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只此青绿》被抄袭 舞蹈作品维权难在哪里?

《只此青绿》被抄袭 舞蹈作品维权难在哪里?
2022年05月25日 06: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袁秀月)看过今年央视春晚的人,对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应该都不陌生。最近,这部舞剧因为被抄袭引起热议,对方不仅照搬《只此青绿》的服化道和动作元素,还打上“原创”二字。

  其实,《只此青绿》并非孤例,舞蹈节目被侵权屡屡发生,而维权却不易。舞蹈作品如何维权,维权难在哪里?

图为《只此青绿》演出剧照。演出方供图。图为《只此青绿》演出剧照。演出方供图。

  照搬还标原创?

  浙江少儿频道致歉!

  “下午浙江的朋友发给我一段‘原创’舞蹈《双香径》的视频,我一看……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尊重原创!”5月22日,《只此青绿》总编导周莉亚在微博发文,直指舞蹈《双香径》抄袭《只此青绿》。

  作为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创作的爆款舞剧,《只此青绿》不仅登上央视春晚,在全国巡演时更是场场爆满,带起一股“青绿热”。

  据媒体报道,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只此青绿》编导针对绘画的静态特征,设计出静待、望月、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造型动作。在服装设计上,主创团队翻阅大量宋代画作与文献后,复刻出具有宋代美学特征的服饰样式。

  而这些特征在《双香径》中亦有体现。5月22日,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视频号发布一条舞蹈节目视频《双香径》,并介绍是“第二十一届中国茶圣节原创舞蹈”,取材于苏轼的《游径山》。从视频中可看到,其舞蹈动作和服装设计与《只此青绿》极为相似。

短视频平台截图短视频平台截图

  《只此青绿》的总编导周莉亚、韩真对媒体表示,该节目对《只此青绿》几乎是照搬,服化道、动作元素几乎99%相似。更重要的是,对方还打上“原创”二字。获悉抄袭事件后,周莉亚曾去视频号下留言,不久后,发现自己被拉黑了。

浙江少儿频道发布《双香径》舞蹈视频浙江少儿频道发布《双香径》舞蹈视频

  5月23日,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发布致歉申明,称该舞蹈节目是委托杭州视界演艺服务公司策划、编排和演出,已下架该视频,并已积极联系《只此青绿》的权利人,希望得到谅解并妥善处理。

短视频平台截图短视频平台截图

  律师解读:判断两部舞蹈作品是否实质性相似是侵权的关键

  近年来,大众对于小说抄袭、音乐抄袭等渐渐熟悉,对于舞蹈作品抄袭相对陌生。一般而言,法律上认定舞蹈作品侵权抄袭的判断标准都有哪些?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娱乐法律师徐晓丹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判断两部舞蹈作品是否实质性相似是侵权的关键,其比对标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量:选择对比样本;静态和动态结合比较;两段舞蹈的背景音乐、舞美、灯光、演员服装等是否近似;剔除一些舞蹈通用动作,仅比对独创性的部分。

  徐晓丹称,从视频中明显可见,《双香径》的舞蹈整体动作设计和服化道等元素相似度极高,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权又细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具体到《双香径》这个舞蹈,可以说是涉嫌侵犯了《只此青绿》原创舞蹈作品的几种权利,包括权利人的署名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此外《双香径》对《只此青绿》的部分改动,涉嫌侵犯了修改权或改编权。

  当创作者发现被侵权后,应该如何维权?徐晓丹建议,当发现侵权行为时,权利人首先要固定证据,联系侵权人,要求其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侵权人未能及时承担上述民事责任或双方就侵权赔偿等相关事宜未能达成一致的,权利人应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通过委托律师向侵权人寄发《律师函》、提起侵权之诉等法律途径来解决。

  舞蹈作品被侵权屡见不鲜

  维权难在哪儿?

