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隔离门磁闲置核酸亭如何再利用?这些社区有高招

隔离门磁闲置核酸亭如何再利用?这些社区有高招
2023年03月17日 07:41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延安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不少先前用于防疫的物资闲置下来。为了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不少社区积极探索,将居家隔离门磁改造成为空巢老人报警器,把核酸采样亭变为小修小补服务站,利用遮阳棚给自行车遮阳挡雨等。这些闲置防疫物资的“再就业”不仅避免了浪费,还实打实地给居民带来了方便,值得借鉴。

  举措1

   门磁变身空巢老人报警器

  前几天,顺义区金宝花园社区工作人员张静琳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提示空巢老人曹老爷子家里的门磁被触动了。在收到信息之后,张静琳有些担心,立即拨打了老人的电话,接通之后确认老人家里没有异常,只是被老人好奇摆弄时不小心误碰了,张静琳这才放心。

  曹老爷子家里所用的门磁还是社区先前在防疫时期遗留的物资,但并不是像之前居家隔离那样,为了减少外出而被安装在了大门上,而是改造成了一个报警器,可以被老人随时拿在身边。社区工作人员把门磁装好电池,用胶带将原先会分别安装在大门和门框上的两部分粘在了一起,由老人自行放置在家里的桌柜上,或者随时携带在身上,一旦老人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掰开门磁,就会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到指定联系人的手机上。

  曹老爷子今年73岁,家里就只有他和他老伴,老伴的身体不太好,俩人又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和网络,真要遇到什么突发情况,有时候无法自行处理。当听说社区可以为老人免费提供门磁用作报警器时,第一时间就去领了一个。有的老人领取门磁之后,会将自己的子女指定为紧急联系人,并与子女的手机绑定,一旦触动门磁报警,子女的手机就会收到提示。不过,曹老爷子的孩子在国外定居,不在老两口的身边,他该与谁的手机进行绑定呢?张静琳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主动提出愿意作为老人的紧急联系人。

  “小区里我认识的老人比较多,我觉得门磁报警器确实比较好用,我想发动更多的老人都申领配备。”曹老爷子说,很多老人与子女住得并不太远,门磁就好比一个远程摄像头,有实时监控的功能,是与子女联系的纽带,能让大家都特别踏实。

  “我们社区有很多空巢老人。其实我家里也有老人,有时候老人突发疾病,大脑就会一片空白,没有精力拿出手机,再去一个个寻找或者拨打电话号码了。”金宝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葛春伶说,而门磁甚至可以被老人随身放在衣服的口袋里,遇到紧急情况,只要触碰一下,就能发出预警。葛春伶说,以前大家对门磁的关注点主要放在开关门上,如今通过再利用,变身成为了独居老人报警器,能够充分发挥其智能作用,实现对老人的实时监测,守护老人的安全。

  目前,总共有10余名老人领取了门磁,受到老人的普遍欢迎。据了解,社区总共有30多个闲置门磁,将优先提供给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举措2

  核酸亭改造为志愿服务空间

  你能想象在核酸采样亭里磨剪子戗菜刀的场景吗?这样的情景正在顺义区香悦第一社区频频上演。除此之外,中医号脉、测血糖量血压、理发、改裤脚等便民服务也都搬进了核酸采样亭。记者从属地双丰街道了解到,针对辖区内闲置的核酸采样亭,其中一部分进行了撤除,另一部分则纳入到了相关部门的台账,可以保留进行再利用。

  “我们小区的广场上原本有一座核酸采样亭,后来大规模核酸检测暂停之后,采样亭也逐渐闲置了下来。”香悦第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岳佳说,广场上的这个庞然大物,因为妨碍大家正常的出行和活动,逐渐成为了居民的“眼中钉”。最近,在征得相关部门和居民的同意后,大家一致同意将其移到社区居委会旁边的一处空地上,并改造为便民服务站,加上原本旁边的另一座采样亭,可以相互补充。

  岳佳告诉记者,社区里原本就有一支志愿服务队,每隔一段时间,社区就会招募有职业经历的医生义务问诊、把脉,以及有手艺的居民免费理发、磨刀。“以前条件有限,大家都是在广场上做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冬天,这些志愿者的手因为长期暴露在室外,常常被冻得通红,很令人心疼。”如今,将磨剪子戗菜刀这些小修小补等各种服务项目搬进核酸采样亭,不仅使闲置资源充分利用,也大大开拓了志愿服务活动空间。

