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台媒看大陆:艺术之乡广东汕尾 文化底蕴深厚

台媒看大陆:艺术之乡广东汕尾 文化底蕴深厚
2022年10月01日 21:3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1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近日发表了有关广东省汕尾市的报道,介绍了当地民间艺术。

  报道指出,汕尾文化底蕴深厚,曾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拥有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三个稀有剧种,汕尾渔歌、陆丰皮影戏、汕尾滚地金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百年来,广府文化、福佬文化、客家文化于此融合交汇。多元文化兼容传承,铸就了汕尾的“根”与“魂”。

白字戏,表演温柔细腻。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白字戏,表演温柔细腻。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又称南下大戏,是南戏遗响,有800多年历史。用“中州官话”(正音)唱念,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剧种。正字戏明初流入粤东,后扎根海陆丰(汕尾市的另称)。有传统剧目2600多个,分文戏和武戏。文戏有唱腔,以曲牌体的正音曲(大板曲)、唱牌子(昆腔)为主,杂以乱弹、小调等。正音曲以“奚琴”领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唢呐伴奏。武戏(提纲戏)用吹打牌子伴奏,渲染气氛。

  白字戏,俗称白字仔。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汕尾,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海丰白字戏。以演文戏见长。音乐唱腔委婉深情,表演温柔细腻,唱曲衬词多用“阿伊嗳”。常演的多为传奇故事,全连戏(整本戏)较多,折子戏较少。

西秦戏,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西秦戏,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西秦戏源于明代西秦腔(即琴腔、甘肃调)流入海陆丰,又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逐渐游离本腔而自立门户,形成别具风格的戏剧种类。传统剧目1000多个,表演风格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打。

汕尾渔歌,渔歌对唱。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汕尾渔歌,渔歌对唱。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汕尾渔歌从宋代就开始传唱,元、明时期在沿海地区广为流传,明代形成“龙津渔唱”,被定为“海丰八景”之一。汕尾渔歌是广东汕尾沿海各地的传统民歌,主要在渔民中传唱。渔歌具有非常浓郁的海洋气息,内容有男女情歌,也有对生活的抒发,运用海陆丰方言歌词,以对歌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

皮影戏,影人雕刻精致、色彩鲜艳。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皮影戏,影人雕刻精致、色彩鲜艳。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陆丰皮影戏,闽南语系地区亦称皮猴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我国皮影素有北路、南路之分,陆丰皮影戏是南路仅存的一支。它的艺术传统优秀古朴、音乐唱腔甜美丰富,紧随时代、锐意革新,将水墨画、通花剪纸、单线平涂等各种绘画形式运用于舞台美术,影人、道具雕刻精致、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表演细腻生动。(完)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