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1月11日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受到广泛关注。
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针对大家关注的条款进行解读,他表示,“所有的调整都是有依据的。”比如,由“7+3”改成“5+3”,不但没有放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调整一:对密接者的管理措施从“7+3”调整为“5+3”
此次优化调整,对于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由原来的“7+3”即7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为“5+3”,即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他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是今年6月28号正式发布的,实际上第九版在今年3月份就已经有了雏形。
今年1月8日,奥密克戎开始在我国流行,第九版方案从1月开始制定,到3月份初具雏形,4月5日到5月5日,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国7个城市对第九版的雏形进行试点。当时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A.1和BA.2,试点情况发现,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是97.3%。所以第九版是“7+3”。6月28日第九版发布以后,7月份和8月份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当时我国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5和BA.5.2、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
所以从第一版开始,一直到第九版和现在的优化版,从原来是14天,变成“14+7”,再到“7+3”,现在是“5+3”,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常继乐说,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8天,所以采用的是“5+3”。
调整二:对密接的密接不再判定
常继乐介绍,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不再对次密接进行管理、判定,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我们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调整三:取消中风险区的判定
常继乐介绍,自武汉疫情以来,对于风险区的划定一直在调整,比如原来叫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在第八版的时候叫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第九版统一成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经过第九版的实践应用,以及7月份和8月份的评估,发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我们觉得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调整四: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来是7天集中隔离,现在调成7天居家隔离。常继乐介绍,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但是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因此,把高风险区外溢的人员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考虑到这些人员到社区以后好管控,同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另外,大家还关注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7天,改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这也是经过实践和评估以后有了调整,实践发现,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这些人的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万,比刚才说的中风险和次密接的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调整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