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城演艺新空间,“新”在哪?

东城演艺新空间,“新”在哪?
2023年08月14日 14:36 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一批充满温度和活力的演艺新空间,凭借多元的产品形态和个性化的市场特色,在东城悄然生长、壮大。

  演艺新空间,“新”在演出场景、剧目制作、表演形式、观演关系、演出体验、空间内容、消费业态等方面。今年4月,东城区在北京市率先授牌首批演艺新空间,进一步推动全市各类演艺新空间规范有序繁荣发展。通过政策支持等扶持演艺新空间发展,不仅赋予城市文化生活融合发展新动力,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同时带来了文化与商业、旅游相融合的新消费,为当下演艺行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注入了新活力,让东城“戏剧之城”建设焕发出年轻态、时尚范。

  01沉浸式剧场重构戏剧观演新空间

  “沉浸式”是近年来演出市场的热词。在东城区的演艺新空间,各种沉浸式演出不断涌现。这种无论故事创意、现场呈现,还是观演模式、观众体验都与传统演出有着本质不同的演出形式,引起了越来越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兴趣。

  77文创园-77剧场沉浸式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沉浸式戏剧的形式,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进入戏剧、爱上戏剧。”77文创园运营总监潘鹏飞介绍,今年3月,由北京抓马艾克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沉浸式戏剧《大真探赵赶鹅》在77文创园内的77剧场一经上演便成为口碑爆棚的热门演出,至今已正式演出125场,场均观众140人,累计吸引近2万人观看。

《大真探赵赶鹅》剧照《大真探赵赶鹅》剧照

  沉浸式话剧《大真探赵赶鹅》 演员演出前暖场互动

  由于沉浸式演出彻底打破了传统观演模式中的“第四堵墙”,因此演出环境往往不再是传统的演出剧场和镜框式舞台。观众们从走进演出空间的那一刻,就已经全方位沉浸在剧情当中,甚至被赋予了剧中角色,成为演出中的一部分。

  如在《大真探赵赶鹅》的演出现场,每个观众座椅上都有精心制作的“身份证”。观众们都成了“南槐树胡同”的居民,被安插在不同环境当中,每个区域都能看到不同视角的近距离表演,还能参与其中进行各种互动,在时而屏气凝神、时而轻松开怀的氛围感和参与感中,感受新与旧的思想碰撞、正与邪的斗智斗勇、善与恶的一念之差。

  《大真探赵赶鹅》演出现场

  沉浸式戏剧致力于还原真实的场景,《大真探赵赶鹅》的完美呈现,离不开剧场内极为讲究的舞台设计与舞美道具。无论是否看过沉浸式演出、是否了解《大真探赵赶鹅》的创作背景,观众只要推开剧场那扇极具质感的木头大门,就会立刻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潘鹏飞告诉记者,77剧场座椅原设计即为可挪移方式,剧组进场前,剧场内座椅被全部收起,成为一个300平方米的演出空间。冒着热腾腾香气的羊汤馆、霓虹闪烁热闹非凡的梦幻丽莎歌舞厅、挂着小黑板打着小广告的录像厅、能跟片儿警一起查案办案的派出所、存有详细笔录和案情分析的档案袋……细节极其逼真的场景和道具,辅以专为演出进行的灯光、音响等硬件设施的维护与升级,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悬疑和幽默兼有、刺激和精彩同在的沉浸式演出。

  02戏剧+生活解锁文化消费新体验

  戏剧文化,不止在剧场。为了将戏剧文化从剧场带到市民身边,自2016年起,77文创园策划组织了“77文创生活节”,每年6至7月以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为核心,融合文创市集、非遗传承、当代艺术展示等文化元素,将文创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今年,77文创园联合东城区演出行业协会、甜甜市集,结合文化消费与戏剧交流、艺术普及,利用广场、露台每月开展一期戏剧主题文创市集,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与戏剧亲密接触的机会。

  位于隆福寺内的大麦新空间演艺新空间的蓬勃发展,是文化消费逐渐融入生活的见证。距离77文创园不到1公里,同样作为东城区首批演艺新空间的大麦新空间当然有戏沉浸式剧场,基于“戏剧+生活”的核心理念,为市民呈现了丰富的沉浸式戏剧内容及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东城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戏剧文化资源,是全国戏剧产业链条最完整、戏剧生态最完善的区域之一,也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戏剧中心之一。而隆福寺则是东城区构建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东城区“戏剧之城”建设、“文化金三角”“故宫以东”等一系列文旅战略布局的政策和资源支持,2022年11月5日,大麦旗下首个演艺新空间——大麦新空间当然有戏沉浸式剧场正式开业,其运营包括戏剧内容和文化目的地经营两部分。

  其中,戏剧内容部分共包括沉浸式戏剧演出、公共艺术活动和艺术家召集计划三大板块。而在文化目的地经营方面,大麦新空间引入THEBOXX品牌下的商业空间3°MINIBOXX,共同打造新一代的剧场“第三空间”,用饮品与观众建立起戏剧外的情感联结,让戏剧爱好者、演员及导演可以在新空间内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灵感的碰撞。

