每年800多台的速度快速增长,机具数量已由2010年的不足100台,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台。

  2025年 保护性耕作技术惠及七成耕地

  走过十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未来将如何发展?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该计划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取得明显进展,技术模式总体定型,关键机具基本过关,将逐步在东北地区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从长在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市将选择基础好的县(市)区分批开展整县推进,用3年左右时间,在县域内形成技术能到位、运行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保护性耕作面积占比原则上超过县域内适宜区域的50%以上。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面积占适宜区域耕地面积的70%左右,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性耕作政策支持体系、技术装备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