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肥“逆袭”启示录:商家必争地 崛起正当时
“‘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永做好朋友’,合肥正从‘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在央视《对话》栏目特别节目《万亿城市新征程·合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如此评价合肥的变化。
实际上,从彼时“离发达地区最近的欠发达省会”到现在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市的成长历程曾背负着争议,但也努力完成了华丽的“逆袭”,开始向“提升全球竞争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发起新一轮的进位赶超攻坚战。
在过去10年间,国内城市排位赛迎来了一轮大洗牌,而合肥的增长速度尤其亮眼。来自合肥市政府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GDP十年增幅排名前十的主要城市中,合肥仅次于贵阳位居第二位,GDP从2010年的2701.6亿元跃升至10045.7亿元,在首度跨进“万亿GDP俱乐部”的同时,十年增幅达272%。
如今,合肥早已不是历史上的“江淮小邑”,而是变成了现实中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投资京东方和蔚来汽车的成功案例,更是让合肥名声大噪,使其在2020年被冠以“最强风投城市”的头衔。
而在今年,合肥市又提出了“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对于合肥通过产业引领实现成功“逆袭”的启示,合肥市国资委方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投资京东方项目开始,合肥国有资本引领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投融资模式,已被总结为“合肥模式”,即通过政府主导融资的方式,引入众多新兴产业的巨头企业,从而带动上下游产业的落地。
“万亿城市”养成记
合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部,坐拥江淮,环抱巢湖。作为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施合于肥,故曰合肥。”
在解放初期,合肥只是一座人口5万多、城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凭借“居皖之中”的地利,合肥被选定为安徽省会,从此由地处江淮间的“小邑”成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但工业基础薄弱的合肥曾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直到2005年,合肥市提出“工业立市”战略,正式驶入了快速转型升级之路。当前,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已被精炼为“芯屏汽合”“集终生智”。这八个字分别代表了:芯片、显示屏、汽车、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产业。
合肥的崛起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日,《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公示,其中提到安徽省将提升合肥全球竞争力,将其打造成国际化特大城市,并支持合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化特大城市,合肥显得底气十足。而这与其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态势息息相关。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合肥以每年超越3~4个城市的速度,在2020年,成功迈进全国城市经济总量排行榜的前二十名,经济总量的增长幅度已经接近2700%。特别是在2010年至今的十余年时间里,合肥GDP从2010年的2701.6亿元跃升至10045.7亿元,十年增幅达272%,在中国GDP十年增幅排名前十的主要城市中,合肥仅次于贵阳位居第二位。
在短时间内跻身“万亿GDP俱乐部”阵营,是什么支撑起合肥不断实现“逆袭”?对于这一问题,虞爱华给出了答案。“‘合肥速度’背后靠的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有人说,合肥这座城市把创新当生命、抓创新像拼命、视创新如使命。”
虞爱华进一步表示:“特别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合肥集聚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有一大批科学家,在肥服务院士135人,各类人才190万人。二是产业创新。合肥把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三是机制创新。我们把有为政府跟有效市场有机结合,通过政府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
在GDP总量跨过万亿元门槛的同时,合肥由于踩准了新兴产业发展的节拍,产业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赛道。
合肥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合肥如今已经打造出千亿级、国家级的新型平板显示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越”。
新兴产业“弯道超越”
据了解,合肥在2005年提出了“工业立市”的战略,重点布局家电和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式迈入“弯道超越”的快速转型升级之路。而引进京东方项目则是合肥经典的投资项目之一。
“合肥在招商引资发展上有非常可贵的品质,先跟人家‘共患难’,然后才‘同富贵’。”虞爱华表示,投资的风险肯定是党员干部担,特别是主政者要敢于担风险。“只想保险,怕担风险”干不成事。当然,担当作为不是胆大妄为,必须基于科学的决策、严密的程序。
而当时引进京东方项目,则真实诠释了合肥“共患难,同富贵”的理念。2007年,财政收入仅有300亿元的合肥,为了突破长期处于经济洼地的局面决定背水一战,以百亿元的投资规模引进京东方。
彼时,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显示面板制造企业,已经处于连续亏损状态。为了发展液晶显示面板产业,进而助推合肥家电产业的发展,合肥市时任主要负责人向京东方递过橄榄枝,并许诺提供优厚的待遇和保障。
据了解,合肥最先引进的是京东方6代线项目,而当时为了引进该项目,合肥市承诺以财政兜底为该项目筹集资金90亿元,并为京东方提供土地价格、能源供应和贷款贴息等政策性支持。
事实证明,合肥市政府的判断和决定是正确的。京东方在落地合肥两年后就顺利投产,其6代线的投产也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显示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引进京东方项目的成功案例,也为当地此后的招商引资做了良好示范。
据合肥市国资委上述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先后共引进京东方6代线、8.5代线和10.5代线三条世代线项目。3条生产线合计投资910亿元,其中,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建投”)作为国资委旗下的城市建设投资平台,共出资465亿元参与京东方项目的投资。
数据显示,通过京东方项目,合肥的投资回报已超过260亿元。
而除了投资回报外,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合肥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京东方,合肥开始布局显示屏产业,并同家电行业芯片需求一同刺激、催生了芯片产业的发展。合肥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通过投资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合肥市坚持全产业链布局,对产业链进行强化、补充和延伸。”
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2020年投资蔚来汽车,则是合肥被誉为“最强风投城市”的另一个典型案例。
据了解,合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运作模式: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一进一退’之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产业项目落地。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引领合肥市产业的发展。”合肥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20年4月,合肥市通过组建合肥建恒新能源汽车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现金出资50亿元,联合其他战略投资者领投了蔚来汽车。而该新能源投资基金的主要控股方是合肥建投。
引进蔚来汽车项目取得成功,也给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注入了“强心剂”。合肥市国资委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20年7月起,合肥正式启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领导亲自担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长,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截至目前,合肥已聚集蔚来、威马、江淮、安凯、大众、长安、奇瑞、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和巨一动力等一批头部企业及上下游企业120余家,相继实施了50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500亿元。
对于外界给予的“最强风投城市”这一称号,虞爱华则解释称:“合肥不是‘风投’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赌博是有今天没明天,拼搏是抓今天赢明天,赌博靠的是手气,拼搏靠的是手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