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夜思 | “网红压垮武康路”

夜思 | “网红压垮武康路”
2021年10月14日 22:00 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夜思 | “网红压垮武康路”

  

  小年说:

  一旦景点成为“网红”,似乎就能迅速走红,吸引万千游客打卡。

  在作者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旅游的意义。别急着在网红地打卡,不妨试着关注沉淀在历史和空间中的本味。

  

  推荐给你,静夜思。

  “网红压垮武康路”

  本文经授权转自

  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

  作者:值小妹

  刚刚过去的假期,不少人选择“诗和远方”。

  互联网时代,“去哪儿玩”的问题,逐渐交付给交媒体和旅行攻略。

  这其中,一个关键词始终高频出镜:

  网红打卡地。

  和传统景点比起来,这些地方走红的原因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可能是因为明星大咖倚靠过,可能是因为景区营造的浪漫氛围,也可能是因为不同寻常的拍照角度。

  比如上海武康路。

  这条不过两公里长的老上海建筑聚集区,近两年变成了上海“小资情调”的领头羊,甚至成为整个上海旅游的扛把子,至今热度不减。

  01

  “没来过武康路

  就等于没来上海”

  

  武康路有多火?

  

  曾经上海的旅游攻略,写的是“逛逛外滩,吹吹黄浦江的晚风,逛逛迪士尼”。

  而今又多了一条“漫步武康路”。

  在大众点评的“上海经典打卡地”排行中,武康路已经超越了豫园、田子坊、南京路步行街等热门景区。

  一条路,轻松收割流量无数。

  绿荫道两旁,遍布精致小楼,以及典雅而充满异域风情的花园洋房。

  其中的流量之王,当属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在1924年由旅居上海的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既是世界仅存三座船型建筑之一,也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建筑。

  近百年的历史、浓郁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和独特的建筑结构,让它充满了魔幻色彩。

  

  在网友的照片中,它也是代表浪漫与精致的绝佳建筑物。

  在社交网络上,最不缺摄影达人专门教你如何拍摄武康大楼,单拍建筑还是人像合影,从前期构图到后期调色,可谓一气呵成。

  事实上,若是想在武康大楼对面找到一个位置拍照,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这里一年到头都站满了人。

  武康路上从不缺少一些因为偶然因素走红的小景点,比如今年四五月期间由于蝴蝶结而走红的“罗密欧阳台”。

  尽管当时蜂拥而至的游客,给阳台上的“蝴蝶结奶奶”带来了诸多不便,但阳台本身还是成为精致浪漫的代表。

  光有景观,自然是不够的。

  随着商业化的开发,诸多网红店在武康路扎堆聚集。

  打卡各种网红店,也是来到武康路的必备流程。

  

  相比品质,网红产品刻意打造的高颜值,或许才是人们购买的更直接动因。

  人们蜂拥而至,在精致但昂贵的小店中狠狠心消费一次,在街上拿着相机摆拍一番,最后排队购买咖啡和冰激凌。

  拍完照,发一条优雅的朋友圈:浪漫,至死不渝。

  

  这大概是对武康路最好的阐释。

  

  02

  武康路,是怎么走红的?

  其实,比起大多只拼颜值的网红打卡地,武康路显得有“内涵”得多。

  历史的沉淀,在这里浓稠得化散不开。

  小小的街区,涵盖37处历史建筑,其中包括14处优秀历史建筑,百年来曾聚集过诸多风云人物。

  巴金在此伏案写作,陈立夫在此改革教育,黄兴在此操心革命,陈毅市长在此办公休息……

  武康大楼正对着的,是宋庆龄故居。而住过武康大楼的,又有上世纪的赵丹、秦怡等多位文艺界名流。

  说到这里,武康路的文底蕴已经尽数体现了。

  也有不少影视剧作品,在这里取景。

  《喜欢你》中,相互吸引的周冬雨和金城武,坐在大楼阳台之上,欣赏晚霞徐徐落下,自成画卷。

  尽管如此,在几年前,武康路远没有现在这样火热。

  狭窄的道路少有人经过,梧桐树荫下,反倒是一处惬意的散步场所。

  真正让它走红的,还是如今的社交媒体。

  虽是老街,武康路却有着其他道路无法拥有的先天优势——颜值。

  即使是对比身旁的淮海中路、兴国路等同样拥有洋房的道路,武康路的建筑密度与整修程度,也让他者难以望其项背。

  巴金故居更是少见的几个能开放参观的老洋房之一。

  浪漫、惬意,一股浓浓的小资气氛,就这样从道路中弥散开来。

  这种气氛对游客的吸引,并非只是独特的旅游体验。

  

  有学者提出,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旅游空间呈现出一种“流空间”的特质。

  用户对粉丝流量的控制和营销,悄然改变着人们对旅行地的要求。

  比纯粹的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在更好地屏幕上呈现旅游场景,以及让其能够迅速传播。

  换句话说,好看、会被点赞、能转发,才是第一位。

  这或许是为什么来到武康路,无论是街景建筑,还是网红店打卡,都离不开“拍照”的原因。

  不光武康路,这也是各地热门景点呈现的倾向——将历史景观捧成“网红”。

  03

  被改造的网红打卡地

  全国都有

  

  既要利用历史景观所拥有的怀旧气息,又要注入新的旅游消费活力,“网红”的道路,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比如苏州的平江路——依傍一条小河,两侧是浓厚的姑苏特征建筑,被开发成“历史文化街区”。

  墨瓦白墙,泛舟水上,熙攘的人群与热闹的市井,情趣盎然。

  在旅游高峰时段,甚至要排队几个钟头,才能挤进这条窄窄的道路。

  相比享受历史文化,穿戴汉服拍照,挨个逛吃“红楼果汁铺”“桃花源记”等网红店铺,似乎才是来这里更为重要的事。

  与之相仿的还有武汉平和打包厂,其前身是英国人在汉口开设的棉花打包厂之一。

  被政府修缮开发后,浓浓的英伦风情,也让这里迅速成为了打卡拍照的“圣地”之一。

  在这里的游览攻略,大多是以照片的风格来评判的——

  工业风、复古风、文艺风,分分钟可以出大片。

  此外,还有成都宽窄巷子、昆明教场中路、南京夫子庙……

  不难发现,这些网红地普遍相似。

  浓厚的情调,拥挤的人群,来往不断的拍照,千篇一律的网红店铺。

  很难说,来到这些地方旅游,究竟是享受本身的景点体验,还是为了单纯跟风“打卡”。

  网红化的路径,当然可以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

  一些本就有价值的景点,能够避免被人冷落一旁、无法被人关注的命运。

  不过,网红化之后带来的高度同质化,又是令人担忧的:

  当旅游景点都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拍照背景板,旅游本身的意义,似乎也被消解了。

  

  曾经写过《语文书中的景点》,与现实中截然不同。

  尽管书中汪洋恣肆、兴味盎然的游记文字,在现实面前会遇到巨大反差,但这也确实昭示着,旅游,需要一定的审美鉴赏力和想象力。

  相比于拍照精修,在真实的景观面前,体悟“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瑰丽想象,感受“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历史积淀,似乎才更贴近“旅游”本身的意义。

  说这些,并不是呼吁大家抵制网红化景点。

  但更理想地说,还是期待旅游景点们提供给游客的,不止拍照打卡。

  因为,那些沉淀在历史和空间中的本味,才是我们一开始更想要的东西。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