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做人正直 作书中气 狂草独步天下

做人正直 作书中气 狂草独步天下
2020年09月29日 08:22 山西晚报

  原标题:做人正直 作书中气 狂草独步天下

  

  2020年,是我省著名书法家、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人徐文达先生逝世20周年。9月30日上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徐文达书法艺术回顾展将在太原美术馆开幕。

  徐文达(19222000年),字敬山,笔名岩樵,别号泥翁,河北省顺平县(原完县)人。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小学校长,河北省保定地委文工团团长,中共保定地委、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干部,山西省电影发行公司经理,运城地区文化局局长,山西省博物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初,主持成立山西省书法研究会;1981年主持成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担任山西省书协第一副主席;曾任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山西诗词学会顾问,山西师范学院名誉教授。

  一专多能,而终以书法名世

  徐文达先生一生好学多艺。幼年时,受家庭熏陶爱好书法、篆刻;少时学柳公权、颜真卿字帖;青年时代从事音乐、戏剧方面的研究,曾创作过歌剧、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担任保定文工团团长职务时,先生又参加了多种艺术活动,他会拉二胡、小提琴,会唱京剧,会制作二胡、小提琴,还会谱乐曲、画布景、做道具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进一步启发并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中年以后,先生专攻书法、篆刻,勤奋不辍,诗、书、画、印皆工,一专多能,而终以书法名世。其书法诸体兼善,尤长于行草、榜书。

  先生书法无门户之见,不为碑派、帖派之藩篱所囿,既悉心汲取二王、黄庭坚、米芾、傅山诸家草书的精髓,又广泛涉猎金文、石鼓以及汉魏、盛唐碑版。先生虽专于行草,但亦能以楷法为基,旁通篆隶。先生之篆,直取石鼓、金文,以得浑厚朴茂之气。隶书则学《禮器碑》《曹全碑》以取其刚健率意。楷书学柳,加以欧、赵及北魏墓志笔意,遒劲稳健、凝练清雅。其书法作品磅礴苍劲、浑厚雄健,颇为世人称道。先生晚年之书愈为精到老辣、气势雄浑、连绵跌宕、刚柔并济、变化多姿,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出入碑帖,自成一家。

  虽以傅山为宗,但不拘泥于傅山

  1954年,徐文达先生来到山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书法的临摹与研究上。这一时期,先生广泛临摹了二王、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行书和草书,对传统的笔法有了更加深切的领悟。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先生潜心研习傅山书法,不仅学傅山的书意,而且学习傅山的品格与气节,先生取字“敬山”,就是推尊傅山之意。他很敬仰傅山主张的“做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做人要有风骨,写字自然也无媚态。先生主张以人为内,以书为外,互为表里,这为他后来书法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5年,先生调到山西省博物馆工作,这时才真正得以观览傅山真迹,从而将主要精力都用在对傅山书法的临摹和研究上,这成为他后来在书法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先生书法虽以傅山为宗,但不拘泥于傅山,一方面反映了先生对傅山书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先生对傅山及其时代的文化判断。先生曾临摹过《五峰山草书》,形貌逼肖,足以乱真,由此可见其临摹功力之深厚。

  先生常言,他对傅山草书进行了自觉的改变,即在书写草书时加入了以折笔为主的魏碑笔法。先生行草书并不像傅山那样多使用圆笔,从连绵和缠绕中取得艺术效果;相反,他的行草书中加入了很多方笔,以方笔取代了圆笔,以折取代了转。技法的细微变化导致了视觉效果的极大反差,使先生成熟期的行草明显地与傅山的草书面貌区别开来,带有鲜明的自家风格。先生草书以转取柔,以折得刚,刚柔并济,以期合乎中庸之道。他弘扬了傅山反对巧媚,崇尚真率、自然的精神,学习了傅山气势博大、笔力雄强的风骨。

  徐氏澄泥砚重现,改写了历史

  1979年,山西书法研究会恢复活动,先生担任副会长并主持工作。

  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分会正式成立,徐文达先生担任山西省书协第一副主席并主持工作。在此期间,随着先生对书法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书艺大进,其作品在全国连续获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先生很注重多种艺术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要学书法,工夫在书法之外。先生除了精于书法,还长于治印、刻石、治砚、诗词、国画、戏曲等。

  为了让已经失传的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重现于世,先生倾力十余载,研究资料,四处走访。为了寻找合适的泥料,数次下到汾河、黄河河滩中采集澄泥。殚精竭虑,终得厚赠!1983年,先生研制出既具传统风格又有新样式的“徐氏澄泥砚”,获得国家专利,并出版《徐氏澄泥砚》专著。澄泥砚失传于明代,几百年后,徐氏澄泥砚重现,改写了历史。