  走进其中的一座核酸采样亭,记者发现,里面有几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听诊器、血压仪等设备,旁边还有专门统计的居民健康档案。靠近窗户的长桌上摆放着一个药箱,里面放着用来测血糖的物资设备。岳佳说,每次开展活动前,社区都会提前发布消息,有些比较火爆的志愿服务项目还会采取预约的方式,其中测血糖量血压是最受居民欢迎的,每次都会排起长队。

  记者又走进旁边的另一座核酸采样亭,虽然空荡荡的,但便于灵活利用。岳佳说,活动当天,志愿者会将专门用来磨剪子戗菜刀的工具搬来,在里面为居民现场打磨。

  此外,采样亭里还可以用来理发、改裤脚。“我们原本以为没有多少人需要改裤脚,没想到第一次活动的时候,就收到了好几包的衣服,志愿者只能拿回去,慢慢给居民改。”

  在马坡花园第二社区南门外也有一座核酸采样亭,如今被改造成了志愿服务岗亭。这座采样亭不上门锁,不仅社区志愿者可以在此歇脚,外卖和快递小哥也可以在这里休息喝水。据马坡花园第二社区党总支书记焦秀梅介绍,这座核酸采样亭之前安置在社区的广场,闲置后也没少被居民投诉。在得知可以改造利用后,工作人员想到,社区南门外有一处志愿者值守的简易棚子,雨雪天气地面坑洼泥泞,很难遮风避寒。于是社区将核酸采样亭挪移到了南门外,取代了原有的简易棚。

  记者探访当天,值勤志愿者潘老爷子正在亭子里面休息。潘老爷子告诉记者,亭子四面透明,可以看到各个方向的情况,视野更加宽阔,硬件设施也更好了。“前些天天气很冷的时候,待在亭子里很暖和,而且里面还有空调,接通电源之后冬暖夏凉。”

  焦秀梅表示,岗亭不会上锁,不仅是志愿者,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或者任何一位居民都可进入里面休息。记者还在岗亭看到,里面配备了一次性纸杯、打气筒、速效救心丸、创可贴等各种工具和药品。“曾经有位居民刚出门遛弯儿,就心脏病犯了,所以我们在这里专门准备了速效救心丸,以应对突发情况。”

  举措3

  遮阳棚为自行车遮阳挡雨

  前几天,居民刘先生反映,位于金宝花园社区27号楼北侧的集中充电车棚,因停放多辆自行车导致没有充电空位,社区内其他充电车棚也常常出现相似的情况,希望居委会能够尽快协调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查看情况,原来,充电位上方都有顶棚,而周围没有更合适的可以用来遮风挡雨的车棚,导致各种非机动车辆都挤到这里存放。

  能否在短时间内再建一个车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金宝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葛春伶突然想到,社区里有核酸检测时购置的可拉缩式遮阳棚,如今已经闲置,至于后续如何处理,大家也是煞费脑筋,迟迟没想到更好的用途。“我就想着能不能将其改造成为自行车棚?”葛春伶通过向居民征集意见,最终决定在充电车棚旁边选址搭建临时自行车棚,方便居民使用。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的影响,选址最终邻近原有的充电车棚,并且位于前后两栋楼中间,将噪音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探访当天,这处由遮阳棚改造而成的自行车棚上张贴着“自行车存放处”的醒目提示,非机动车辆整齐地停成一排,井然有序。

  葛春伶表示,目前居民的反响都比较好,社区还有几个同样闲置的遮阳棚,也在考虑将其利用为自行车棚。为此,社区已经经过居民代表的同意,确定了选址,有望很快改造完成。

  记者手记

  让闲置物资物尽其用

  “现在还有很多闲置的防疫物资,如果就这样浪费了,太心疼了!”记者连日来走访多个社区,很多工作人员都有类似的心声。怎样处理并利用好这些闲置物资,是摆在很多社区工作人员眼前的难题。

  金宝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葛春伶也曾为这样的问题发愁,直到有一天,她看着面前的一堆隔离门磁,把它们反复放到一起粘住、打开,这时候手机就会出现报警提醒。葛春伶突然想到了一键呼,灵感也就随之而来。于是,这些隔离门磁很快完成了“再就业”,摇身一变成为了独居老人的报警器。“之前没有很好地处理办法,是因为没有转换思维,还是局限于它最原始的功能,一旦跳脱出来,灵感源源不断。”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闲置的防疫物资原有的防疫功能也在逐渐减弱。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社区在不断的摸索中,这些脑洞大开的想法成功付诸于实践,也让闲置物资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跳脱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因地制宜为民所用,仍值得进一步摸索。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