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服务三农 情系学子 辛勤耕耘的园丁——记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

服务三农 情系学子 辛勤耕耘的园丁——记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
2020年08月13日 20:44 中国教育新闻网

  原标题:服务三农 情系学子 辛勤耕耘的园丁——记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活动名称: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编号:11 姓名:陈温福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推进教育创新、教学改革,潜心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三农”,情系学子,为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题记

  二十多年里,他用智慧与学识开垦,用心血和汗水浇灌, 用农时丈量时间,用犁锄书写人生。他站定三尺讲台,铺开万顷良田,深情描绘了一幅幅稻花香里说丰收的动人画卷”, 这是“2007 辽宁教育年度人物”颁奖大会组委会送给沈阳农业大学教师陈温福的颁奖辞。

  时间如梭,转眼又是十年过去了,作为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位课的主讲教师,陈温福依然是兢兢业业地站在学科前沿领域的制高点,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他讲授的本科课程《现代农业科技进展》和《专业教育(农学)》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他在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博士后 12 名,博士 52 名,硕士 62 名。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所承担的科研课题起点高、难度大、创新性强,研究成果经济与社会效益巨大,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辽宁省科技功勋奖和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作为带头人,陈温福在引领学科研究方向、带好团队的同时,注重学科建设和管理。经过不懈努力,该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多次通过评估;研究所已建设成北方粳稻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并先后被确定为北方粳稻育种栽培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优良工程)”、“北方粳型超级稻成果转化基地”和“东北粳稻生物学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和辽宁省“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农业部“东北超级稻育种与推广”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方稻作区的主持单位。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大学毕业留校后,教师职业让陈温福不敢松懈,边工作边学习,1980 年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杨守仁教授,开始学习研究水稻,从此便与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1983 年硕士毕业后他又考取博士研究生,成为沈阳农业大学的第一个博士生,于 1987 年获得博士学位。1992 年在全国“英国皇家学会对华青年科学家奖学金”5 个名额的竞争中胜出,获得赴英国一所大学合作研究的机会。在英国的 15 个月期间,他刻苦钻研,更新知识,扩大视野。研究期满,他毅然选择了回国,到母校继续当老师,研究水稻。

  在教师的岗位上,陈温福无私奉献、爱岗敬业。1993 年,刚刚回国的陈温福从导师手中接过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平日里他没有周末、节假日,像一只不知停歇的陀螺,忘我地工作。就在他忙得无暇照顾自己身体的时候,病魔悄然袭来。他被确诊为肾结核, 不得不住进医院。手术时,医生打开他的腹腔后大吃一惊,陈温福的右肾已严重溃烂,刚一动手,主动脉一下子就脱落了。医生说,如果不是抢救及时,主动脉喷射性出血,两分钟就可能死亡。医生都很诧异,这病至少也得有七八年了,如此严重的病情,他是怎么挺住的?然而,陈温福在医院只住了半个月,刚能下床走路,就捂着伤口上班了!

  在学生眼里,陈温福是严师慈父,言传身教,治学严谨。他的学生说,陈老师一直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平日里时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仅教育他们如何汲取知识,同时也嘱咐他们如何做人。无论是千人的报告厅,还是面对面的交流,他一直对学生谆谆教诲。陈温福告诉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修德先于修身,要知足、感恩、礼让;其次是要学会做事,自强自立、广交朋友,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切忌随波逐流;然后才是学会做学问,勤能补拙,理论结合实际,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在科学研究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要相互协作,养成团队精神。每年新生入学,陈温福都要逐一询问学生的家庭情况,鼓舞学生“家庭困难不要紧,但不能丢了学习和生活的斗志,不要影响学习”,然后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供勤工俭学的工作机会。

  学生眼中的陈老师为人质朴,以身作则,和蔼可亲。每年水稻育苗的时候,他都会亲力亲为的在苗床上仔细认真的播种。那略显沧桑的面容却有着炯炯有神的双眼,让弟子们不仅感受到老师对工作所倾注的热情,更激发了心中对老师的敬意和在学业上更加努力的信念。

  每年到南繁种子成熟的时候,陈温福无论多忙,都要亲自去选种。往往是从课堂、会场到机场再到田间地头无缝衔接。从东北到南方,有时候陈温福顾不上换上薄衫就直接在田里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带着满身的泥土和疲惫返回住处。第二天一大早,学生又接到老师电话, 还要去田里转转。原来是晚上休息的时候又想起还有几个好材料要再确认一下,然后他又直接从田间地头坐车去了机场。这样忙碌的身影,这样执着的精神,一直在感动和感染着他的学生们,激励着他们像老师一样去做事情、做学问。

