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甘肃省出台12项硬措施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

关注|甘肃省出台12项硬措施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11月24日 23:19 政府网站

  原标题:关注|甘肃省出台12项硬措施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

  

  11月22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以视频方式开到县市区一级。会后,省卫生健康委随即召开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全面学习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今冬明春疫情防控重点工作。

  省卫生健康委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做好打持久战准备,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会议提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要从十二个方面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合理设置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要设立单独通道,严格落实医护人员、住院患者、陪护人员7天一次的核酸检测要求,并视情况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频次。二是加强人物同防,严防由物及人的传播,加大物品的抽检范围及检测频次。三是加强院感防控力度,对门(急)诊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加强检测,确诊病人检测要设立单独的检查室、配置CT机等设备。四是加大医务人员和流调队伍、核酸检测队伍培训,提升基因测序和核酸检测能力,提高检测质量。各级疾控机构要指导公安、交通、社区开展人员培训,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等各种手段对人、物、环境进行流调,确保流调的准确性。五是加大物资储备,医疗卫生机构要保证1个月的防疫物资足额使用量,检测机构要将大规模开展检测所需试剂、试管配备到位。六是开展综合性的应急演练,提升卫生、交通、公安、社区等多部门疫情应对处置能力。七是扩大采样检测范围和频次,采样样品要尽可能延伸到最小单体包装,要人物同防,相关从业人员每7天检测一次,对存储的进口冷链食品未经检测不得出库。八是各级疾控机构加大对养老院、学校、监狱、两站一场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的指导。九是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指导各地做好春节前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摸排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十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养成不聚集、勤洗手、用公筷、戴口罩的健康习惯。十一是规范信息上报,一旦发现确诊病例,要在2小时内上报,不可缓报、瞒报。十二是加强重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省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示

  中风险地区来甘人员须提供核酸检测证明

  11月23日,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健康提示指出:近日,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等地相继发出本地出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通报。同时,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而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松懈。

  1.请高度关注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以及地区风险等级划分,凡近14天与中高风险地区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有交集的人员,特别是近期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应主动向所在社区报备相关情况,主动配合当地政府相关防控措施,接受社区健康管理,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

  2.凡乘飞机或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从高风险地区来甘人员,全部就地集中隔离14天,期间不少于两次核酸检测;从中风险地区来甘人员,须提供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能提供者,须就地临时留观接受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者回到目的地后要向社区报备,居家14天自我健康监测,并于第7至第10天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3.密切观察个人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前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特别是有无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就诊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全省各医疗机构和发热门诊在接诊时,询问有无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人员接触史。

  5.请广大居民时刻注意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少聚餐等良好卫生习惯。如无必须,近期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必须前往,请提前了解当地防控要求并做好个人防护,返回后应主动配合我省的相关防控措施。

  6.选购冷冻冰鲜产品应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佩戴口罩。购物后及时洗手,洗手前双手不触碰口、眼、鼻。购买境外冷冻冰鲜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并做好外包装消毒。购买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处理食材注意生熟分开、煮熟煮透;养成分餐制、用公筷、勤洗手等良好食品卫生习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

  来源:兰州晚报

热门推荐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