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培勇:企业的竞争力已经被放置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丨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

高培勇:企业的竞争力已经被放置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丨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
2020年11月23日 21:46 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高培勇:企业的竞争力已经被放置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丨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着眼点。那么,金融如何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11月23日~27日,由《中国经营报》与中经未来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将在北京举行。作为年会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1月23日举行的“2020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邀请多位经济领域知名学者,及金融机构高管,共议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力量。

  开幕演讲

  把企业竞争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

  从可以观察到的中国发展历史说,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重要。大家可以从一系列的事实当中找到佐证。

  首先,今年以来,从总体上讲,中国的经济工作是围绕着“六保”和“六稳”来展开的。无论是“六保”,还是“六稳”,它的基础都在于稳企业,保企业,或者用官方的话讲叫稳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核心就是企业的“保”和“稳”。

  大家不妨再回顾一下近两年来,也就是从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到此次的抗疫斗争。整个宏观调控的举措事实上也是围绕着“保企业”“稳企业”来展开的。我们总是讲这两年来,企业感受最深,并且受益最多的宏观调控举措是减税降费,我们不妨以减税降费为例来体会这一点。大家可能或许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两年来的减税降费和我们以往曾经经历过的多次的减税降费大不相同。宏观调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保企业”、“稳企业”而转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基本的经济学道理告诉我们,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细胞的安全关系着整体的安全。所以,国民经济的安全首先要求和表现为企业安全,所有的安全系于企业安全于一身。可以讲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础就在于统筹好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安全,这是个技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总是讲,要学习疫情经济学,而疫情经济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在极端条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企业灯亮着,活下来。因此,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点认识,“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一再地出现在各种重要的文献上,这里所说的“青山”显然指的是市场主体,也指的就是企业。可以由此断言,企业的发展和安全和统筹好企业的发展和安全是当下特别值得关注的事情。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发展和安全,企业的竞争力已经被放置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在这种背景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我们所说的传统的企业竞争力它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有所变化。我们在今天讲的企业竞争力不仅仅讲的是企业发展方面的竞争力,而且包括企业安全方面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统筹企业发展和安全方面的竞争力。

  主题演讲

  夯实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国刚:

  双循环的理论,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是在7月30号提出来的,主要讲的内容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讲这个事当然就需要来讨论循环是怎么回事儿?尤其是讨论国内大循环这个循环是怎么回事儿?

  一国经济的大循环,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一个叫微循环,一个是中循环,一个是总循环。这三个层次有机连接,彼此联动,形成了一个国内经济的大循环。

  我们明年就迈入了“十四五”时期,向着2035年的目标前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构筑中国国内的大循环,一个要安全,一个要发展,当然其中必须解决畅通,解决堵点问题,保证畅通,由此就需要来讨论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在“十四五”期间,向2035年走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金融的供给侧短板在横向机制,在商业信用上,就应该去推进横向机制的形成。这种横向机制内生于产业部门的循环运作中,以实体企业彼此间的商业交易和金融运作的关联性为基础,关联在每一次的商品交易、金融投资、工程投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等活动中,是实体企业与生俱来的金融机制。要构建国内大循环新格局相适应的纵横交错且持续循环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必须激活横向金融体制。

  推进公募REITs试点 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上交所债券业务中心总经理佘力:

  公募REITs是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改革抓手,将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REITs既是当前扩大内需,发展“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通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同时也是资本市场区别于股票、债券一大类的金融产品。

