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郑伟彬)4月14日下午,在新京报社、千龙网主办,新京智库、贝壳财经、北京帕尔玛塔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信心与繁荣——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主题论坛“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消费”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新社表示,金融机构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新的数字化实体经济。而数字金融安全如何有效地安全发展,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探索。
金融数字化意味着全方位转变
李新社表示,数字金融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信息化时代,金融行业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并借助它掌握的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的优势,不断地延伸自己的业务关系,不断地创新自己的业务模式,不断地创新自己的客户服务的方式。
不过,数字金融并非简单地使用传统的金融方式,在数字时代进行融资、投资、股份制改造等活动,而是需要从思维模式、管理方式、行动指南等方面做出重大变化,以满足数字时代的需求。
李新社认为,建设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是必须的,它是所有金融机构所依赖的基础。这并不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的问题。而在建立了数字化基础设施之后,金融机构需要进行重大变革,从传统的单基信息化转变为互联、共享的数字化内部管理。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必须将数据共享从部分转变为全部,将内部数据共享联通与外部数据共享、交换相结合,并且在管理、业务服务、供应链、评估体系方法等全方位进行数字化转变。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意识的转变。李新社表示,如果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客户都在用数字思维进行思考问题的时候,作为服务主体如果仍然沿用传统工业时代的思维模式,那么,这样的金融机构跟社会将是脱节的。
评估企业数字资产价值是新课题
李新社认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数据安全的问题,也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风险和挑战。这一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李新社看来,从技术角度看,建立起数字信用风险控制体系,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而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搜集和管理大量的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在这样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更多考虑的是数据的完整性和共享性,而安全方面的思考投入可能并不充分。“这就可能会导致后续数字应用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李新社说。
而从金融业务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是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那么,该如何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来创新传统的金融服务发展模式呢?
李新社表示,中国是从工业化和半工业化时代一步跨到了数字化时代。这是因为我们的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沿海和内地发展不平衡。而每一个企业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不同的企业或机构在思考问题时,它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金融机构如何用新思维来创新传统思维,就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从同样的角度来看,在数据安全治理方面,面对新的客户要求,金融机构如何改变服务模式,如何把数据进行重新组合,挖掘以前收集数据的特殊价值,也是金融机构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金融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互动和协调
李新社认为,从服务生态角度来看,金融机构需要创新数字化过程中间的数据安全治理与服务对象的数据共享的模式,创新金融服务的产业生态。
比如,在数字化时代,金融机构如何根据企业拥有的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数字化价值财产,对企业进行估值,并在此基础上,给企业进行投资、贷款或融资等。这些方式与传统思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如何评估这类企业的价值,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新课题。”
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必然涉及服务对象和数字金融之间的数据流动。这一过程需要相关安全技术、设备、管理、培训等作为支撑和运维保障。而服务对象的反馈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的业务观察和创新,进而改进和创新业务模式。
不过,李新社表示,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需要考虑安全机制和数据安全管理等问题。有些数据不是看得越紧越好,有些数据不是开放得越大越好,所以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开放和共享数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最后,李新社介绍,从金融本质上讲,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之一,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新的数字化实体经济,这需要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和协调。而数字化后也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如欺诈、洗钱等问题,需要金融机构和IT人才、安全人才共同思考解决。
不过,李新社也强调,数字化的社会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融合的社会。管理者不仅需要懂得数据和金融,还需要了解安全问题。
总之,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和服务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其中的数字金融安全如何有效地安全发展,是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一起去探索的重大议题。
编辑 柯锐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