  近年来,舞蹈作品被侵权时有发生,尤其随着综艺节目的发展,节目中的舞蹈版权纠纷不断。

  2020年,《青春有你2》中的训练生林小宅在初舞台表演了舞蹈“美少女变身”,随后有网友发现,该节目的舞蹈涉嫌抄袭舞邦导师兔子的原创编舞《美少女战士变身》。

林小宅工作室道歉林小宅工作室道歉

  2019年,关晓彤与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在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中合作演出《千手观音》。之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发文称,王牌版《千手观音》未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且还存在署名错误的情形。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声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声明

  “其实这么多年,舞蹈圈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你的动作、你的结构被抄袭,很难维权。我们之前也有《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渔光曲’、《杜甫》的‘丽人行’被抄袭。”周莉亚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抄袭很容易,维权很麻烦且成本较高,再加上版权保护意识薄弱,这也使得舞蹈圈侵权现象频发,很多时候都不了了之,要么就是“先上车后补票”。

  舞蹈作品维权难在哪儿?徐晓丹认为,舞蹈作品维权的难点之一在于创作者难以自证其为著作权人。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明确了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的著作权由制作者享有,然而对于舞蹈作品的著作权人却无明确规定,对著作权人的认定造成一定的困扰。一般认为,编导属于舞蹈作品的作者,因为其创作、设计、编排了舞蹈的一系列连续动作、姿势和表情,可以认为是著作权法中‘创作作品的自然人’。而编导这一称呼只具有职位性质,如果舞蹈动作的创作者另有其人或多人或由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主持创作的作品,仍应视该参与创作的自然人或法人、非法人组织为舞蹈作品的著作权人。”

  徐晓丹表示,难点之二在于侵权作品遍地开花,有培训机构以此宣传、教授舞蹈盈利的,抄袭进行商演的,参加各项比赛的,发布视频进行网络传播收割流量的等等,不胜枚举,如要一一打击侵权,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财力。难点之三便在于维权过程艰辛曲折,维权成本较高而取得的收效难以匹配,或维权时间较长,权利人疲于应对。

  徐晓丹认为,无论维权的困难大小,在舞蹈界侵权、抄袭之风频发的今天,还是需要适时出现一些知名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维权成功案例来带动行业的正向发展,扼制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原创作者的同时也将会促使产生更多、更优质的原创舞蹈作品。(完)

  此前报道

  “《只此青绿》这么有名也敢抄?”导演怒了(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只此青绿》又被抄袭了。

  5月22日下午,周莉亚和韩真收到朋友转来的链接,发现心血之作又被抄了。

  问世以来,《只此青绿》被抄袭的情况屡见不见,而这一次最刺痛两位导演的,是对方赫然打上“原创”二字。

浙江少儿频道视频号贴了《双香径》视频浙江少儿频道视频号贴了《双香径》视频

  这则名叫《双香径》的舞蹈,以“第二十一届中国茶圣节原创舞蹈”之名,发布于浙江少儿频道的视频号。与此同时,浙江少儿频道的公众号也做了相关介绍,“一段特意编创并展现径山禅茶文化,墨香、茶香意蕴的《双香径》舞蹈,开启了今年第二十一届中国茶圣节的序幕。”

  “几乎是照搬,服化道、动作元素几乎99%相似。”周莉亚和韩真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获悉抄袭事件后,周莉亚很快就去视频号下留言,不久,发现自己被拉黑了。愤怒又无奈,维权过程中,两位导演想起了自己呕心沥血的创作过往。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共同出品,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担任总编导,2021年8月首演于国家大剧院,口碑爆棚,2022年登陆央视春晚,爆红全国。

  为了创作这样一部有着宋风雅韵的作品,两位导演花了至少五个《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精力。光是研究和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有关,和宋代诗歌、工艺、美学相关的书籍,她们就看了上百本,更不用说她们向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悉心讨教的种种经历。

  历经数月艰辛筹备,《只此青绿》终于问世,一战成名。

  “你辛辛苦苦冥思苦想出来的东西,别人顺手就拿去了,还成了原创。”韩真不解。

  在舞蹈圈里,抄袭的情况时有发生,圈内人叫苦不迭,维权的过程却复杂而漫长。

  “这样一种环境,会让真正搞原创的人心寒。”两位导演认为,需要一两个经典案例,来推动社会对舞蹈版权的认识,让舞蹈环境更加健康,“抄袭的环境,伤害的不光是我们,更多的是下一辈、年轻创作者,他们会觉得那是捷径。”

  “原创两个字儿,

  真正刺到我们了”

  澎湃新闻:能和我们复述一下发现抄袭的过程吗?

