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昌平首个动物致伤专家门诊落地 专家详解受伤后的“关键动作”

昌平首个动物致伤专家门诊落地 专家详解受伤后的“关键动作”
2023年03月17日 12:34 新京报作者:田杰雄

  日前,昌平区首个动物致伤专家门诊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开设,3月15日下午,聚焦动物致伤规范诊疗的话题,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主办的“京北论坛暨动物致伤规范诊疗”会议也在昌平区医院举办。动物致伤包括哪些范围?动物致伤门诊与普通门诊的区别在哪?被动物所伤的第一时间,人们有哪些可迅速执行的“关键动作”?针对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王传林,以及北京市昌平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博。

3月15日下午,“京北论坛暨动物致伤规范诊疗”会议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举办。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3月15日下午,“京北论坛暨动物致伤规范诊疗”会议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举办。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提供差异化服务 动物致伤专家门诊落地昌平区医院

  走进昌平区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急诊入口,右手边走廊里有一间特殊的诊室,专门为与动物接触致伤的患者服务,这里是昌平区首个动物致伤专家门诊,今年2月才刚刚成立。但对于动物致伤救治方面的探索,该院已经持续了多年。

  记者了解到,昌平区医院是北京市第一批狂犬病疫苗接种门诊,2019年医院成立了动物致伤门诊创新工作室,2022年被昌平区总工会授予昌平区职工创新工作室,今年2月设立的动物致伤专家门诊,正是由创新工作室主导创立。

  动物致伤专家门诊,区别于普通门诊,能提供哪些服务?此前成立的创新工作室又“新”在哪里?王博告诉新京报记者,一方面,专家门诊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具差异性的服务,区别于急诊医疗环境中的繁杂,这里可以更详细地为患者答疑解惑,给出更全面的救治方案。另一方面,门诊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人情况提供专业的咨询,也可为患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处置,节省费用。

昌平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博介绍动物致伤专家门诊与普通门诊的区别。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昌平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博介绍动物致伤专家门诊与普通门诊的区别。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王博举例提到,由于假期外出游玩磕碰,此前每逢假期过后,总有许多家长带孩子来医院要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者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按照我国目前计划免疫完成情况,以及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年版)》,在既往完成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全程免疫(3剂及以上)的情况下,11岁以下儿童一般都有保护性抗体,可以不推荐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者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患者常说的破伤风针。”王博告诉记者,一针可不经皮试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要320元,随着诊疗规范落地工作的不断推进,预计每年可以为很多家庭节约这笔资金。

  涵盖多种类型 动物致伤的救治并不局限于只打狂犬病疫苗

  随着专家门诊的开设,再次引发大众聚焦动物致伤规范诊疗的话题,3月15日下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举办的“京北论坛暨动物致伤规范诊疗”论坛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王传林提到,动物致伤门诊建立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培养专门的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他特别强调,动物致伤的救治不仅仅是针对犬类伤害后接种狂犬病疫苗,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规范处置伤口等。

  “来自于城市的病患,主要是被家养猫犬致伤,甚至是被包括仓鼠、蛇在内的异宠咬伤。而农村地区,致伤动物的种类则更加广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王传林提到,近年来因马蜂、蛇类、海洋生物导致的动物致伤事件不少,致伤程度和风险也更高,而这些情况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原)委托开展动物致伤规范化防治培训,面向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等工作,目的就是在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动物致伤规范诊疗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动物致伤后的重视程度,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在不幸被伤后得到规范化的处置,“今天举办的‘京北论坛暨动物致伤规范诊疗’也是为了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同时我们今年也在全国巡回举办动物致伤规范化防治培训项目即AIST项目,初衷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与论坛的专家合影,一排右七为王传林。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参与论坛的专家合影,一排右七为王传林。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王传林还提到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在南方地区,它们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也让不少人受伤。“红火蚁的繁殖能力很强,危害也很大,它们在田间祸害庄稼,也攻击人类,被红火蚁咬伤后严重的可致皮肤化脓、过敏,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将会危及生命。”王传林讲述,这些都是动物致伤的案例,也将是动物致伤门诊救治的范围。