  大麦Mailive总经理尤佳表示,近年来,“内容+场景”的生态型消费正在成为线下用户休闲娱乐的主流消费选择,而演艺新空间和沉浸式演出作为演出领域快速崛起的一条新赛道,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希望能够持续发挥自身在现场娱乐领域的经验和能力,为区域的文商旅生态发展带来更多新奇有趣的戏剧供给和文化体验。”03会馆有戏释放老城更新新活力由于更加注重游戏性、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的多元化属性,演艺新空间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同时也有助于激发经典名著、文物古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从而实现文化产品的多维度价值输出。

  颜料会馆沉浸式曲剧《茶馆》

  几张方桌错落摆放,观众在店小二的引导下有序落座。当观众还疑惑演出将如何展开,殊不知好戏开场,自己已经是茶馆里的“茶客”了……在颜料会馆上演的沉浸式曲剧《茶馆》根据老舍先生同名话剧改编,与传统的北京曲剧不同,沉浸式曲剧《茶馆》采用了新型表演方式,将整个表演空间还原茶馆的古风古貌,以“融戏于景、戏景相融”的全新形式呈现,将观众与演员一同置身演出场景之中,以“茶客”身份参与整场表演,以极强的代入感、参与感、互动性调动多重感官,带来融入剧情、投射情感的新型入口。

  演出结尾,有幸被选中的观众穿上剧中宫女、侍卫的服装,跟着专业演员走起了台步、行过了请安礼。“参与感太强了!场景布置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是走进了老北京的茶馆,演员就在桌边谈天说地,让我感觉一瞬间穿越到那个年代,感受到普通百姓生活的辛酸苦辣。”市民张女士说。

  从承载百年历史的质朴文物到熠熠生辉的文物活化利用典范,从昔日游子聚会场所到如今各地优秀文化的展示平台,从文艺演出进会馆旧址到新型文化业态集聚的“文巷”……作为东城区“会馆有戏”品牌项目第一批试点会馆,有着400余年历史的颜料会馆自202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不断锤炼“拿手好戏”,并积极拓展“会馆有戏”演艺载体,积极推进与大逗相声、小百花越剧团等各类优质演出团体合作,加强“会馆有戏”资源导入与品牌提升。

  颜料会馆“会馆有戏”演出

  颜料会馆新京味“悦合颜”下午茶

  优化演出内容的基础上,颜料会馆持续探索会馆社会化运营模式,引入新京味“悦合颜”下午茶,开办以女性为主题的罗岚书店,化身更具黏性的文化综合体。2021年,颜料会馆获评“北京市十大网红打卡地”,2023年4月荣获东城区首批演艺新空间认定。以颜料会馆为代表的演艺新空间在“新”的同时还兼有厚重的文化韵味,不仅是新兴文化的发展,也是传统空间载体的活力焕新。

  04演艺新空间打造业态融合新场景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胡同深处,一条不到两米宽、只有200米长的南阳胡同里藏着北京第一个集创作孵化、排练演出、休闲住宿等为一体的“戏剧共享生活社区”——南阳·共享际。

  “我可以在此办公、排练、演出、会客、甚至在多场次演出时也可以住在项目,这一切让创作更流畅,同时成本也低了很多。”在此创业的戏剧工作者曼玉说。

  南阳·共享际曾是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用于审核演出的地方,自1994年后一直被闲置。在东城区盘活闲置资产的胡同改造新思路中,南阳·共享际在不改变建筑外观的基础上修复与翻新,对内部进行空间改造。一层的南阳剧场面积1064平方米;二层整体改造成戏剧可视化工坊,为戏剧团队提供免费办公工坊空间,并与入驻团队签订每月在南阳剧场内的付费类展演内容及频次,目前已成功引入7家戏剧类团队入驻;三层引入了媒体、宣发和设计团队,为后期的内容输出、宣传渠道和舞美设计等环节做好最后把关。为最大程度增加社区内容服务,这里同时匹配了由共享际整体进行品牌孵化的商业业态,包括目前大众点评东城区排行第一的“铁手咖啡制造总局”,网红黑胶唱片酒吧JoyLand。

  “这里每周都有很多戏剧类型的活动,参与者增多,咖啡店的生意也跟着变好了。同时,咖啡店可以增加参与者的停留时长。在相互引流方面,我们和共享际配合得很好。”“铁手咖啡制造总局”主理人丁先生说。

  南阳·共享际品牌总监赵禹清表示,南阳·共享际围绕戏剧创作、戏剧孵化、戏剧产业化开发三个环节构建戏剧文化场景,为戏剧工作者提供了“工作+居住+排练+文化商业”的整体功能服务空间,在同行业中属于少有的集演出和内容孵化于一体的商业平台,同时也聚集了具有温度的商业内容社群、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生活和消费场景。

  沉浸式体验、场景式消费,让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观众有了更多选择。如今,在东城,更多的演艺新空间正在生长,其演出频次更多、表演形式更灵活,周边生态也更加“复合”,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脉与日新月异的现代景观融为一体,成就“城中有戏,戏中有城”的文化意象。

戏剧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