  REITs在中国的发展研究的时间很长,从2007年开始,各监管部门随同资产证券化相类似的时间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不管是从国外怎么发展,更多是从国内怎么发展,它的发展路径、载体,资产形态等等都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探索。从2014年到今天,我们在私募市场有很多类REITs产品,这个过程之中其实我的一个体会,不光是对于REITs而言,包括资产证券化,包括其他的成熟产品,成熟国家有很多非常好的经验,但是透过现象跟本质,它背后的背景,立法的原意,其实跟我们国家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需要借鉴国际市场成熟经验,同时立足我们国家的国情,坚持在实践和发展之中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如今的公募REITs在产品的结构上采用了资产支持证券+公募基金这么一个产品的结构,从立法成本、设计难度上,在制度设计上应当是当前的一个最优的路径。那么,现在看,在项目推进和落地上,也需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法律体系和市场基础寻找最佳实践,这个最佳实践可能不同于国外现有的一些做法,可能跟现有的我们一些法规也有很多需要衔接的。包括我们在试点里面重点需要考虑,相关的这些产品设计上、制度上怎么推进,在上市交易过程之中怎么把市场关注的问题、一些配套的制度,能够在产品设计里面,在试点过程之中予以体现。

  

  未来,上交所也将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跟市场各方共同推进公募REITs加快落地。

  全球经济演变与大类资产配置新思维

  恒天财富助理总裁、研究院院长刘可:

  从2020年年终之后到2021年,整体来看我们国家的经济重启是闪耀全球的。首先要感谢国家在今年把疫情控制做到了全球最好,这一点导致我们的经济恢复增长的领先优势可能至少在未来五年左右都会领先全球。在2020年之前,2019年的时候我们已经贡献了全球GDP增长的25%左右的份额,今年我们算全球大型经济体里面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往后几年看,在全球经济当中的贡献比重和力量可能是持续增强的,尤其考虑到目前其它国家的疫情依然在发展当中,这一点给我们提供了经济的基本面,因为我们各项金融资产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由未来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我们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从经济基本面给国内所有类型的资产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经济支撑基础。

  面对变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思路和思维来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

  恒天财富提出要沿着政策周期,采取中国式哑铃投资的思路进行资产管理和配置。各种类型的投资人都应该采取同时配置两种属性完全不同的资产类别,这样才能应对目前可能还会有短期动荡的环境,也是新的发展环境之下,我们进行资产配置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一定要分散,而且配置两种不同类型的,属性完全不一样的资产。因为之前我们或者全是房产,或者全是债券,或者全是股票,未来可能是一个综合的,而且要配置两种形式完全不一样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按照政策的周期来进行相关资产的配置。一个政策周期不是短期的,包括我们的产业升级、改革创新、科技,它可能是至少五到十年左右的周期。

  我们还是要采取量化跟多投的平衡状态进行攻守兼备的投资和资产配置。包括债券、大宗商品、另类资产、REITs,我们认为未来公募REITs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

  数字人民币的影响和机会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

  有人说,有数字人民币,数字货币以后,货币超发就会变得很容易,通货膨胀就会来。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大部分货币供给是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活动创造的,中央银行从1949年以来发了这些钞票,只有8万亿,只占M2的大概3%的比例,将来数字人民币也是这么一个定位。而且我们知道它的发行环节,不会改变央行货币的总量,所以,这个环节其实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非常中性的。

  第二个环节,可能老百姓会把一部分存款变成DC/EP。只要你的存款不会大规模的转成DC/EP,这是任何一个国家设计数字货币的时候考虑的核心问题,不需要大比例的存款变成数字货币,因为这样会影响存款的稳定性和商业银行的安全。所以,如果给定这个前提,实际上银行卡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我们要看到DC/EP钱包更像一种,先用自己的钱去兑换,它没有信用支付的功能,不会替代目前的信用卡。

  为什么我们国家推这个东西?因为它在数字化环境下保留了现金的很多特征,我们目前维持现金的体系,现金从设计、印制、分发下去,又回笼、又消费,这个成本非常高,未来在数字人民币领域,这个成本就会被省下来。而且因为现金是完全匿名的,完全不可追溯的东西,它会用到一些非法的场合。我们用了数字人民币以后,它是可控的匿名,有一定的可追溯性,所以有助于国家去监控这个资金的流动,然后去做一些反洗钱、反恐怖这方面的监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从一些战略方面的考虑,我们现在尽管现金总量还在增长,但是使用率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中国已经逐步走向一个无现金的社会,人民银行还是希望老百姓有一个额外的选项,像数字人民币一样代表央行的信用,非常安全。前面讲了,各种费用都不收,成本也非常低,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支付清算的系统,有助于提高对人民币的信心。

