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参考人物 | 帕维尔·杜罗夫:俄罗斯的“扎克伯格”

参考人物 | 帕维尔·杜罗夫:俄罗斯的“扎克伯格”
2021年06月22日 18:45 参考消息

  原标题:参考人物 | 帕维尔·杜罗夫:俄罗斯的“扎克伯格”

  参考消息网6月22日报道 俄罗斯连塔网4月25日刊载题为《神秘的革命者》的文章,作者系索菲娅·卡多奇尼科娃,文章讲述了神秘的俄罗斯IT企业家帕维尔·杜罗夫的学生时代和创业历程,全文摘编如下:

  俄罗斯拍摄了一部有关其最神秘、最低调的IT企业家帕维尔·杜罗夫的电影。尽管他创办的Telegram软件和VK社交网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广受人们喜爱,但现实生活中的杜罗夫依旧神秘:他很少接受采访,在迪拜生活,并且只在网络上公开光鲜的照片。导演罗季翁·切佩利希望向观众展示真实的杜罗夫——与其几十名熟人和同事交谈,用一年时间拍摄这部人物传记电影,甚至亲自前往迪拜,向电影主人公展示最终成品。他究竟做到了什么程度呢?连塔网记者在正式首映前观看了《杜罗夫》,并为您讲述“俄罗斯的扎克伯格”多年来如何创造传奇,以及他那些公众视野以外的故事。

  “对隐私抱有执念”

  杜罗夫一直是一个神秘人物。这部纪录片不仅没有摘下他神秘的面纱,反而还加厚了几层。导演向观众展示的并非主人公出生至今平铺直叙的传记,而是零碎的片断:一会儿是毕业聚会往事,一会儿是VK上班日常,还有童年回忆、与模特交往和大学学习生活等内容。杜罗夫本人则意外地没有出现在画面中,只有一个他的象征者:一个穿着黑色卫衣、用帽子遮住脸的人,侧身或背对着镜头,在杜罗夫的VK个人主页上敲着字。

  朋友解释,杜罗夫“对隐私抱有病态的执念”,他甚至没有拍摄毕业照。VK的前员工肯定地说:与大多数用户一样,有一部分员工确信杜罗夫是虚构人物,甚至是“情报机构项目”。杜罗夫本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公开现身。以前在VK的每个页面上都有表明创办者身份的链接——点击可查看“帕维尔·杜罗夫”的个人资料。但是,关联页面里除了杜罗夫始终不变的戴着帽子的头像之外,找不到其任何详细的信息甚至照片。

  “无所谓用什么手段”

  杜罗夫的老师和以前的同学都表示他在学生时期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年轻人:很少能与别人有共同语言,但又极其在乎周围人们对他的看法。他的同学、商人德米特里·米罗诺夫委婉暗示说:“他的成绩很好,也想好好学习。课间从来不去抽烟。但如果一个人只想每门功课都得优,只想成为一名尖子生的话,那就有些奇怪了……不是为了汲取知识,也不是为了探索问题,而就是为了获得这样的成绩,那么可想而知他会为此采取什么措施。”

  切佩利导演在电影中向不明就里的观众做出了解释。他说,因为没有一个受访对象愿意直接说出实情,所以只能由他来揭发真相——主人公的作弊行为。导演激动地说:“他作弊了,因为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在这所学校里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全科优秀!而他确实做到了!当时的他告诉自己无所谓用什么手段,所以用尽了一切方法,包括作弊!”

  杜罗夫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帮助学生作弊的网站,这对于他所在的语言系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显然,当时他已经了解了用户的需求——他在网站中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功能。他在工作时听的不是音乐,而是杰出演说家们的演讲。

  “让自己看起来成功”

  不管是杜罗夫的中学同学还是大学同窗都表示,他真的很想让自己看起来成功,很想给周围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种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与同学(包括之前跟他关系不错的同学)不和的原因。受访者回忆说,帕维尔甚至会在和女友达里娅一同参加学生晚会时,将后者作为个人成就向大家展示。他是在达里娅为校园杂志《大学生》对其进行采访时与她结识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论坛(杜罗夫的第一个著名线上产品)管理者之一马克西姆·彼得连丘克透露,杜罗夫为了达里娅几乎是闪电般地剥夺了他的管理权:据说她出于个人对彼得连丘克的厌恶而向杜罗夫施加了压力。

  为推广他创建的论坛,杜罗夫和他的伙伴们还在大学里组织了首届选美比赛。当时杜罗夫结交了很多模特朋友,组织了只邀请年轻女孩参加的聚会,与她们共度节日。许多人也将杜罗夫外貌的变化与其渴望制造招人喜爱的印象联系在一起。

  赚钱“不能激怒用户”

  后来,他似乎也把这种态度带到自己的产品中:VK的同事表示,杜罗夫想让公司赚钱,但“不能激怒用户”。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交平台的页面上几乎很少有广告的原因(只有菜单下的一小块区域供广告投放)。一些受访者认为,这阻碍了社交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不然,它在规模和影响力方面或许能与Apple Store相抗衡。

  公司的一切屏蔽措施都是按照创始人的意愿执行的:如果有什么让他不满意,那么它将永远不会出现在平台上。举例来说,杜罗夫2012年只用一句话就将艺术家谢尔盖·拉扎列夫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所有内容删除,因为认为它们没有文化价值。

  “成为互联网的图腾”

  杜罗夫的同学说,曾经一度流传着一个后来被证实的八卦:他与女友达里娅最后结婚了,有两个孩子。但据说这对夫妻后来离婚了。杜罗夫过去的中学老师格奥尔基·梅德尼科夫在谈到这名学生创建私立学校的想法时,间接证实了这一消息。梅德尼科夫说,杜罗夫在庆祝毕业十周年之际提出要建立一所独立于国家和学生家长资金的学校,理由是他的小孩快要上学了。但是,由于VK给杜罗夫带来的种种问题,这个想法没能实现。

  杜罗夫最著名的举动——2012年从涅瓦大街辛格尔公司大楼(VK的办公室)的窗户里扔出了大量用面额5000卢布的钞票叠成的飞机——是他与同事伊利亚·佩列科普斯基讨论的结果。这些从天而降的钱属于佩列科普斯基。据他回忆,这一行为意在表达“金钱是肮脏的”。但是,路人显然不同意这两位的看法,争先恐后地抢起了漫天飞舞的钞票。后来,纸飞机成了Telegram应用的标识。

  导演认为,杜罗夫的行为举止早在毕业时就初见端倪。当时学校要求毕业生在镜头前畅想自己的未来。杜罗夫预言自己将成为互联网的图腾。梅德尼科夫老师说,当时这一点无人在意,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目标。杜罗夫掀起了一场数百万人去匿名化的革命:所有人都停止使用昵称,实名注册VK。然而不久,一切又恢复原样,人们感觉到危险,再次在网络上隐身。但用户们的生活已永远改变:杜罗夫成了真正的象征。

帕维尔·杜罗夫(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帕维尔·杜罗夫(美国商业内幕网站)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