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环境中,继续穿着“大白”会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发,大大增加中暑发生的概率。被汗水浸透的“大白”防护作用也已经大打折扣。
在炎热的环境中,继续穿着“大白”会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发,大大增加中暑发生的概率。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上作出上述提示。事实上,被汗水浸透的“大白”防护作用也已经大打折扣。
今年入夏以来,热浪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然而,伴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的持续流行,我国多地也出现了不少本地病例的流行和传播,疫情防控不能放松。但在酷热的环境中,如果继续穿着医用防护服,会大大增加中暑的风险。
对此,华山感染团队提示,与在方舱或定点医院病房中救治新冠确诊患者不同,如果在没有空调环境中进行普通人群的采样等工作时,工作人员原则上只要“一级+”的防护措施应该就能足以防止被感染,近距离接触时可以在N95口罩的基础上戴面屏防护,而不应该再鼓励或规定必须穿着“大白”。
“至于普通的防疫工作者(非采样人员),尤其在炎热夏天的户外环境,我们推荐正确规范佩戴口罩,并注意手卫生就可。”团队写道。
此外,对于必须在炎热的夏季工作的防疫人员,也应注意阶段性休息与饮水,工作时间不应过长,如有中暑症状应该及时暂停工作,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补充水分。
华山感染团队特别指出,高于41°C的温度几乎总是异常和有害的。在高温条件下,核心产生的代谢热量必须转移到皮肤,这一过程涉及皮肤血流量的大幅增加。
一旦环境温度上升到35°C以上,防护服就不可能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来散热。而在此时,当一个人穿着“大白”时,“大白”会包裹住全身,而当汗液直接从身体上滴下,并且所有的散热途径都被阻止时,人体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进而导致中暑。
中暑是一种可以威胁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如果发现不及时、处理不正确都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乃至死亡。医学上,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中暑通常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团队近日也提示应警惕高温天气下出现的中暑,并警告严重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中暑其实是一种表现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中山医院团队写道,“如果有人发生中暑,要立刻脱离高温环境,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将中暑者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团队还建议,高温天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
相关报道
南昌:室外采样人员不再穿防护服,一小时换岗(观察者网)
据人民网报道,7月16日的南昌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南昌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朱世鸣宣布,采样人员迄今已累计完成2438.29万采样任务。为防止医务人员中暑,南昌市持续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条件,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据悉,南昌市室外采样人员将不再穿防护服采样,而是改穿一次性隔离衣;采样地点尽可能安排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采样人员一小时换岗,并通过安置制冷机、风扇、冰块放在医务人员周围帮助降温,采样点配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和生活物资,全力保障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
今天起,全国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内南昌最高气温均在33度以上。
此前,已有多地出现医护人员采样时中暑晕倒事件。
据上海市嘉定区卫健委微信公众号,7月14日上午,在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酸采样点上,一名联勤队员突头晕胸闷、四肢乏力等中暑症状。当时室外气温高达38℃,所幸发现及时,该队员被急送至中心门诊抢救室,妥善处置,无生命危险。
据门诊护士长郁丽静介绍,当时患者体温37.7℃,血压165/114mmHg,心率102次/分,抢救室医护人员将其平卧,解开衣领,立即给予补液,冰袋敷于腋下及大腿腹股沟处物理降温。同时,紧急联系医疗急救中心,转运至嘉定区中心医院进一步诊治。
据点时新闻报道,7月9日,河南驻马店一名医护人员在脱防护服准备休息时,突然开始呕吐,身体不适瘫倒在了地上。周围市民上前帮忙扇风降温。
陕西省岐山县卫生健康局微信公众号日前披露,7月4日,岐山县医院职工刘丽随采样队来到岐山县中心小学进行采样时中暑晕倒,被120紧急送至急诊科就诊。7月6日,岐山县医院院长一行来到病房看望慰问。
消息称,当天气温高热、学生多、工作量大,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的刘丽浑身不停出汗,时不时感觉胸闷气短。她原本强忍不适,只想着赶紧把任务完成,把防护服脱掉就没事了,但最终支撑不住,眼前发黑,栽倒在地。
同样在4日,苏州援无锡医疗队的一名女护士,在爬楼为居民做核酸的时候突然中暑晕倒。据报道,她当日爬楼为1100多位居民进行了核酸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