  周莉亚:浙江那边有个朋友下午发给我,他说,这是照搬嘛,还说是原创。我就转发到我们编导群,大家都点开来看了。他们写了原创,我就留言了,你们确定这是原创吗?我当时觉得可能不是卫视自己的活动,他们只是转发的。

  过了一会儿,我们发现对方把所有评论关闭了。有些网友就到对方的其他视频下面去留言,说你们这样删评论,不如把这条视频删掉,这样不是特别好。又过了一会,我发了个朋友圈,大家都能看到(视频),我打不开了,发现他们把我拉黑了。我很生气。

  把原创两个字删掉以后,他们又发了,网友又去评论,最后没有办法,他们才删了。删完以后,他们又在抖音上发,我们的演员,还有好多网友,又去抖音上质疑他们,他们才又删掉。三番两次,把大家激怒了。

  具体是谁负责编导,我们还不好确定,还没查证。应该是编导抄了,那到底是主办方要求的,还是他欺骗了主办方,我们不得而知。主办方中国茶圣节在整个节的流程中、宣传里,都用了《双香径》,都写的原创作品。这个节目还在现场演出了,不只有青绿,还有希孟这个角色。

  另外,《双香径》的舞蹈视频,一看就是专业团队拍摄的,还是花了钱拍的,虚拟拍摄手法很费钱。具体是谁拍,我们不太清楚。所有出口都在浙江少儿频道,不管是抖音、西瓜视频,还是微信公众号,都是浙江少儿频道播的。

  澎湃新闻:从你们的角度看,这段舞蹈和《只此青绿》有多少程度的相似?

  周莉亚:几乎是照搬的,90%以上。其实这么多年,舞蹈圈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你的动作、你的结构被抄袭,很难维权。我们之前也有《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渔光曲”、《杜甫》的“丽人行”被抄袭。这一次真的挺无奈的,他们写得非常明确,是“原创”。原创两个字儿,真正刺到我们了。

  澎湃新闻:所以最让你们气愤的,是明明抄袭了,还标了原创?

  韩真:大部分时候,我们对于这样一种状况,已经习惯了,但这种习惯,也让我们自己觉得特别无奈。

  习惯着习惯着,你会发现,当原创两个字蹦出来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太刺眼。它的动作、它的发力、它的要求,没有我们原版要求得那么高。说实话,看到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我们都能回想起当时创作这些动作时的心理状态,很多动作几乎可以如数家珍。

  澎湃新闻:《只此青绿》登上央视春晚后全国皆知,为什么还有人这么高调地抄袭?

  韩真:这也是我们特别想问的一点,也是我们最无奈的地方。在十几亿人都可以做见证的情况下,在服化道、在动作元素几乎99%相似的情况下(当然他们把发饰改了),是怎么打出原创两个字的?

  澎湃新闻:两位提到已经习惯了,意思是你们被抄到麻木了?