  消费金融下半场

  捷信消费金融首席财务官王涛:

  现在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是属于比较稳定的阶段,前前后后大概核发了将近30张牌照,包括很多知名企业,在我们这个行业应该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未来。但是监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为了满足今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各消费金融公司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在供给端,市场的参与者进一步扩大,赛道开始拥挤。以前我们有不同的主体,包括平台、P2P、小贷公司,今后更多在于赛道的正规的消费金融公司,特别是新进的巨头对于我们的发展也是一个正常或者理性的竞争。此外,为了防范系统风险,很多银行也收紧了信贷,这对消费金融公司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是你的市场是存在的,挑战是这部分客群怎么应对,你怎么更好的服务这些长尾客群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消费金融公司面前的难题。

  对于我们来讲,抓住机会,把消费金融的下半场把握好,创新、风控、融资,提高自己的造血能力。我们无非两个,一个是练内功,一个是练外功。内功是核心的风控能力,客户的管理能力,等等,外部是积极探索各种各样的模式。

  目前来讲,大的经济环境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今年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也对整体的实体经济,人民的消费需求,消费的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讲,我们也应该去和各个行业,或者说各个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共克时艰,以普惠金融提供更好的服务。

  消费金融的现在与未来

  金美信消费金融总经理李章伟:

  整个消金行业从过去来看主要由三个机构共同组成:业者、监管部门和征信机构。从过去来看,通过行业不断地盘整,机构慢慢逐一推向一个监管,监管对于相应的举措有一些规范,征信机构不断地增加,覆盖的客户群体也不断地集中。这三个组成消金行业的环节,逐步地都会强振市场的纪律,市场的秩序相对变得向好。

  消金行业未来有几个趋势,我自己把它整体成这样一个架构,未来整个消金行业,因为它是做普惠金融相对长尾的这块大群体,所以它必须以科技跟数据作为一个基础,在这里面科技化跟数据化的应用是最底层的,必须要做相应的投资跟建设。而网上所延伸出来,所体现出来的是场景的获客,如何更有效,更降低成本。数据的风控,如何在数据系统,以及相应的配额之下,更关键的在于逆周期上面的应用跟预防。而智能的运营,大家探讨比较多的是营销的智能、催收的智能,还有客服的智能。最后,我认为未来比较关键的是在于对客户的细分,因为未来的“战场”是比谁对于客户最了解,不管是在营销环节、风控环节、贷后环节,都是在比较谁对客户的了解更深刻。体现出来的最关键的就是客户的服务体现。

  最后归总,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对于整个消费金融的现在跟未来。我认为它必须以科技跟数据为“体”,“体”代表我的本质,我的内化里面应该怎么样去生成。最重要的是客户的体验为“用”,表现出来对最终的客户端最好的服务体验,才能够证明我在获客,在风控,客户的细分上面来讲真的有做到位。

  低频交易,高频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保险价值

  弘康人寿副总经理周宇航: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最具吸引力的保险市场之一。但从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来看仍然还有非常大的需求有待挖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因素也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催生了保险业一些新的业态的发展。

  我们认为未来的保险发展趋势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从用户体验的细节入手,按照全场景、全生命周期来进行模式设计,重构营销体系,把保险交易的低频变成保险服务的高频。有时候经常讲在所有的金融服务当中保险可能是最低频的,我们认为这在理解上是有差异的。传统的用户买保险往往买的经济补偿型的保险,换言之出了险赔钱。保险是一种比较纯粹的财务替代手段,保险为什么难卖?因为交保费对于用户而言是一种负体验,出险对于用户又是另一种负体验,负上加负不难卖才怪。为了把保险卖出去,传统的营销成本非常高。

