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垃圾分类指导员,让垃圾“各就其位”;他们是“纠错官”,为垃圾分类“找茬”督促整改;他们是一群孩子,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更多家庭养成分类习惯……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垃圾分类追梦人!
即日起,上游新闻开设专栏,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垃圾分类的动人故事。
“垃圾分类以后,我们的垃圾收运工作效率更高了,工作环境更干净了,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更加科学有效了。”
7月15日凌晨2点50分,46岁的曾永胜起床了,简单洗漱后,他出发前往渝北区龙华大道开始一天的垃圾收运工作。曾永胜是重庆市环卫集团所属重庆益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渝公司”)的一名垃圾收运上车工。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能够将垃圾自觉分类后打包装好丢进对应的垃圾桶。在曾永胜看来,大家已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分类垃圾投放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刚开始不适应
习惯后就像开车系安全带
今年是曾永胜在益渝公司工作的第四年。作为一名垃圾收运上车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驾驶员搭档丁武吉一起,收运渝北区“三龙”片区(即渝北区龙溪、龙塔、龙山3个街道)沿街的其他垃圾。
凌晨三四点,驾驶员丁武吉驾驶着其他垃圾专用收运车走街串巷,沿着指定线路开展垃圾收运工作,每到一个沿街垃圾收集点就会停下来。环卫工早早地将街边果皮箱内其他垃圾桶从铁皮垃圾箱里移出,这时,曾永胜下车,将其他垃圾桶拖至收运车尾部,挂在车辆装料举升架上。随着举升架的升起,其他垃圾被倒入车辆密闭垃圾箱内压缩。这样重复的垃圾收运作业动作要一直持续到中午11点多。
“收运装车前,我们会查看桶内垃圾情况,发现有混装、乱装的情况一律拒收。”曾永胜说,一般一个装满其他垃圾的240L垃圾桶重量在80-100斤左右,工作久了他们基本上都能感知到重量。例如有一次,曾永胜准备拖动垃圾桶时感觉格外费劲,估摸着有两三百斤的样子,打开垃圾桶一看,里面竟然被混入了大量装修建筑垃圾。除了拒收该桶垃圾外,曾永胜还用手机拍照取证并上报给单位和属地环卫部门,让专门清理装修建筑垃圾的收运车辆前去处理。
在平时的收运过程中,曾永胜时常会碰到前来丢垃圾的居民。刚开始,他听到很多抱怨声。“有居民觉得麻烦,我给他们说,这就跟开车系安全带一样,刚开始不适应,习惯了就会发现生活环境在逐渐变好。”
垃圾变废为宝
分类好习惯带动身边人
曾永胜发现,如今大家将垃圾分类得越来越规范了,不仅分类更加准确,还用垃圾袋一包一包地装好。他在收运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垃圾集中投放点再也不是以前的脏乱差了,垃圾收运上车工的工作也变得干净多了。
在曾永胜的农村老家,垃圾分类同样深入人心。有时,在农村老家的父亲丢垃圾不注意,丢得随意,曾永胜都会立刻提醒父亲,要将垃圾分类丢在对应的垃圾桶里,他时刻以一名环卫人的身份默默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以前我们都是把混合垃圾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了解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后,大家都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小区的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新牌坊三路的徐女士说。
每趟收运车装满后,曾永胜都会和丁武吉一起,将垃圾运送至夏家坝智慧固废物流转运港。这是重庆市环卫集团建设运营的中心城区第三座大型跨区域垃圾二次转运站,承担着江北区、渝北区、两江新区等区域的垃圾分类转运任务,配套渝北洛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使用。在这里,各类垃圾被分类进行资源化利用并转化成清洁新能源服务人民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重庆市中心城区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分类质量,重庆市环卫集团在夏家坝智慧固废物流转运港还配备了重庆首个大型家庭厨余垃圾智能分选系统。该系统采用破碎、磁选等工艺,可对厨余垃圾中的塑料、金属进行精细化分选,最大程度提高垃圾的精细化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目前,重庆已配齐配足分类运输车5297辆,建成处理设施75座,中心城区实现全焚烧、零填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
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摄影 任君
编辑:朱小乔
责编:秦雨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