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恨铁不成钢”的爱难掩家庭暴力之伤

“恨铁不成钢”的爱难掩家庭暴力之伤
2020年11月29日 00:00 红网

  原标题:“恨铁不成钢”的爱难掩家庭暴力之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辣椒评论”】

  

  

  

  

  第6届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 选拔赛

  精彩开启……快来参赛!

  名家点评 全程公开 最高奖励10000元>点击了解

  “恨铁不成钢”的爱难掩家庭暴力之伤

  ■徐杭艳(郑州大学)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位家长因孩子未及时完成作业、偷玩手机,对其进行暴力教育,并把暴打孩子的视频发送到了家长群。事后,学校及学生班主任建议家长注意教育方式,公安也对家长的家暴行为予以批评教育,依法告诫。(11月27日《人民日报》)

  对于此番暴力教育,家长表示是“恨铁不成钢”的冲动之举。不少网友也站在了家长这一边,认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采取一定的武力措施才能对孩子起到威慑作用,帮助孩子改掉恶习。诸如“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的传统教育观念成为“虎爸”式严苛教育的理论底气,但历史悠久并不意味着能够永远正确和适用,使用暴力不该被奉为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

  事实上,棍棒教育是一种“偷懒”式教育。恨铁不成钢,或是疲惫、烦躁、不耐烦了,利用绝对的成人优势,采取暴力强拧一下,简单粗暴,切实好用。但极端的暴力教育看似效果立竿见影,长远弊端却很大。在孩子的世界里,这恰恰是欲速则不达的存在,甚至将增添难以抹去的伤害。

  在身体上,轻微的惩罚可能只是引起皮肤的红肿淤血,但家长在盛怒之下难免情绪失控,若下手力度过大,严重的会造成脊柱和颅脑损伤,有些伤害甚至是永久性的。此次事件中的孩子虽只是体表皮外伤,但难以预计家长在失控之下造成的难以挽回的后果。倘若将暴力教育奉为圭臬,一犯错就采取暴力震慑,长此以往,将会演变成恶劣的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不止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会侵害受害人的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

  在心理上,直接对孩子施暴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见到家长时就会感到害怕、躲躲闪闪,严重破坏了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可能使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或是固执倔强的反抗心理。孩子如果经常挨打,在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欺凌时,也会因自卑而不敢反抗,极端的,会模仿家长处理事情的态度,用武力的方式粗暴解决问题。就像此次事件中,家长把暴打孩子的视频上传家长群,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在同学的奚落下会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之下,严重者会离家出走、荒废学业,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早在2015年,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就已通过,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家庭暴力不再只是轻拿轻放的家务事,也将受到法律和社会的共同监督和约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是温和而坚定的,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正确的原则和立场耐心进行引导,而不是在遇到反抗时简单地采取“武力”。毕竟作为监护人,父母本该是孩子的保护者而非伤害者。一旦伤害形成,“恨铁不成钢”的爱也难以抹去家庭暴力留下的累累伤痕。爱与伤害,往往只在手起手落的一念之间,而教育却是终生的课程。

  

  <<往届回顾>>>

  

热门推荐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