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问央行2022开年“降息”:什么原因,有何影响,空间还大吗
不同于降准连续两年“报到”,央行时隔一年半多首次“降息”,还是短期和中长期一起降。
1月17日,央行公告显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7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即0.1%),下降后分别为2.85%、2.1%。
为何“降息”?将有什么影响?年内继续下调利率的空间还大吗?
为何“降息”?
提振融资需求,稳定市场预期
央行上一次“降息”还是在2020年4月,那时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降息”是多项宽松措施中的一项。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2月,央行调降7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2020年2月和4月,央行两次调降MLF利率,累计降幅30个基点。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降准多次“报到”,包括2021年7月和12月的两次,而政策利率“降息”一直没来。
不过近段时间市场对“降息”预期已较为强烈。“上月(2021年12月)央行进行了全面降准,并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19个月不变的背景下先行下调了一年期LPR,尽管当月MLF利率未变,但实际上开启了货币政策宽松的窗口,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再度下行的预期都在增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称。
该团队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仍不稳固,叠加疫情反复,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凸显。(上周央行公布的)2021年1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300亿元,企业和居民部门融资需求双双偏弱;与“降息”同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GDP增速仅有4%,12月投资和消费数据也不理想,表明供需两端维持弱势,市场信心恐显不足。此时需要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稳定市场预期,为对冲经济基本面的下行压力提供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还提到,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在高通胀压力下,今年美联储将加快政策收紧步伐,其中包括可能在2021年年底实施缩表,甚至最早3月就可能启动加息。为避免国内降息与美联储加息“撞车”,进而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较大下行压力,央行1月降息落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前瞻性。
有何影响?
降低融资成本,LPR会否跟进下调预测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1月17日有5000亿MLF到期,而央行开展了7000亿元规模操作。也就是说,央行不仅“降息”,且加量续作MLF。
王青认为,1月MLF利率下调,将带动(本月20日)LPR报价跟进下调,明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也会有所缓解。此外,在降息带动下,接下来信贷、社融及M2增速整体上将进入一个较快上行阶段,宽信用进程将明显加速;与此同时,综合考虑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也在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的措施,预计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同比有望保持在5%以上,进而确保宏观经济增速保持在潜在增长区间(5%-6%)。
不过也有银行业分析师持相对观望态度。其据过往规律分析称,无论是MLF利率还是LPR报价,均没有出现过连续两个月调整的情况。即便是在2020年1至4月疫情暴发初期,央行也是分别于2月和4月下调MLF利率和LPR报价。
“由此看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出台之后,央行往往会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政策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而后抉择判断是否需要再一次实施。2021年12月一年期LPR已下调了5个基点,今年1月再度下调不太符合历史规律。”该分析师称。
下一步降息空间?
“春季躁动”行情可期,仍不排除降准可能性
在后续稳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场较为一致地认为货币政策将趋势性宽松。
上周央行公布2021年度金融统计数据后,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宗良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2022年因为外部形势不稳定,内部仍有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在这种背景下,社融应该会保持相对高一点的增速,货币政策比2021年相对宽松一些。总体向上,同时根据形势做出灵活变动。
不过本次MLF一下调降10个基点,降幅高于市场预期的5个基点,后续还有空间吗?王青认为,1月MLF利率下调幅度超出预期,已基本兑现当前市场对今年降息的全部预期幅度,但利好兑现并不代表利好出尽,难言本轮货币宽松将止于此次降息。后续货币政策走向仍需密切观测经济基本面和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
招商证券宏观团队认为,近期央行可能还会推出降准、调降7天逆回购利率等多项政策措施,集中火力扭转市场预期,“春季躁动”行情依然可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也表示,不排除后续仍有降准的可能性。降准可以起到缓释经济下行压力、平滑跨年经济波动的作用,提供的宽松流动性环境也能产生配合信用松绑的效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