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 “创新”的美好未来将如何铺展?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 “创新”的美好未来将如何铺展?
2021年12月10日 16:46 央广网作者: 央广网

  原标题:“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 “创新”的美好未来将如何铺展?

  央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朱敏 邓君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在翟志刚、叶光富的辅助下,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地互动”太空授课。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这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为很多同学和老师都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探索科学的大门,“创新”的美好未来将如何铺展?

  

  上课过程中,不管是主课堂还是分课堂,同学们掌声不断,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坐在后面的小朋友后背挺得直直的,使劲伸着脖子。当王亚平展示水膜实验,她和女儿做的那个折纸花成为了一朵太空中盛开的花时,蓝色水球出现时,水杯在空中而水不洒时等等,每一个动作成功后,都会响起热烈掌声,同学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航天员们,这个非常有意思,也在给航天员点赞。很多同学下课后还在回味上课的内容。

  课后,很多老师都表示,通过“天宫课堂”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对未知的好奇,从天地差异中感受宇宙的奥秘,播撒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是最可贵的。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课堂——中国科技馆(总台央广记者张棉棉 摄)“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课堂——中国科技馆(总台央广记者张棉棉 摄)

  手可摘星辰,通过“天宫课堂”,让遥远的太空不再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来自北京陈经纶中学的物理老师张婷玉告诉记者,在课堂上,“星辰大海”和我们的生活紧紧连在了一起,一个个抽象的原理变得简单生动,这样的课程有趣有益,对老师们上课教学也有启发。张婷玉说:“我想把这里边涉及的浮力消失,还有扩散的实验,加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截取里边的片段,作为教学的引课或者是对比实验等操作过程,让学生引发一个认知冲突,让他们在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深度上以及实验探究的方法上得到提升。”

  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说,“天宫课堂”的设计初衷,正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青少年乃至全民族追逐科学梦想,开启创新的大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征表示:“我们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思考,所以多一个知识点少一个知识点,我认为不重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的主题,我们的主题靠什么?靠创新。创新不是只靠学会已知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探索未知。今天,大家看到这些现象对于孩子来讲就是未知的,需要自己去观察、思考,这才是授人以渔的过程。”

“天宫课堂”第一课分课堂——广西南宁科技馆(总台驻广西记者邓君洋 摄)“天宫课堂”第一课分课堂——广西南宁科技馆(总台驻广西记者邓君洋 摄)

  相比2013年的太空授课,这一次,增加了包括细胞学以及人体转动等很多全新的内容,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二超表示,下一次“天宫课堂”开课后,相信等待大家的是更多新项目和惊喜。

航天员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