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水漫卫辉:一座豫北小城尚未结束的救赎

水漫卫辉:一座豫北小城尚未结束的救赎
2021年07月28日 10:22 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水漫卫辉:一座豫北小城尚未结束的救赎

  

本报记者倪兆中卫辉报道

  “救援人员吃饭没?这里吃,这里吃。”当几名救援人员路过卫辉一家餐厅时,餐厅的老板和几名员工急忙这样叫住他们。这是近几日在河南卫辉不断上演的一幕。

  经过多日鏖战,卫辉的灾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虽然城区很多地方被淹,但目前人员已都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

  这几天下来,卫辉这个小地方经受从未经历的洪灾,也因为洪灾受到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卫辉暴雨”“卫辉内涝”等关键词不断登上热搜。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不断汇集到此,共同抗洪。

  水位多日居高不下

  卫辉只是新乡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地方不大,距新乡市也只有十多公里。

  当郑州最初遭遇洪灾时,卫辉的情况其实并不严重,不过随着雨带北移,雨水越来越大,洪水也越来越严重。气象信息显示,7月20日,卫辉大暴雨到暴雨;7月21日,暴雨;7月22日,暴雨到大雨;7月23日,阴到中雨。

  以7月21日8时至21时为例,新乡市雨量排名前五的站点,其中3个均位于卫辉,依次为卫辉塔岗299.5mm、卫辉顿坊店286.3mm、卫辉安都乡265.1mm。

  《中国经营报》记者当日正驱车行驶在卫辉境内的京港澳高速上,落在车窗上的雨滴接近手指头大小,十分稠密。即使将雨刮器开到最高频率,也无法有效清理挡风玻璃上的雨水。

  暴雨严重影响着视线,无论前方车辆开着雾灯还是双闪,都需仔细辨认。在原本时速能够达到120公里的高速路上,汽车的时速也降到只有四五十公里。尽管高速路的路基比地面高出不少,但路面上也有积水,稍有不慎便会打滑。

  一位抢险救援的当地人员的话说,“像是有人在天上往卫辉灌水,整整灌了三天,直到灌满后往外流,雨才停下”。

  天上不停地“灌水”,地上又是水网纵横的河流,雨水与河水汇流,形成滚滚洪水,涌向卫辉城乡的各个地方。

  卫辉有着“豫北水城”之称,有多条大中型河流和四座中小型水库。公开信息显示,卫辉市的水域面积达5900亩,其中市区护城河、人工湖水面面积近1000亩。

  其中,共产主义渠和卫河是当地的两条重要水道,它们并排从卫辉西南流入,再从东北方向流出。此外,还有一条“赵定排水渠”,在相隔这两条水道不远的地方也由西南向东北流去。

  共产主义渠于1958年开挖,以冀、鲁、豫三省人民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共同开挖而得名。原为大型引黄灌溉工程,1962年停止引黄后,变为防洪除涝河道。据卫辉牧野镇的一名村民介绍,该渠现在是当地排洪的最重要通道。

  但由于连续降雨,共产主义渠牧野段出现一个大决口。原本汇集的洪水从决口涌入卫河,卫河水位被持续抬高,继而又涌向卫辉等地。

  大堤决口终被堵住

  要解决蔓延的洪水,堵住决口势在必行。

  7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出现决口的大堤上。此处是卫河和共产主义渠并行最窄的地方,堤坝只有几十米宽,隔着这两条重要水道,一侧为共产主义渠,一侧为卫河。

  记者来到堤坝上,决口已经被堵上一部分。经无人机监测,余下的决口大约在60米宽左右,共产主义渠的洪水从决口涌入卫河,决口处水流湍急。现场抢险人员介绍,决口的出现导致下游地区水位居高不下,决口堵住后洪灾将得到缓解。

  在决口处的堤坝上,打着多条横幅,上书“抗洪救灾建家园”。连续多天暴雨之后,当日已经放晴,包括武警官兵、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等正顶着烈日抢险救援。

  在现场,武警官兵人手一把铁锹,将堤岸旁的沙土装入白色编织袋,再将这些编织袋装入大货车,然后再用钢丝网固定好。一辆辆汽车被装满后,依次原地待命。这些货车将被投入河中,用以填堵决口。

  记者在现场看到,货车填河时,司机先将汽车开到距离决口较近的位置,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下车。紧紧跟在后面的挖掘机,开足马力,将货车推入河中。