  实际上来讲,保险公司也不希望用户出险,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用户和保险公司本质是一种利益的共同体。用户的目的是不出险,保险公司的目标是帮助用户降低风险。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保险应该趋向于服务型保险,换言之从经济补偿走向防灾止损。而保险从这种意义角度来讲,它是为把用户提供的非标准化服务转变为标准化的保险产品,所以说保险的边界有可能会拓展,保险的价值可能从纯粹的财务替代升级为服务替代,换言之保险可能从一种金融工具有可能会变成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支付手段。

  我们认为保险的明天是开放的、普惠的、去中心化的。我们认为作为一家保险公司而言,它的显著的特征不是保险公司的大楼,而是一种风险管理的能力,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借助科技的力量,把这种能力和外部场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更新整个行业的观念,大幅度的去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生态内的彼此赋能,与场景相结合来转变成一些崭新的应用,覆盖更多的群体。润物细无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真正实现保险的普惠,用保险链接美好的生活。

  圆桌对话

  渠道之变:构建场景金融新生态

  中银消费金融助理总经理刘纲:

  金融如果跟场景高度结合到一起,就能够更加满足未来的发展趋势。

  具体到金融业务本身来讲,效率上,场景的这种深度发展,实际上打破了消费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从模式上来讲,也是助推了金融模式的升级。从外延来讲,场景化实际上是凝聚了千千万万的海量客户。有了这种场景,有了科技和数据的支撑,我们在金融方面可以更好地识别客户,更好地节约成本,更好地服务长尾客户。所以,这个对国家的普惠来讲也有非常好的战略意义。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内涵上,外延上,还是趋势上,场景对于金融是很重要的。但是,怎么抓住场景,确实需要不同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自身的条件找准切入点。

  尚诚消费金融副总经理惠康:

  从整个监管环境来说,更希望从场景出发,金融能够助力内循环和消费,从这个大的政策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场景和消费金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从相对比较微观的角度来说,从场景中来的客户和单纯从信贷环境中来的客户,这两种客户的资质和整体的质量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经过十几年整体的消费金融的发展,我认为场景端和持牌机构后续的分工会越来越明确,针对场景类的消费金融后续的发展才会更加行稳致远。

  盛银消费金融总经理王剑:

  场景本身从贷款角度来讲,意味着真实的消费用途,或者叫贷款的用途。不管是在电商,还是在旅游,各个消费的场景里边,这些消费者本身的贷款,就是他去获得消费金融的目的,所以这个贷款用途是非常明确的。

  场景可能也是一个获客渠道,因为有大量的消费者是在各个场景里边才去做这些消费活动、消费行为。所以,我们从中获取,或者去挖掘一些我们希望去给他提供服务的客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特别是现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业务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其实在线上的这样一些场景来获客,或者做一些客户的筛选、分析、挖掘,应该说它的效率也是更高的。

  天翼电子商务消费金融事业群总裁、甜橙融资租赁副总经理张梦雅:

  场景决定了客群或者说客户。一个用户他在不同的场景,是线上还是线下,他的表现形态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讲了解你的用户,其实前面需要加一个定语,那就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去了解他,了解他之后才会涉及到后续的产品设计和风控。

  场景对于消费金融产品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也非常重要,甚至是密不可分的。而产品的设计是跟风控管控,特别是消费金融的风险管控密不可分的。

  国美金融商品分期事业部总经理张超:

  对于金融而言,场景既是入口,也是目的。我们今天做金融这件事情是因为本身在我们的场景内有非常多的基于真实的消费需求的客户,他们真的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其实在集团内金融业务场景当然是它的入口。

  另外一个角度它也是目的。今天金融能不能很好的服务场景内的客户,去满足他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他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提升场景对于客户的黏着度,这件事情是我们在场景内做金融的初心。国家要求金融支持实体,去拉动内循环,可能也是站在目的的角度来讲,场景也是金融的目的。

  贝壳金服副总经理徐子悦:

