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银行业有个比较特殊的现象,那就是退休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很低。
某国有大行员工超过30万,但2022年末,这家国有大行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人员数仅为4731人;而另一家六大行之一的国有大行,2022年末该行51岁及以上员工占比仅为8.91%。
国际上,银行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普遍会比我国年长不少,年轻化是我国银行业的一个特有现象。
社会的不同分工造成了各不相同的行业,而不同的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年龄会有不一样的要求和偏好。虽然大部分行业里面的从业人员年龄会自然呈梯度分布,有着年轻和年长的各层级人员,但一些行业还是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有着明显的不同偏好。
例如在IT行业里,年轻人会更受青睐。科技行业脑力劳动强度大,知识更新快,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结构新、精力充沛能加班,因而最受欢迎。不过,在需要大量经验积累的行业,像医生、律师等行业,年轻就业者并不占优势。刚工作的年轻人积累有限,要是作为医生,则缺少大量病例的处理实践;作为律师,又缺少各种案例的打磨,不如经验丰富的年长律师受欢迎。所以,在法律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年轻的法官自己都还没有成家,那又如何能判断闹离婚的夫妇之间的家长里短呢?
和很多行业一样,银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年龄也有着行业特有的偏好。在我国银行业内,一贯更喜欢年轻员工一点。我国的现代银行业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四十年间,从小到大,最终成为了全球金融系统最大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经历过了黄金发展期。年轻,代表活力、进步和持续拓展,年轻人所带来的进取心,和我国银行业数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相呼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21世纪初期的我国银行业发展,更以快为特点,在诸多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往往是谁能迅速的扩大规模,提高客户占有率,谁就更能成为业内龙头,就更有发展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更加需要年轻人的蓬勃朝气。
年轻人更有冲劲,能动性更强,特别是银行内部的客户经理等营销一线的工作,更青睐年轻员工。在我国GDP以8%左右高速增长的时期,银行迫切需要的是获取更多的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而年轻人冲得出去,更加积极主动,也更有活力。在一个金融服务尚不充分的市场,哪家银行更有冲劲,就更容易获得发展。而年轻的银行员工更有拜访客户、争揽客户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机构不断扩张,银行业需要不断补充人员,而外部却并没有多少有经验的资深从业人员供选择,因此,银行大量招聘年轻员工。
在前十数年的银行大发展时期,在很多银行都可以看到,就算是分支行负责营销的副行长,有不少年龄都能低至三十岁以下。约二十年前,笔者刚刚开始在某国有大行工作,当时所在的前线部门几乎所有同事年龄都在30岁以下,部门负责人的年龄也仅三十出头,而支行负责前线业务的行领导年龄也仅刚过三十,这种情况在当时的银行业内十分普遍。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笔者之后曾在欧洲金融业内工作,当时常有机会参加当地银行业的一些会议。有时开会坐在后排,往前一看,前排所见的尽是些头发所剩无几的后脑勺,虽然欧洲人普遍有秃发的基因,但所见如此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欧洲的银行从业人员,年轻人着实不多。当时就曾十分感慨,两相对比,国内的银行从业人员不知要比在欧洲的年轻多少。因此,当时就经常会想到这个问题:银行从业人员到底是年轻的好,还是年长的更好?
没有哪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可以永远高歌猛进。经济如四季,也有其固有的周期,要经历周期,就需要时间的积累。银行也不是只在上升周期才做业务,银行业务需跟随经济周期而不断调整。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或长达十年,过于年轻的员工因为没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大概率可能都不曾经历过一个完整周期。银行经营的是风险,而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与经济周期所相伴而生的信用风险。经历周期,才能知晓周期,才能更有机会把控风险,从这点来说,银行使用富有经验的年长员工更好一些。
比如以银行的主力业务信贷业务为例,积极营销到客户,发放出去贷款只完成了业务的第一步,只有最后顺利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才意味着业务的全部完成。而假设发放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都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没有经历过贷款收不回来的艰难时刻,那么他放贷款时可能也就没有那么慎重,没有那么战战兢兢。见过经济的起落,有过催收不良经验的银行员工,相对能在放贷款时更加注重把握客户的信用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年龄较长银行员工的这种跨经济周期的经验,对银行把控风险有着重要的价值。银行业务说到底是一项对于风险进行识别的工作,所以银行(尤其在风险和内控等部门)更需要年龄更大,有更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
我国的银行中间,历史最长的应是中国银行,其历史长达百年以上,但总体而言,在我国银行业是一个整体年轻的行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银行业才开始在资产规模和机构数量上快速增长,以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为例,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为135万亿元,而到了2022年一季度,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已达301万亿元,近10年时间,资产翻倍不止。从银行数量上看,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国共有460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大部分都是银行,特别是数量分别高达1596家的农村商业银行和1651家的村镇银行等,大部分都是近二三十年间陆续改制成立的。这些银行本身也是极为年轻的,机构成立的时间也还不久,其人员更是总体年轻,正是这种机构本身的年轻,造就了我国银行业异于其他行业的员工的总体年轻化。
不过,行业员工的年轻化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里面有一个现象,那就是违法违规行为的代际重现。每次对于重大违法事件的处罚后,整个行业会在类似违法事件上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合法合规。然而,当新的一代成长起来,新一批的如银行资金交易员或者基金经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违法交易的同事从身边被带走,法律的威慑力会有一定减退,这时,往往会再次出现流氓资金交易员或者老鼠仓基金交易这类违法事件。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金融反腐,也不乏类似的案例。金融业或银行业,说到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人,而银行员工作为一个整体,也像一个个人一样有其阶段性的记忆和忘却,重视和忽略。年长能带来资历与教训的累积,而员工总体的年轻化则更有可能带来整体性的缺乏敬畏,缺少警示。
当然,银行的年轻与否不只是银行自己选择员工的结果,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机构和从业人员永远也是在相互的选择当中。从这几年银行业的招聘情况来看,虽然仍然有年轻人源源不断地加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工作,但同时,银行却再也不是二十年前,年轻人一旦进入就不离不弃的理想单位了。近几年,笔者看到过太多大学毕业生进入银行后又离开的案例,我国的银行如果需要继续保持员工更年轻的总体结构,也许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才是。
此外,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全社会人口的总体年龄构成。当整个社会的老龄化日趋严重,那么各行各业的平均就业年龄也自然上升。我国特有的年轻化的银行,最终也不可能挣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这个最大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老去恐怕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年轻人也好,年长一些的也好,银行的员工年龄结构不仅是银行自身的选择,也是我国银行业发展阶段较短的客观事实造成的;未来,银行是否能继续保持年轻,也还要看银行是否能持续地吸引年轻人的进入。而最后,全社会的老龄化也必将最终影响到银行业全行业的年龄构成,总体来看,我国的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年龄整体必然不断攀升。
当然,这或许也不是一个太差的结果,在经济腾飞阶段,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突飞猛进的年轻的银行业;未来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进入深水区,我们当下或许更需要一个审慎稳定,不以发展为最大追求,而以安全持续为最大诉求的“老一些”的银行业。
[作者薛键为某银行分行行长,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银行委员会信用证组、保理福费廷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