  陈温福治学态度严谨。对于学生的研究论文和毕业论文,无论多忙,他都要亲自指导,一一批阅、修改。大到实验设计,小到格式、标点。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深深感受到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以渊博的知识教授着学生,以慈父般的爱心温暖着学生,他的博爱和严谨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因工作成绩突出,陈温福先后被辽宁省高校评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校拔尖人才、辽宁省教育系统十大新闻人物,2009 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科研硕果累累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让国人吃饱、吃好,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国科学家群体不懈努力,投身这个领域的陈温福也以此为己任。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率先提出了通过“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科学设想。1995 年,陈温福和师弟徐正进教授的专著《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出版,书中明确提出“利用籼粳稻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再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 实现理想株型与优势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1996 年,他主持的“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创制出新株型优异种质“沈农 89366”;育成了第一代直立大穗型超级稻“沈农 265”,连续多年大面积试种示范亩产突破 800 公斤,宣告了中国超级稻的诞生,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也由此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同年,基于在“超级稻”领域理论研究、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的杰出成绩,农业部选择在沈阳农业大学主持召开“中国超级稻研讨论证会”,决定成立中国超级稻协作组, 组织全国各有关方面力量进行联合攻关。翌年,再次在沈阳召开“超级稻育种专家委员会”会议,正式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沈阳农业大学成为中国超级稻研究的策源地!1999 年,第二代优质超级稻沈农 606 培育成功,当年即突破 800kg/亩。在保持沈农 265 超高产特性的同时,主要米质指标也达到了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实现了超高产与优质的统一。

  新株型超级稻的培育成功引起了国外同行的高度重视,1998 年,世界著名水稻育种家、国际水稻研究所库希博士来沈阳实地考察后评价:沈阳农业大学创立的直立大穗型超级稻新株型模式,将实现粳稻单产的第三次突破。回所后库希博士代表大会组委会,特邀陈温福教授在国际水稻研究大会上作报告,介绍沈阳农业大学的超级稻研究成果。

  新株型超级稻研究也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肯定,2001 年出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指出,“该项研究在理论上的系统性,种质上的创新以及育种实践上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超级稻育种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国超级稻育种联合攻关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将对稻作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8 年陈温福率领东北超级稻育种团队培育的 16 个超级稻新品种,在东北稻区累计推广 1.47 亿亩,覆盖率达 60%,增产稻谷 83 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 124.6 亿元。

  陈温福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农业科研人员、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 先后获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奖章。2008 年,他获中国农业最高奖——中华农业科技英才奖,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2006 年 9 月,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沈阳市辽中县“沈农265”超级稻品种百亩示范田边,金色的稻浪一望无际。“今年的长势比去年还好啊!”望着沉甸甸、黄澄澄的稻穗,农业专家们就像看着自己有出息的孩子一样,喜不自禁,满面笑容。在中国超级稻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场,袁隆平、卢永根、李家洋、陈温福、谢华安、程式华等我国超级稻育种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和全国 17个推广省份的 130 多位代表齐聚一堂,研讨超级稻未来发展战略,而会议的主办者就是陈温福。

  粳型超级稻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14 年即达到 1.44 亿亩。不仅在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全面铺开,推动水稻种植面积由世纪初的 3000 多万亩扩大到 7000 多万亩,总产量连续突破 400 亿斤、500 亿斤和 600 亿斤大关。而且迅速扩展到大江南北,飘香华东、华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各地,尤其是江苏省超级粳稻栽培面积已超过 3100 万亩。中国超级粳稻的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6 年 9 月,来自全国各地作物学界的著名专家刘旭、谢华安、颜龙安、陈温福、万建民、张洪程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领导、水稻界科技工作者 150 余人出席了“中国粳稻发展战略暨超级稻 20 周年研讨会”,庆祝超级稻计划实施二十周年,谋划中国粳稻发展战略,会议的主办者也是陈温福。

  作为农学博士,陈温福深知中国人生存的根基是粮食。他说: “中国有 13 亿人口,农业政策稍有偏差,就会出现大问题。中国每年要生产9500 -10000亿斤粮食才行。可是,随着经济发展,耕地会刚性减少,水资源又不足,人口却仍然在增加。怎么办?靠进口?全世界每年的粮食贸易量大约是两亿吨,而有粮食进口需求的国家却有 120 多个。所以,世界不可能把很多的粮食都卖给中国。”

  “在中国现有耕地中,有 4 亿多亩种水稻,中国人有 65%是以水稻为主食的。我干的活就是怎样提高水稻产量。不能提高产量,对于国人、特别是农民,我就没尽到责任。”陈温福说。

  近五年来,陈温福先后承担了农业部超级稻推广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开发与推广任务,在北方超级粳稻示范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技术指导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平均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工作在基层,开办技术讲座,直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把超级稻生产技术送到稻农的手中,极大地促进了超级稻的示范和推广。针对北方水稻区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新问题和广大稻农的迫切需要,陈温福编写了《优质超级稻无纺布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优质超级稻沈农 265 晚育晚插节水栽培技术》《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等培训教材和生产技术挂图,向农民发放 8 万余册(份)。其中《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已 3次再版,发行总量达 54000 册,深受北方稻农的欢迎和好评。

  通过陈温福等人多年的不懈努力,超级稻生产技术集成与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新突破,建立了以无纺布覆盖旱育稀植为核心的超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良种与良法配套;由此拉动东北水稻平均单产从“九五”末期的 424.6kg/亩,迅速提高到现在的488.0 kg /亩,平均增产 63.4 kg/亩,增幅高达 14.9%,远远高于全国同期水稻平均增产水平,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