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知网半年内起诉22所高校后又撤诉 拿到其中11所高校采购合同

知网半年内起诉22所高校后又撤诉 拿到其中11所高校采购合同
2022年04月20日 18:07 上游新闻

  4月17日,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因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和“苛刻”续订条件“停用知网CNKI数据库”登上热搜。4月19日,知网回应,“友好协商,正在调整订购模式。”

  4月20日,上游新闻记者(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从裁判文书网看到,因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纠纷,知网在2021年起诉全国22所高校后又撤诉。上游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起诉撤诉前后,知网中标11所高校采购合同,金额达636多万元。

  知网与中科院“握手言和”?有高校称并不愉快

  4月17日,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因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苛刻”续订条件等停用知网受广泛关注。4月19日晚,中国知网发布《合作服务说明》,回应称将继续向中科院提供正常服务。中国知网称,2021年度协议期满后,为满足科研人员和广大师生的文献获取需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知网商定延长订购服务至3月31日。在4月1日之后的过渡期间,知网延续了各项服务,未出现服务停止或中断的情况。知网也将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直至2022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事实上,知网此前曾因频繁涨价遭到高校抵制。4月20日光明日报全媒体报道称,有多所高校对知网服务价格过高及不断涨价提出疑问。因为续订知网的价格大幅上涨,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表示,“学校无法就续订价格与知网达成一致”,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也发布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这一风波还曾波及河北、山东、云南等地多所高校。

  据光明日报报道,这些当事高校不久后便又重新订购了知网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相关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学生、教师都要用,知网一家独大,我们也是被逼无奈。”上述一所高校图书馆负责人告诉光明日报记者。

  知网曾起诉22所高校,有大学被诉多达10次

  事情是否如报道所说“并不意味相关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上游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4月20日,记者以同方知网为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检索出35份与22所高校有关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裁定书的原告为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知网),起诉和撤诉时间都在2021年下半年。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同方知网与中国知网所属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在股权结构与实控人上是关联公司。

  重庆执业律师聂炜昌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在合同纠纷中,原告主动撤诉,既可能是原告自己单方面决定撤诉,也可能是原被告双方达成和解后,原告再撤诉。这35个案子均单方决定撤诉,有可能部分案件双方达成了和解。”

  那么,知网为什么要起诉这些高校?

  就目前已公开的这35份裁定书中的22所高校而言,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北部湾大学被起诉最多,被诉案号数10个。

  天眼查APP显示,在2020年6月、2021年4月,北部湾大学均采购了同方知网关联公司服务,两个合同总价139万元。然而,2021年7月8日北部湾大学公示《图书馆 2021年数据库电子资源采购清单》,采购13项服务,预算86.1443万, 10月19日合同签订,中标公司与同方知网无关。

  在招标期间的2021年9月3日,同方知网起诉了北部湾大学。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21)京73民初1105号]裁判文书载明:“原告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因与被告北部湾大学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纠纷一案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于2021年9月3日立案。”

  上游新闻记者看到同样起诉内容的案号还有9个。2021年12月4日,法院准许这10起案件原告以“需要进一步收集证据”为由撤诉。4月18日,上游新闻记者致电北部湾大学负责采购工作的当事人黄老师,听完记者的问题,黄老师不置可否,以“不清楚情况”为由谢绝记者采访。

  撤诉22所高校案件前后,中标其中11所采购合同

  上游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同方知网起诉的全国22家高校中,同方知网关联公司中标了11所高校的采购合同,金额累计636.95万元。

  从法院受理时间看,这11所高校被诉在2021年9月-11月立案,2021年12月撤诉。已知的湖南工程学院、西华大学、陇东学院、贺州学院、河北科技大学5所中标时间在2021年六七月间,剩下6所已知的中标时间跨度较大,湖南理工学院2021年9月16日,重庆文理学院2021年11月,湘南学院2021年12月18日,江苏理工学院2022年2月25日,韩山师范学院2022年3月30日,兰州城市学院2022年4月20日。从时间线来看,法院准许撤诉前,同方知网关联公司中标8所高校,撤诉后中标3所。

  值得注意的是中标合同中,重庆文理学院金额最高,91.6万元,但合同期是两年。天眼查App显示,2016年11月25日,重庆文理学院采购了同方知网“论文及音乐图书等数据库”项目,中标采购合同载明,采购金额“94.4万元”,使用期限“2017.1.1-2018.12.31”。