  除了身体上的创伤,王博还提到在动物致伤诊疗过程中,对于心理创伤的治疗和疏导。“我们专家门诊开设后,有一位患者来就诊了三次,其实他只是与犬类间接接触过,但因为‘恐狂症’,非常焦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我们作为医生也需要通过尽可能多、尽可能细致的沟通讲解,在心理上疏导他内心的焦虑和紧张。”

  建立亲密关系 “吸猫”“撸狗”也要保持距离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的狂犬病发病数为157例,2022年为130例左右。可以看到的是,狂犬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病数量也在不断降低。但王传林告诉记者,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忽视狂犬病,因为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是100%,零距离、毫无防备地与宠物接触、互动还是需要保持安全距离,受伤后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交给专业的医生进行规范处置。

  王传林进一步提到,在城市中,前往动物致伤门诊就医的患者多被宠物所伤,其中被猫狗咬伤、抓伤的患者非常多,随着近些年来养猫的热潮,因猫抓伤前往医院的患者成了动物致伤门诊的多数群体。

  作为哺乳类动物,虽然猫犬能够感染及传播狂犬病毒,不过,王传林指出,实际上城市中作为宠物而养的猫,尤其是不和外界接触的猫,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的概率并不大,更应被关注的是它们所携带的其他致病微生物。“比如有的猫身上会有弓形虫,对于孕妇的影响很大,再比如犬类唾液中有大量细菌,会导致伤口感染和炎症。”王传林说,很多传染病是人兽共患病,这意味着在喂养宠物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在“吸猫”“撸狗”与宠物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王传林认为,这其中也要把握分寸和尺度,更要讲方法和原则。“和谐相处,但不要过于密切。文明养犬、养猫,定期为宠物打狂犬病疫苗、做驱虫,这是为了宠物健康,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健康。”

  专家支招 一招辨别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狂犬病暴露后及时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合理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手段。许多人被猫犬伤害后,伤口看似不大,就会犹豫是否有必要接种狂犬病疫苗。那么,狂犬病疫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接种?被猫犬咬伤后第一时间该注意什么?

  在王传林看来,在不能确定对人造成伤害的动物是否感染狂犬病毒的情况下,只要有伤口存在就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毒只有在皮肤完整时,才不会传染。”一部分患者的皮肤并未呈现明显的创口,只有一道印记呈现,那么这时候怎么判断皮肤是否完整?

  “按照我国狂犬病暴露后分级划分包括Ⅰ级暴露、Ⅱ级暴露、Ⅲ级暴露,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其实很难分辨,如果被抓后伤口不明显,不能明确判断皮肤是否有破损,这时候可以使用干净的棉棒蘸取酒精,擦拭被抓部位。如果出现刺痛感,那么就肯定需要到医院就医了。”王传林说,若擦拭后,皮肤并未有被刺激的感觉,那么只需认真清洗接触部位即可,“当然,这只是相对简单的辨别方法,若遇到复杂情况或者自己不能作出判断,还是建议患者到医院就医评估。”

  王博也告诉记者,面对狂犬病,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暴露前免疫”,“也就是在准备养猫犬动物之前,提前接种狂犬病疫苗,即便出现致伤情况,也只需再次加强接种狂犬病疫苗即可,这会减少接种针次,也更节约时间成本、经济成本。”

  此外,王博还介绍,无论是否就医、是否接种狂犬病疫苗,也无论是否被哺乳动物伤害,对于患者来说,最关键的是动物致伤后,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左右,这个步骤其实可以帮助清除伤口内大多数的细菌和病毒。他还特别提示患者,不要试图用嘴去吸出伤口内的血,“这也是处理伤口时特别忌讳的一点,我们的口腔环境里也有很多细菌,而且如果口腔黏膜有破损也会有感染的可能,这个吸血的动作会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