  周莉亚:这个习惯说出来,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你有时候不好意思说,说得太多了以后,好像你特别较劲、特别较真,但是要知道,这些作品是我们一点一点排出来的。

  很多网友也会圈我们,导演你看,这抄袭太明显了。有时候,他们蹭也就蹭了吧,但有时候,他们抄了,还特别明目张胆。

  比如,很多地方拿着《只此青绿》进行商业演出。再比如,很多成人舞蹈培训机构,把我们的作品拿去,一个学员上千元,一个星期学一个舞蹈,包括《只此青绿》以及“渔光曲”“丽人行”。

  有一次在小红书上看到,我忍不住给一个培训机构留了言:你们这样拿别人的作品进行商业盈利,不合适。他们打的招生广告,还用了我们的原视频。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现在和不少品牌有《只此青绿》的商业联名,有一些是正规的商业联名,还有非常多没联名的品牌,把广告都打到机场去了。有时,他们会找地方的商业舞蹈团去扒这个舞蹈,然后去跳。

  还有人拿“丽人行”去国外,作为他们的原创节目去参赛,还获了奖……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没有途径去维权,这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过了也就过了。

《只此青绿》剧照《只此青绿》剧照

  “长期的包容,

  让抄袭者有恃无恐”

  澎湃新闻:为什么今天选择站出来说?

  周莉亚:为什么今天我们要把这些话说出来?一来,因为原创两个字,二来,他们一次又一次触碰我们的底线,我们不能再退了。

  我朋友圈里有很多舞蹈圈的,大量原创被抄袭,大家都很无奈。这样一种环境,会让真正搞原创的人心寒。抄多方便啊,抄不需要成本,但是原创需要很长时间的思考,如果大环境都无视,而且是这样一个大卫视都无视,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韩真:有时候观众也会问,你们既然发声了,谴责了,为什么不去维权?这不是今天、立刻、马上就可以跟上的一个事情。每一次维权的过程都是复杂而漫长的,尤其是舞蹈方面的维权,创作者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慢慢弄。

  抄袭为什么会这么普遍?就是因为长期的一种“包容”,让抄袭者有恃无恐,而普遍到一定程度以后,会损害一个行业健康发展。

  周莉亚:从版权的注册到版权的保护,舞蹈圈还需要一个过程,还没有其他行业那么成熟。像音乐,几个小节就已经是侵权了,体系相对完整。

  抄袭的环境,伤害的不光是我们这些被抄袭的人,更多的是下一辈、年轻创作者,他们会觉得那是捷径,那样能更快地获得。如果社会风气、社会环境更好,会让更多年轻人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去做原创,而不是习惯了“拿来主义”。

  澎湃新闻:对推动舞蹈版权的保护,你们有什么想法?

  韩真:在舞蹈版权方面,我们认为,需要一两个经典案例,来推动整个社会在认知上的进步,形成一种约束。需要有某种推进,去倒推舞蹈环境趋于更加健康。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法务部门,也在积极处理侵权问题。在维权之前,有时候,我们编创者只能先行一步,因为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在特别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去发出声音的。

  周莉亚:其实我们都是幕后人员,不愿意过多地站在风口浪尖上。韩真刚才说的一点特别打动我,如果我们不站出来,没有那么一两个案例去推动,抄袭就会形成一个普遍现象,影响的一定是舞蹈行业。你看这两天发生了这么大的版权事情,热搜挂了整整一天,即便这样,还是有人没意识到版权问题。

  澎湃新闻:两位的创作能量很强,一直发生侵权的事情,会不会对你们的创作信心造成打击?

  韩真:我个人来讲,创作信心不会被打击,但就像出门坐公交车,你老被偷,接下来是不是就很想把口袋缝起来?我的创作欲望不会被打击,但希望某些方面做得更完善,再进行创作,不然的话有点伤心。

  周莉亚:我觉得是有的,但如果有新的创作想法,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

  韩真:我特别期望一件事情。我认为,观众是最好的监督者,有时候,观众比律师声明、比导演站出来得更快,如果大家都对抄袭行为嗤之以鼻,而不是视而不见,相信谁都不愿意挨骂,都不愿意当小丑。这种正向的压迫感一旦建立了,侵权的人或平台就不敢了,因为他们会觉得很下不来台。

  当然,这还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大家都脸皮薄一点,可能这事就少一点了。

  微博博主观点

点击进入专题:
今日热点精编

责任编辑:祝加贝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