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房价“限跌令”和“限涨令”同时出现,楼市咋了?

房价“限跌令”和“限涨令”同时出现,楼市咋了?
2021年09月12日 00:03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房价“限跌令”和“限涨令”同时出现,楼市咋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2日电(左宇坤)对于房价的印象,你是否还停留在“一直涨”中?

  实际上,随着“房住不炒”越来越深入人心,楼市的天平正在发生倾斜,甚至有些城市开始为房价下跌而烦恼,正在通过制定政策的方式限制房价跌幅。

资料图:市民从一楼盘前经过。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资料图:市民从一楼盘前经过。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多地喊话房企:“房价别跌了!”

  相比于一线城市纷纷升级调控政策让楼市退烧,部分三四线城市正在迎接“逆向”调控。

  8月21日,湖南岳阳发文规定商品房销售的实际成交价格既不能高于备案价格,也不得低于备案价格的85%,成为了第一个祭出“限跌令”的城市。

  8月31日,江苏县级市江阴也对楼市发文提出:严禁低价(如低于成本价、变相降价等)倾销、打价格战,坚决杜绝恶性竞争、降标降质、逾期交付等违规违法行为。

  江阴的“限跌令”之所以引人关注,因为该地为经济强县,一个县级市的经济体量甚至高过了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地级市。

  备受关注的还有河北唐山。有媒体报道,唐山市政府在8月中旬约谈了10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旨在打压恶意降价,保持市场健康平稳。而一年前,唐山还是楼市热门城市,曾因房价上涨过快被主管部门约谈。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近段时间还有沈阳、菏泽、昆明、惠州、桂林等地发布了类似“限跌令”政策。楼市的下半年开局,似乎就出现了像过山车一样的急转。

资料图:城市一景。 王晓斌 摄资料图:城市一景。 王晓斌 摄

  不是“不能降”,而是“别瞎降”

  房价下降在很多人眼里本应是好事,那为何亟需遏制这种情况呢?梳理发现,发布房价“限跌令”的大都以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为主,且大都经历了楼市成交量的持续下滑。

  以江阴为例,据江阴510房产网发布的数据,8月份江阴全市商品房成交975套,其中住宅成交780套,环比下跌22.92%。

  从总体看,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在调控的持续加码下,8月66城新房市场成交量环比持续下滑,8月单月仅一线城市成交量保持2成增长,二线、三四线城市成交量均不及去年同期。

  “‘限跌令’是直接对应了房企经营压力增大、市场去库存环境恶化等情况。通过恶意降价进行违规竞争,显然不可行。”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严跃进指出,房企为了尽快回笼资金采取以价换量的方式可以理解,但部分房企打起价格战的主意就值得警惕了。严控恶意降价不代表政府不允许房价下跌,而是不允许借降价来干扰市场秩序。

  “如果房企无序降价,可能会引起业主的反对,造成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类似砸售楼处的现象。同时,如果房企无序降价,则会干扰营销秩序,对于同类房企的业务开展会有冲击。”

  其实,房价“限跌令”也不是新鲜事。每次楼市回调,开发商中都会涌现“降价潮”。2014年、2017年、2019年等年份均有城市出台类似限制政策,也主要是以部分三四线城市为主。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如果不实施限跌令,任由开发商降价,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品质最差的项目会先启动营销策略使价格下跌更厉害,而品质好的反而卖不出去,这是不公平的。”

  “其次,拿地时间早、地价较低的开发商能够承受更大幅度的价格下跌,而对于很多近期拿了高价地的开发商、给当地公共服务配套做出巨大贡献的开发商,是不公平的。”李宇嘉说。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限跌令”防止房价出现大涨大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楼市已进入双向调控时代,“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基调下“稳”字当头,防止大涨和防止大跌并存。

  你所在城市的房价是涨是跌?(完)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房价楼市房企
241条评论|4,142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希望房价降,大多数人买的起。
caofan91478:回复@用户454c03e9st:真的降到5万一平的时候你真的敢买?会买?你就真的不在乎5万买了入手后变4万一平?
2021-9-16 12:03举报回复
caofan91478:回复@心情散步78147:今天你去买1万明天会变1.1万,或者今天你买1万,明天0.9万,你会选哪个?
2021-9-16 12:01举报回复
caofan91478:回复@侵入_你心:今天从1万掉到0.8万,你真的敢买?你就不怕你0.8入手,明天掉到0.6?或者0.6入手,过两天掉到0.5?
2021-9-16 11:59举报回复
shilingri河北石家庄
希望能有一天买房不再是一家人最重的压力
2021-9-13 03:17举报5回复
梦回小塘:房子是大事,肯定是最重的支出,但不应该这么重。应该是平均工资的15-20年,而不是60-100年。
2021-9-12 10:08举报146回复
笛者飄逸浙江温州
看不懂
唤雨天齐:回复@广告亮化工程制作者:你去过欧洲?尽扯蛋
2021-9-13 09:36举报1回复
广告亮化工程制作者:即便美国欧洲,买房也是最大的支出。
2021-9-12 19:04举报10回复
最新评论
bruhwjsbh马来西亚
[并不简单]
2021-9-13 18:49举报回复
渭水清扬甘肃定西
李研究员的观点很奇怪。劣帀驱逐良币?
2021-9-13 13:07举报1回复
用户7671761258江苏南京
扯淡,最终都是银行在做地主,万一崩盘了,当然大家一起倒霉,但银行损失更大,这是变态的市场。
2021-9-13 12:39举报回复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