  2018年年底,同方知网的竞争者出现。天眼查App显示,2018年12月4日,北京晨星创投科技有限公司中标重庆文理学院“图书数字资源”项目,总金额196.77万元,合同期“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2021年年底该合同到期前,同方知网将重庆文理学院诉至法院。民事裁判文书显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于2021年11月10日立案,12月24日准许其撤诉。聂炜昌律师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目前来说,原告提交诉状当天,法院就可以立案,具体到本案来看,由于对案情不太清楚,裁判文书显示的立案时间是2021年11月10日,不排除就是原告递交诉状的时间。”

  2021年11月,同方知网关联公司中标重庆文理学院采购合同。合同载明签订时间“2021年11月”,项目名称“中文期刊及全文数据库”,采购金额91.6万元,使用期限“2022.1.1-2023.12.31”。4月18日,上游新闻记者致电重庆文理学院相关采购工作人员,他表示:“采购事项是由老师们提出需要,根据学院工作流程评议后再公开采购。”对于同方知网起诉学院又撤诉一事,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

同方知网起诉全国22家高校与中标情况一览(数据来源:裁判文书网和高校属地政府采购网平台)同方知网起诉全国22家高校与中标情况一览(数据来源:裁判文书网和高校属地政府采购网平台)

  法律专家:用诉讼方式影响招投标恐难认定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同方知网起诉的22所高校均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纠纷”。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使用许可?重庆市民王先生是一家大型企业的网络管理员,他表示:“简单来说,就是知网在客户计算机上安装相关软件访问数据库,知网提供账号和授权密码,确认IP范围,开通网络服务,用户凭账号和授权密码登录使用,后续一般按时更新服务数据。”

  以知网的一系列起诉案件为例,王先生解读说:“这就是说,安装和使用访问‘知网’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就涉及到类似《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安装并授权使用期限后可正常使用正版软件。”

  使用授权的软件为何引发合同纠纷?4月18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研究者告诉记者:“实践中,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往往具有众多用户,行业特点决定其经营模式为由软件著作权人、互联网服务商预先制订统一格式合同。具体到本案,按合同上载明的软件著作权文字表述,应由安装软件界面显示的《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具体内容确定,其中的内容构成合同上的要约,通过点击同意行为进行承诺是互联网行业的交易惯例。比如,知网通过开发的软件向高校提供数据服务,服务终止后,使用人就需为使用软件向软件著作权利人支付对价。在采购知网合同期满的条款中,也有相应规定。”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曾于2月9日报道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12月23日在回复网友留言时表示,将对中国知网是否涉嫌垄断问题予以核实研究。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反垄断法研究者袁野称,反垄断法反的不是这种(“大而全”的数据库)结构垄断,反的是其行为造成了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

  同方知网的上述行为是否涉嫌以软件著作权使用合同纠纷达到排挤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呢?上述法律专家认为:“相关法律规定了软件安装时的格式条款提供方要依据公平原则制定合同条款,这个原则就是为了对垄断形式下的格式合同进行制约。软件提供者相对于用户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用户同意才能安装软件给予了软件提供者优先的地位,在格式合同中,软件提供者会尽量多约定对自己可能承担的责任进行免除,这在其他行业的格式合同中也大量存在。由于对具体情况不清楚,因此不能以同方知网起诉撤诉与投标、中标联系起来,如果就此认定同方知网就是排挤竞争对手垄断市场,显然是不符合事实,也是不公平的。”

  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

  更多报道

  侠客岛:中科院都用不起 知网凭啥这么牛气?(侠客岛)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物理学家牛顿曾言。无论大学生还是高校教师,只要做学术、搞研究,难免需要一登巨人肩膀,看前人作了哪些研究,思考自己该从何处着手,找对方向、做出新意。

  但“中科院因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让我们看到,攀上“巨人的肩膀”也不便宜。

中国知网(图源:网络)中国知网(图源:网络)

  

  最近,网上流传着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截图:高昂订阅费让中科院难以续购中国知网服务。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官网尚无正式公告,但4月14日有一则消息:经过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沟通,为全院研究所开通了万方数据库的试用权限。

