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对策,要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是最重要的。”
中巴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成功办理,再次引发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相关议题的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11日从中国工商银行(巴西)有限公司(下称“工银巴西”)获悉,工银巴西已成功办理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标志着该行在巴西市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工银巴西担任巴西境内的人民币清算行。在这笔业务中,工银巴西支持贸易双方成功实现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该笔业务在清算效率、汇兑成本以及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安全性等方面均体现出显著优势。
工银巴西负责人表示,该行未来将继续积极发挥巴西人民币清算行优势,努力为两国企业提供便利、高效、安全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推动中巴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中巴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合作金额不断增长。本次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成功落地,标志着中巴企业在贸易往来中拥有了更多币种选择,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中巴贸易和投资中的占比,为中巴经贸往来与金融合作注入新活力。
国际化程度逐步加深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发行的货币在该国或地区之外成为具有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功能的货币。为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可以选取与支付货币、投资货币、融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等国际货币功能相关的一些关键指标进行定量评估。
基于此,央行专门构建了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以定量评估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在《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央行披露最新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为2.86,较2021年底水平上涨2.1%,显示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逐步加深。
这一结果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突破性成就的不断落地。比如,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延续增长态势。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1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2.88%,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时提高1.8个百分点,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
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反映出对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认可。
此次中巴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之所以备受市场关注,除了“排斥美元”的市场误读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则在于贸易双方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两国贸易和投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1家人民币清算行。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建设性具有五大亮点:一是,与我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央行/货币当局数量不断增加,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持续增长,有助于增加海外央行的人民币货币储备;二是,构建“CIPS + CNAPS(HVPS)”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满足全球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民币跨境支付对于SWIFT系统的依赖;三是,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深度融合,双方的人民币跨境支付金额规模实现了高速增长;四是,充分发挥香港的枢纽作用,多项政策支持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五是,探索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有望改善跨境支付,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鲜血液。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日前表示,中国与某些发展中国家达成了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协议。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自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建立在双边贸易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难以取得广泛和更有深度的发展。只有当其他国家相互间进行贸易时也有意使用人民币结算时,即能够成为第三方货币在他国贸易中获得广泛使用,人民币的国际化才能真正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是重要对策
从2009年至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逾十三载。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结果,也是我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
当然,如何使人民币国际化走得更稳,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得到提升,仍然具有挑战性。对比全球主流国际货币,截至2022年一季度,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国际化指数分别为58.13、21.56、8.87和4.96,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仍是任重道远。
“往后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美元等国际货币相比目前仍有较大差距,国际化进程任重而道远,预计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稳中求进。”明明认为。
在他看来,货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过程,必须经历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而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仍在初级阶段,较美元仍有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展望未来,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撰文指出,首先,基于人民币的非美元支付体系具有发展潜力,这一方面源于中国与部分国家的经济互补性,也源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国所拥有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事实上,中国与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区域国家已达成了一些非美元的支付机制安排。其次,中国国债可成为对全球安全资产供给的一个重要补充。此外,中国央行与其它国家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与一些大宗出口国的战略储备合作等,也有望扮演安全资产的角色。
张礼卿认为,为了有效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对策,要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是最重要的。“中国经济现在是美国的2/3,我们如果能够倒过来,美国经济是中国经济的2/3,那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就会打得更开了。”
对此,彭文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彭文生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中,一个流行的观点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尤其资本账户管制是重要障碍,甚至有观点认为,资本账户不开放,真正的人民币国际化就无从谈起。“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不必一切以资本账户开放为着力点,应该重视中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BIS)签署了参加人民币流动性安排(RMBLA)的协议。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是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并设计的一项金融制度性安排,旨在通过构建储备资金池,在金融市场波动时为参加该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首批参加方有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马来西亚中央银行、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智利中央银行。
张礼卿认为,当前,由于美联储激进加息,一些发展中国家债务风险大幅度上升,面临较大流动性困难,不排除一部分国家会陷入债务危机。由于IMF能够提供的流动性贷款金额相对不足,其他形式的国际流动性支持规模也十分有限,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补充。“个人觉得,这方面的努力,我们也许还可以做得更多一些。这既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有利时机,也是中国为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