  作为场景方,我们的诉求是怎么帮助场景中的消费者到服务者去拿到一些适合他们的、好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这是和内循环、金融服务实体的初心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很多时候站在场景端提供的价值是需要从产业金融的角度看这个行业怎么做一些重构,它的交易流程,行业服务的价值链、供应链当中有没有通过一些场景的特色去结合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我们对于交易流程重构的认知,去介入一些真正给消费者和服务者提供价值的产品,这是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和持牌的金融机构共同探讨的。

  科技之变:金融科技创新的驱动与赋能

  光大银行智能风控中心VP祝世虎:

  自从做智能风控以来,我认为风险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利润和风险的黄金分割点,而是一个利润、风险、用户三方面的综合体。在这种情况下,智能风控就扩大了传统风险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智能风控不仅为传统风险管理提供了数据的相关工具,更是为传统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精确、更加准确的计量方法。而后又扩展了传统风险管理的触手,使得传统风险管理能够对银行的一些新业务做成端到端的风险管理。

  资金流向什么地方,这是一个比较精细的活儿,智能风控正好可以干这个事。比如说我需要住别墅,这只是需要,变成需求是什么?我能负担得起的这才是我的真实需求,智能风控的第一点就在找到这笔贷款它的真实需求性,他需要这笔贷款,我就给他放这笔贷款,我不会为了赚钱给他过度授信。那么,你怎么确定你的钱给他了呢?我们通过受托支付或者其它的手段证明钱给了他或者给了他的上游。通过这个人的还款能力,这个人的资金需求的真实性,以及我们对于钱放到什么地方去的监控,我们用智能风控手段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萨摩耶数科副总裁李尧:

  我们今天其实面对的是如何要通过大数据的能力去构建整个商业可持续,构建基于合法、合规的监管的价值导向的体系之上,然后实现一个最优解的问题。

  现在这个动态过程当中:1.技术在不断地成熟;2.外部的风险也有不停地变化;3.我们基于流量端、场景端的这些市场的条件也会在不断地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把风险做好,其实是非常复杂和难的一件事。

  我们要更好地降本增效。怎么去做呢?我觉得就是我们去年下半年开始做的事,就是把已经成熟的、模块化的、很好的生产工具,包括策略、模型、架构上的一些资信的评估,还有生产模型策略的自动化的工具,更好地共享给持牌机构,真正把整个生产链条未来搬多持牌机构的家里,让它实现更集约化的生产,才能实现未来我们所希望的:它有一定的商业定位、可持续,同时它又能很好地服务到现有客户,与此同时,也能在安全、合规的情况下做好各方面的信贷分工。

  宇信科技集团副总裁翟汉斌:

  在我的认知里面,可能风控是一个经营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它不是所有的环节。

  风控应该是大的风控,贯穿到从场景的选择,客户群体的选择,产品的设计,以及整体的体验,其实我的模型、策略、大数据只是大的风控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手段而已。我认为金融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只是说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跟工具随着我们技术的提升和认知的变化,这些东西更好用了,效率更高了,或者更准确了。但是,我们对风控的关注点依然是在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这个本质我个人认为其实没有变化的。

  金融在实也好,在虚也好,这是自古以来一直都有的,不光是国内、国外,现在和以前都有。我们找不出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代,它的金融百分之百投入到实体,没有一点虚的在里面。金融的空转导致套利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且也会一直存在下去,只不过我们要看,第一哪些是不合规的甚至不合法的空转,或者虚的,这是要严格禁止的。第二投向实跟投向虚的比例到底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符合国家的政策,能够符合国家所处的经济状况,这是需要看的。因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把金融完全百分百投到实的里面,这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没办法改变。

  信也科技副总裁林臣焱:

  现在智能风控有别于前几年的大数据风控的区别在于我们其实不仅仅是说用历史的数据发现风险,而是用正在产生的数据去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更多做的不是亡羊补牢式的不管通过经验还是数据发现坏样本和坏人以后,通过规则和模型训练弥补这一部分的问题,而是通过正在发生的,比如我们的“明镜反欺诈平台”,是通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机器学习,我们能够实时发现这些风险,从而让人或者机器参与进去纠正这些风险的发生,这是智能风控的区别。由于它的可学习性,所以它不仅仅能够识别,通过已经发生的风险识别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正在发生的问题去识别风险。