  中科院转道万方。从万方数据库包含“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增强版)、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增强版)、中文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学术资源的情况来看,此举可助研究人员另辟蹊径,减轻对中国知网的依赖。

  说起来,知网真让学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在检索论文、查询引用率数据时,它确实非常好用,数据也全;另一方面,知网价格高昂,成为学校支出的重要负担。”一位在北京某重点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告诉岛叔。

  知网不仅贵,还总涨价。2020年8月,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曾在校内公告中大倒苦水:“(尽管本校)知网订购方案已删除其中的会议专题库,并在期刊库中剔出诸如医学等我校暂无相关学科的专辑,但此时其购置经费已占用了电子资源经费的近45%。2019年年中,知网从原有期刊库中又抽取300多种单刊,要求单独购买。这种变相涨价的方式导致老师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下载相关文献的情况。”

  该校图书馆称,2020年多次与知网沟通询价。但知网提供的方案显示,即便只购买报纸、会议和期刊博硕库的4个学科专题(仅使用经济、语言、教育和艺术类数据),价格仍占该校电子资源经费的近30%

高校学子(图源:网络)高校学子(图源:网络)

  二

  面对涨价,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不少高校选择了妥协,并在达成续订协议后撤下了暂停知网服务的通知。

  为何高校在议价中屡屡处于弱势?一些高校曾表明原委。

  北京科技大学在去年底发布的《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单一来源采购公告》中说了续订原因:“中国知网数据库资源的平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其核心技术包括知识库管理、搜索引擎、知识挖掘、自然语言理解等,期刊资源包括数百种独家期刊,不存在任何其他合理选择或替代,故申请单一来源采购。”

  南京大学在公告中称,CNKI数据库在国内高校中广泛应用,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电子文献资源,具有极高的教学、科研、学术价值。考虑到数据库资源内容的连续性、学科专业的针对性,以及数据库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唯一供应商的特点,故拟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

  从中国政府采购网公示的最新信息看,国内各大高校在购买知网服务上均开支不小。为购买知网2022年服务,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拿出103.4万元,武汉理工大学掏了127.85万元,清华大学更是花费188.03万元……

  本来,内容多、数据全、服务好,适当要价并无不可。但知网的用户和资源提供者几乎均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上下游是同一拨人。这个群体做出了学术成果,回头想来下载,居然要给别人交费。听上去多少有些荒谬。

  去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一案,让不少人慨叹知网的霸道。而今,中科院被知网续订费“劝退”,再次揭示知网背后畸形的垄断生态。

  中科院是国内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拥有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对学术资源的需求和贡献都不可小觑。如此顶级的科研机构在知识生意人面前却步,到底是谁的错?

中科院通知邮件(图源:网络)中科院通知邮件(图源:网络)

  三

  知网也解释过频繁涨价的原因,大致意思是:知网既是高校的服务商,也是期刊资源的采购方,许多资源都是独家的,还有很多费用不菲外文资料,资源成本比较高。随着版权意识提升,好期刊越来越贵,加上公司其他成本,报价就涨起来了。

  岛叔认为,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难以服众。

  学术成果是公开的,中国知网卖的是数据集成、排列、调取和检索的服务,赚的是渠道费、服务费。按知网自己的说法,采购期刊资源时在版权上有较高成本,可作为学术资源创作者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师生,使用自己所在院校机构贡献的资源,是否本该获取相应通路和优惠呢?毕竟知网在征收资源时并没付给个人和高校科研院所必要的版权费。

  取之于斯,用还于斯,这与献血、用血道理相同。在中国,献血是无偿的,病人在医院输血时需要支付一些明确的费用,这个费用是采集、运输、保存的花销,而非购买血液本身。

  知网不是学术论文的创造者,高昂收费是否匹配它作为集纳平台的角色?账目是否该算得更清楚?何不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赚的是哪个环节的钱,而非一纸要价开出去,爱买不买悉听尊便?

  高校等采购方也该“算大账、算总账”,不妨尝试“拼单”“团购”。政府部门可探索“集采”“补贴”。但归根到底,知网应合理定价,别做霸王生意。降低学术资源使用成本,为用户提供便利,让中国学术研究加速前进,岂非更有意义?

  文/子渡

  微博热议

责任编辑:王珊珊

同方大学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