  由于货车本就满载,加上地面湿滑,车轮极易陷入泥土中,有时一辆货车需要3台挖掘机才能将其投河,一台在侧面拉,两台在后面推。

  据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填堵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单纯用沙袋根本堵不住。这些货车都是交通部门协调而来。当日就已填进去十多辆,后续还在调运,还不能明确到底会用多少车,直到将决口堵住为止。

  记者留意到,这些货车种类不一,有半挂,有高栏,也有教练车。车辆的新旧程度也并不一致,有的看上去比较老旧,有的则明显还是车况比较好的新车。

  一位货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于前一晚接到其他车友的电话,需要自己的货车填河堵坝,他便连同其他两人连夜将车开来。期间又经过几番转折,直到当日上午才将车开到堤坝上。

  他说,他这辆车属于国五的,买了才三四年,全算下来花了四十多万元,如今还在正常跑运输,拿到二手车市场上也能卖得上价。想着自己的汽车即将被投河,他有些心痛,但也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对于自己的损失,这名司机说,他也不知道是否会有补偿,只是听别人说“会有一些”。他指向排在他前面的一辆汽车说,“他那个车是国四,如果补偿几万元的话还算划得来,但我这个车就不知道了”。

  在投入多辆汽车后,7月26日上午,大坝的决口终于成功合龙。

  水位上涨“大转移”

  虽然自7月24日起,卫辉已经放晴,但城区的水位却不降反升,很多地方的水位被抬高一米,一些原本没被淹没的地方也遭遇洪水围困。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路面的洞穴中,正“咕噜咕噜”往外冒水。

  尤其是在7月26日,城区多个地段大面积涨水,停水停电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很多此前并没打算转移的地方也已无法继续待下去。

  这些水到底是哪里来的,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据现场一些救援人员分析,河流上游比如新乡等地往外排水时,那些原本在城里的洪水被抽到河中,致使河流水位上涨,因此位于下游的卫辉城区,水位不降反升。

  从航拍视频看,卫辉城中心,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都成片地被洪水淹没,俨然成了一个大湖泊。在被洪水袭击的这几天里,卫辉城里被切割成一个个的孤岛,将被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成了当务之急。

  7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建设路附近,对比此前情况时,水位上涨了至少几十厘米。前两日还开着的店铺也因洪水闭门歇业。被洪水侵扰的地方还包括一些安置点和医院,而此时,这里正上演着一场紧急大转移。

  虽然此时洪水已没过脚踝,但这里仍然是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因此从被困区域用皮划艇转移出来的群众,在这里中转,再转移到其他地方。

  记者在现场看到,包括非凡救援队、蓝天救援队、飞豹救援队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以及诸多民间志愿者,都在通力营救被困群众。

  一位中年妇女气喘嘘嘘地找到救援队,说她家有一个病号,无人照顾,需要转到更安全的地方。几名救援队员让她上了皮划艇,径直向目的地驶去。

  洪水已经完全没过车顶,加之水下情况不明,行驶途中,皮划艇险被水中暗藏的一根钢管戳破。经过大约十分钟的水路,来到这名妇女家的楼下,几名救援人员齐心协力,最终将这名已无法行动的病号转移出去。

  在当天的救援现场,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当地一家老字号餐馆,家业是其奶奶那代人传下来的。而这名老人现年已经96岁,平时只能躺在床上,靠呼吸机度日,这家店铺所在的位置也已被围困,所有生活物资无法得到保证。

  了解到情况后,几名救援队员先涉水来到这户人家,做好了简易担架,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抱到担架上,再度涉水将其抬到皮划艇上。由于行驶途中,水上波浪较大,皮划艇内极易溅水,救援人员又在皮划艇内垫上厚厚的被子,缓慢驾驶皮划艇将其送到安全地带。

  在这一侧,还能看到很多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转移出来的病人。该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在头一天,附近还只是简单涉水,医院还能正常运作,但到26日时,医院进水严重,病患需紧急转移,人数大约有2000多人,加上陪护、家属等,需转移人员可能上万。

  一名十多岁的少年腰部做完手术,无法正常行走,但由于医院被淹,不得不转移出来。其父告诉记者,他们前几天看到当地的情况,认为医院那边不会被淹,因此没计划转移。26日上午,医院告知他们需要转移,“病情轻的就直接出院,重的转移到其他医院”。

  这名少年被皮划艇从医院运出后,几名志愿者又用铲车将其送过涉水路段。最终,两名记者用自己的汽车,将这名少年送到安全地带。

  多种类型安置点

  被困群众获救后,下一步的去处也至关重要。既要让群众的吃喝得到保障,也要有相应的地方休息,这要求安置点既要交通通畅,同时又要有水有电。

  为了让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当地设立了多个安置点。记者日前来到其中一处安置点,这里原本是一所小学。步入该安置点,首先便看到码得高高的矿泉水,受灾群众可以免费领取。进门口的右手边,就是一个简易厨房,每天为受灾群众提供三顿简易餐食。

