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既称大典,实至名归

既称大典,实至名归
2020年08月30日 08:42 山西晚报

  原标题:既称大典,实至名归

  

  《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山西卷》

  梁伯华 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该卷共56万字,收录1949年以来的散曲作者344人及其作品1570首,散曲研究者17人及其研究成果,基本涵盖了70年来山西散曲发展的概貌与成果。此外还有两大亮点,一是收录了以元、明、清和当代曲人的曲作为内容的书法作品43幅,其中有7位曲作者则以自己精湛的书法书写了自己的曲作,开创了“我书我曲”这一现代文化现象之先河。二是依元曲古乐谱填入当代曲人的曲作16首,使元曲古乐与当代散曲完成了跨越750余年的首次会晤。

  《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山西卷》近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我有幸在第一时间读到了由我省著名散曲作家和研究学者梁伯华先生主编的这本散曲大典,读后感触颇多。这里不揣冒昧,写上几句,以与散曲爱好者和读者们分享、交流。

  我国文学界有一种说法叫“一部唐诗半三晋,十分元曲六河东”。山西是散曲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散曲文化的深厚积淀。人所共知,古代的山西诞生了众多的散曲大家:有散曲的开山鼻祖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与张可久并称为“曲中李杜”的乔吉。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华诗词文化的繁荣,散曲的创作和研究也在全国复兴。散曲界公认,在散曲复兴的路上山西走在了前列。近年来,山西散曲研究者和创作者人才大量涌现,深刻反映社会生活,雅俗共赏、生动活泼的散曲作品如百花齐放,似春色满园。《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山西卷》以有限的篇幅尽其所能汇集了从1949年至2019年间山西全省的散曲佳作,汇集了这70年间全省的散曲研究成果,记载了散曲创作研究的各种组织、各类活动的情况。兼容并蓄,应收尽收;既称大典,实至名归。任何学者要研究当代山西的散曲,离开本书,就可能缺失重要的资料,就可能事倍功半;任何读者要浏览当代山西的散曲,有了本书就能够事半功倍,迅速掌握其精华。以此,我觉得,典籍性是本书的主要特色之一。

  创新性是本书的又一主要特色。元曲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继唐诗、宋词之后的第三座高峰,作品汗牛充栋,形式丰富多彩,成就蔚为壮观。散曲因其有着更为广阔的生活视野,更为独特的语言运用,更加细腻的音韵特点,深为文人雅士和人民群众所喜爱。由金元到明清,由近代到当代,散曲创作,代不乏人,杰作层出不穷。如何使得散曲这一文学花蕾在新时代开放得更加艳丽?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清人赵翼有言:“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做到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山西卷》收录的由344位曲作者所写的1570首散曲,应当说绝大多数是把继承和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佳作。且看我省老曲家常箴吾先生的[中吕·普天乐]《普天乐散曲学会成立贺曲》:“宴蟠桃,园林好,共唱诸宫调,天上歌谣。节节高,花含笑,闲坐瑶池垂丝钓,普天同乐乐逍遥。一阵金鸡叫,东风醉了,香了念奴娇。”且看70后女诗人李娴娴的[仙侣·一半儿]《隐》:“枕边半卷曲家文,帘外一方山暮云,翠帏斜欹浓醉人。莫言尘,一半儿闲来一半儿隐。”这些散曲都既充满了浓郁的传统韵味,又展现了轻盈灵动的现代风姿。本书中特意收录了由39位作者写的新散曲(即自度曲)53首。曲作者们既保留了传统散曲语言诙谐幽默、用韵较密、平仄通押等基本特点,又不拘泥于传统古谱,把曲子写得绮丽多彩,雄浑飞跃,姿肆汪洋。从这些新散曲中,我们尤其能够嗅到创新发展的生动气息。

  《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山西卷》的编纂者们还十分注意作品的可读性。这恐怕也是本书的主要特色之一。本书汇集的散曲作品从内容上讲,有传统的状景抒情,咏物怀古,也有对现代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对时事的针砭;从形式上讲,单只小令、重头小令、带幺篇小令、带过曲乃至长篇散套应有尽有;从风格上讲,有的含蓄深邃,曲径通幽;有的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本书恰如一席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可供有着多种喜好的人们的品尝。另外,具有开创意义的是,本书还收录了以元明清和当代曲人的曲作作为内容的书法作品43幅,其中有的是曲作者自己书写的作品,开创了“我书我曲”的新的艺术途径。本书还收录了依元曲古乐谱填入当代曲人曲作的作品16首,把当代散曲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散曲做到又能读又能唱。这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的确,我在初读了一遍《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山西卷》之后,已经有一种如饮琼露、如食甘饴的感觉。暑气渐退,炎夏将逝。伴着稍有凉意的阵阵清风,我是准备把这本大典好好地品读一番了。明代于谦的《观书》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我愿《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山西卷》能如活水源流,滋润散曲生长的土壤;也愿在三晋大地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更多地开放出当代散曲的绚丽的花朵。

  晓琦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