  先生篆刻初学齐白石,后学汉印,兼收吴昌硕、邓石如,强调刀笔并施,长于边款,多刻长文,将他擅长的行草书与篆刻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先生刻边款,亦楷亦行,亦隶亦草,以石作纸,以刀为笔,似书似刻,富有笔意。所刻《兰亭序》边款,参以己意,随手施刀,即见右军笔意,被人誉为“微型字帖”。而所刻草书《前赤壁赋》,刀法精干,筋骨丰润,自然流畅,是当代篆刻草书边款中的精品。

  为山西书法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文达先生在担任山西省书协副主席并主持工作期间,筹备创办了全国第一本书法杂志《书法通讯》,这对于加强山西书法界的理论研究和提高山西的书法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先生先后发表了《书法艺术中对立统一规律初探》《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正极则奇生》《异同交流与古今共识》等多篇文章。

  在此期间,先生对山西书法的普及和新秀的培养不遗余力,在与外省及中日书法交流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山西书法事业向前发展,为山西书法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对老一辈书家的帮助更是竭尽全力。当时,书法大家卫俊秀先生被打为右派,徐文达先生突破重重阻力,为卫先生书法事业的成功搭建了平台。

  徐文达先生积学数十年,成就斐然,卓然大家。1964年和1974年曾两次赴日本参加书展,又及加拿大、韩国、法国;在国内曾参加全国第一、第三届书展,作品刊发于《中国书画》《诗书画报》等;1981年获全国储蓄书展一等奖;1984年获山西省文艺创作银牌奖;1998年参加全国20世纪书法大展;参加巴黎当代中国书法大展;1999年获中国文联、全国工艺美术书法大展特别金奖,在当年“共和国书家蠡品”中被列为草书能品。

  先生曾以青石板自书、自刻毛主席诗词50首;一生书写无数长卷巨幅,大幅作品气势宏大、气韵不凡;小楷及小行草婉转灵动、隽秀平和,书写碑文38通等。1993年出版个人专集《书法篆刻》,1999年出版大型草书册《草书出师表》,2007年出版《徐文达书法集》。1983年,“徐氏澄泥砚”被文化部、山西省授予科研成果奖,被轻工部授予作品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1996年出版《徐氏澄泥砚》。

  一生都在书法艺坛中耕耘

  1996年,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为先生主办书法展,他的书法艺术在京城书法界引起了轰动,观赏者无不为先生精湛的书法所叹服。当年的《中国书法》《书法》等刊物在“现代名家”专栏详细介绍了先生的书法成就,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赞誉。

  原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杂志主编周志高先生鉴赏《前出师表》之后评价:“山西徐文达先生是当今书坛公认的草书大家,徐翁深悟傅山书艺精髓,做人正直,作书中气,故而其书磅礴苍劲,浑厚雄健。徐翁又取北碑之凝重沉雄,把篆隶之圆润朴茂,借山谷之舒展跌荡,揉颠张狂素率意奔放合而为一,自成一格。”

  之后,周先生又在徐文达草书《醉翁亭记》的跋文中写道:“《醉翁亭记》出神入化,心手双畅,用笔碑帖结合,圆中有方,结体多变,顾盼生姿,章法虚实相应,轻重相间,对立而统一。总之,苍劲遒丽,沉着而痛快,狂放而精微。颇为不易,当今书坛狂草独步天下不为过誉也。”

  刘恒先生跋徐文达《醉翁亭记》云:“先生夙精琢砚,至老不辍,故腕力强劲,超乎常人,而挥毫命笔之际,遂能举重若轻,精气贯注矣。此卷欧阳修《醉翁亭记》神融笔畅,恣肆汪洋,允称佳构。三晋书家多得傅青主之沾溉,先生草书师其意而不蹈其貌,真善学习者也。”

  徐文达先生对书法传统的继承不遗余力,即使在他晚年,仍然勤于临池,极力创作。书法既是他艺术追求的最初动力,也是他生命价值的完美结晶。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书写下了一幅又一幅八尺十二条屏的《黄河大合唱》。

  徐文达先生的一生都在书法艺坛中耕耘,为书法事业发展倾尽全力。刘正成先生撰写的挽联,可谓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

  砚海潮空百幅龙蛇乘雾去,墨林泪落一代草圣不重来。

  田树苌

书法书法篆刻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