  但是本质上来说,智能风控和大数据风控我一直觉得没办法区别开来,它依托的更多还是数据,不管是智能风控还是大数据风控,我觉得它的核心或者基础一定是在于数据方面。

  根据国家最新的双循环的发展理论来看,从内循环的角度来说,消费其实是驱动内循环的核心。首先我觉得做消费金融本身就是在扶持和帮助实体经济的行为。如果说是消费金融当中可能面临资金空转的问题,可能还会小于经营性的信贷,因为它本身具有小而分散的特点,如果从我们的实际技术手段来看,已经能够比较好的预防套利空间,我们在反欺诈如果可以预防团伙欺诈的存在,通过消费金融靠几千块钱套利还是蛮难的,靠几千块钱炒股和炒房都不太现实。

  云南信托总裁助理贾岩:

  对利率的下降,不要适应它,要拥抱它。

  我一直在说以终为始的推动,亚马逊的第一性原理,十年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很少有人思考十年以后什么不会发生变化?难道十年以后消费者要更贵的商品,更慢的快递服务?显然相反,要更便宜的价格更快的送达,对于消费金融未来每个消费者需要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更快速的送达,这是我们需要拥抱变化,而不是一步一步的适应。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首席风控专家辛园:

  我觉得金融的本质是风控,但是风控面对像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资金方来讲,风控是属于资方自己的,因为他们需要自建这样一个核心能力。对于科技的服务厂商来讲,我们更多能为金融机构做的是一个赋能,或者添砖加瓦的作用,我们不是去替代。

  

  中经之夜

  长风破浪2020(第十八届)中国竞争力年会周欢迎晚宴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

  当前的商业世界的基础设施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运行的规则也在悄然变化。数字化、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片断,更多新生行业的加速发展与升级也在为新的商业架构创建生态土壤,金融、电商等行业也在破壁重构与蝶变中赋能实体经济。

  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家的决策力与创变力会让转型的中国经济再展芳华。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伯重:

  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它建立在高科技、高技术这样一个基础上。比方说,从中国的成都到波兰的罗兹有那么一条高铁,12天到达,而这条路如果在马可波罗时代要走两年。你想走两年,你的货物放在骆驼的背上,骆驼一天就走30-40公里,而且它还要休息。今天的高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有今天的丝绸之路,这是古代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原主任陈淮:

  我们正在把一个立足于农耕文明、男耕女织、自然经济,依托于手工劳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经济体转变为大多数人住城里,依靠于机器文明,立足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这样一个经济体。这是我们抵御贸易战,抵御对中国的封锁,我们最强大的底气所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王超:

  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把它叫VUCA时代。VUCA时代的到来主要是有三个动力:1.全球化;2.多元化,我们有很多元的思考;3.移动通讯互联技术。所有的事情在这三种动力的叠加情况下,我们开始进入了我们讲的VUCA时代。我在这儿把这个VUCA就给它一个中文名字,我们把它叫“巨变时代”。这个VUCA是由四个英文词组成的,主要讲复杂性、多变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这种环境系统的特征恰恰开始来颠覆了我们对很多原来有的观念,主要是颠覆了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的假设。比如说,在我们没有进入VUCA时代的时候,我们的假设是存在着一个最优的目标和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对未来有固定的预测,另外我们所有事情可以通过阶段性来完成。所有的这样的假设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一个连续的、线性的这样一个世界里面,但是VUCA时代我们已经不再可能停留在线性和连续的(环境里),或者我们把它叫流动的时代。

  “2020卓越竞争力中小银行榜单”颁奖典礼

  “2020卓越竞争力金融机构榜单”颁奖典礼

竞争力高培勇

热门推荐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