  学校面积不大,教学楼一般都只有两三层。教室的房门都已打开,受灾群众在教室打着地铺,或者睡在拼接的课桌上。教室内的空调能够打开,群众不用忍受酷暑的折磨。

  除了这类指定的安置点,还有一些自发形成的安置点,在比干大道上的一家酒店,就属此类。酒店工作人员告诉的记者,此处地势较高,之前洪水袭击主城区时,这里一直有水有电,能够正常运作,因此便有受灾群众来此居住。

  而后来此的人越来越多,酒店的房间已不够用,很多受灾群众就在酒店大厅打上了地铺,酒店便为这些群众提供免费简易餐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来此帮忙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这家酒店几乎变成了一个正式的安置点。

  为了让环境更适合,记者留意到,这家酒店还多次组织进行专业消杀,酒店的各个角落都清理一遍。酒店大堂内原本摆放的茶具也被撤去,留给受灾群众更大的空间。

  一位被转移来的中年妇女说,她家就住在附近,22日家中就被水淹,不得已撤离出来。最初他们也不知道能到哪里去,后来听邻居说,这里能够给手机充电,便赶了过来,和她一起过来的还有几位邻居。

  她说,这几天下来,他们一直在此安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电有网,能够跟外界保持联系,因此长时间待在这里。对于酒店的开放接待,他们都十分感激。

  目前,由于新乡等地的灾情已得到缓解,不少卫辉的群众选择前往那里,有的去了安置点,有的投亲靠友。

  民间力量活跃

  救援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民间救援队、志愿者,扮演着重要角色。记者随机询问多名救援人员,他们大多是自发前来。王先生是一名退伍军人,看到河南洪灾严重后,他和几名战友从江苏赶来。进入灾区后,为了更好地组织救援,他和几名战友便临时加入一个民间救援队,穿上了这个救援队的衣服。

  王先生说,他们从20日就来到河南,最初在郑州开展救援。当郑州的情况有所缓解后,他们获知卫辉的情况比较严重,随后又于22日来到卫辉。在这几天的工作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救人,前前后后算下来,他们几名战友一共救下了上百人。

  闫先锋是雄鹰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他们此次也是自发前来救灾,最初先到郑州,而后又来到卫辉。他是退伍军人,转业之后在公安机关工作,去年才加入雄鹰救援队。他说,自他转业5年来,没有跟单位请过一次年假,这次为了救灾,第一次跟单位请了年假。

  在闫先锋的朋友圈中,他分享了一些近日救人的画面。其中一段短视频显示,营救过程中,他抱着一名小女孩在洪水中奔跑,嘴里说道,“水位在迅速上涨”。在另一段视频中,他将一名获救的婴儿送还到其家人手中,婴儿在他怀里,不哭也不闹。

  卫辉被洪水袭击时,铲车和大货车因其相对强大的通过能力,成了城里运人送物的重要交通工具。

  铲车司机张师傅,自21日卫辉涨水后就一直参与救援,几天下来,“油都烧了几箱”。铲车是他自己的,刚买了3年多,他此前帮别人开铲车,有了一点积蓄后,便自己也买了一辆。看到家乡受灾,他说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几天一直来来往往地送人,有时也拉一些物品,“有多大力出多大力”。

  除了这些进行救援的民间力量,还有很多发放物资的民间力量。王超(化名)经营着一家包子铺,同时也卖各种粥品和胡辣汤,他家店铺地势较高,门店内一直有水有电。在受灾的前几天,他的店铺还在正常营业。

  在26日时,他看到城内的水位在增高,转移出来的受灾群众也越来越多。他便停止了正常营业,蒸了更多的包子和馒头,免费向受灾群众发放。

  李女士这几天也一直在发放矿泉水和方便面等物品,她说,她是卫辉本地人,不过此次水并没有淹到她的住处。但她看到家乡受灾严重,很多人缺吃少喝,她便自己出钱买了很多水和食物,向受灾群众发放。

  后来有捐赠物资的外地志愿者看到她的行为,又向她提供了一大批物资,跟她一起发放。李女士说,她对此十分感激,也受到鼓舞,“大家都出一点力,将爱传递出去,这次洪灾我们肯定能挺过去的。”

  (编辑:郝成 校对:张国刚)

铲车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